摘要:当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将华为称作“改革的老师和样板”,这场跨领域合作的重量已然显现。2025年9月,广汽与华为联合推出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正式揭开关键面纱——25年汽车行业老兵刘嘉铭出任CEO,两款瞄准中高端市场的新车规划同步曝光,这个承载着双方战
当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将华为称作“改革的老师和样板”,这场跨领域合作的重量已然显现。2025年9月,广汽与华为联合推出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正式揭开关键面纱——25年汽车行业老兵刘嘉铭出任CEO,两款瞄准中高端市场的新车规划同步曝光,这个承载着双方战略野心的新品牌,正试图在特斯拉、理想、小米盘踞的30万元级豪车市场,撕开一道“技术+制造”双强赋能的口子。
启境的掌舵者刘嘉铭,堪称广汽体系内的“全能型老将”。在汽车行业深耕的25年里,他的履历覆盖了从产品企划到销售改革的全链条:在广汽丰田任职期间,主导汉兰达、凯美瑞两款“现象级”车型的企划工作,前者凭借精准的家用大空间定位常年霸榜中型SUV销量榜,后者则成为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品质标杆”,两款车的成功不仅验证了他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更展现出其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厚功底。如今,他身兼广汽埃安监事、广汽零部件董事等职,既熟悉广汽的制造体系与供应链优势,又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有着深刻理解——这份“懂产品、懂制造、懂市场”的综合能力,正是启境在起步阶段最需要的核心支撑。据刘嘉铭透露,启境首款车型已完成夏季测试,从研发到验证的推进节奏,尽显成熟操盘手的稳健风格。
支撑启境前行的,是广汽与华为分工明确的“黄金搭档”模式。双方合作的载体华望汽车,自2025年3月由广汽斥资15亿元设立后,短短5个月内便迎来广汽埃安6亿元增资,最终广汽通过直接与间接持股实现绝对控股,这意味着启境的整车研发、制造与供应链管理将牢牢扎根于广汽的成熟体系。广汽埃安第一工厂的生产规划,更是为新车落地提供了“即产即战”的基础——这座位于广州番禺的工厂,具备现代化的智能生产线与严格的品控标准,曾支撑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实现规模化交付,启境代号F03、F05的两款新车将在这里完成从图纸到实车的转化。
而华为则将核心优势聚焦于“智能化赋能”。按照合作规划,华为将为启境提供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与智能车云全栈解决方案——这恰是当前高端用户最看重的核心竞争力。从行业趋势来看,30万元级车型的竞争早已从“硬件参数”转向“智能体验”,华为的ADS高阶智驾系统、鸿蒙智能座舱此前已在其他合作车型中验证过市场认可度,如今这套成熟技术体系嫁接到启境,有望让新车在自动驾驶、人车交互等维度直接对标行业顶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与冯兴亚的会面中强调“打造年轻化、科技感形象”,这一定位也为启境避开了传统豪车品牌的“复古陷阱”,更贴合当下年轻高净值用户对“智能豪华”的定义。
从产品规划来看,启境的两款新车精准卡位中高端市场的核心需求。首款车型为中大型豪华轿车,计划2026年上市并提供纯电、增程双版本——纯电版本满足城市通勤用户对环保与静谧性的需求,增程版本则解决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这种“双动力覆盖”的策略,正是当前新能源豪车市场的主流选择,既能对标特斯拉Model S的纯电科技感,又能兼顾理想L7等车型的“无焦虑”使用场景。第二款中大型SUV更具技术亮点,计划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按照行业标准,L3级意味着车辆可在特定场景下自主完成驾驶操作,仅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人类接管,这一配置若能顺利落地,将直接拉开与同级别车型的智能差距,成为启境的“技术名片”。
不过,启境面临的市场挑战同样不容忽视。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早已是“神仙打架”的红海:特斯拉凭借品牌积淀与超级充电网络占据先发优势,理想以“家庭用户”精准定位构建起稳固基本盘,小米则依托生态链优势吸引年轻科技群体。启境要实现突围,不仅需要华为智能技术的差异化呈现,更需在用户体验上做出新意——比如如何将广汽的制造品质与华为的智能生态深度融合,如何打造区别于现有品牌的服务体系,这些都将是刘嘉铭及其团队需要破解的难题。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启境的诞生并非简单的“品牌叠加”,而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广汽将制造优势转化为“品质兜底”,华为将智能技术转化为“体验增量”,二者共同填补了“传统豪车智能化不足、科技品牌制造经验欠缺”的市场空白。随着2026年首款车型的上市,这场“制造+智能”的联合试验将迎来市场检验,而启境的表现,或许也将为更多跨领域合作提供可参考的范本——在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高端化,从来不是单一优势的放大,而是全链条能力的协同进化。
来源:湖北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