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2025年度演讲:改变,才是小米的底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22:12 1

摘要:2019年,小米刚进世界500强。外界眼中这是荣耀时刻,但雷军在台上说,当时内心其实充满焦虑。因为前面是苹果、三星、华为三座大山,后面是团队的倦怠和无数质疑。有人说小米就是组装厂,有人说小米没技术。

今年的雷军年度演讲,主题是两个字——改变。

两个字很简单,但听完之后,我觉得这背后是小米五年来最真实的写照。

2019年,小米刚进世界500强。外界眼中这是荣耀时刻,但雷军在台上说,当时内心其实充满焦虑。因为前面是苹果、三星、华为三座大山,后面是团队的倦怠和无数质疑。有人说小米就是组装厂,有人说小米没技术。

这种声音说实话并不是空穴来风。那几年,小米的确更多依赖互联网打法,底层技术储备不足。雷军当时反复追问自己:小米能走到今天,靠的真的是实力,还是运气?

答案是——必须再造自己。

于是小米重仓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领域,引入大量新人才,甚至核心高管团队几乎焕新。那几年,小米在做的其实是一次认知升级,把定位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企业”。

今年演讲里,雷军用很长的篇幅讲了造车和造芯。

这两件事都是世界级难题,十年磨一剑,投入巨大,而且随时可能失败。比如芯片,光是听到“五百亿投入也未必成功”,就让我心里一紧。即使隔着屏幕看直播,我也能感觉到那种决心背后的压力。

但小米还是选择跳下去。

SU7 的发布证明,小米不仅仅是“后来者”。汽车智能化的浪潮里,小米依靠手机、汽车、家居的生态链,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YU7的亮相,则说明小米并不是想单纯造车,而是想改变出行体验。

芯片的进展可能还没那么亮眼(不过玄戒Xring也已经正式发布),但这一回,外界再提“小米没技术”的声音,明显已经少了。因为人们看到,小米真正在做难而正确的事。

另一个重点是小米17系列。

澎湃OS 3、自研AI芯片、全面互联生态,这些技术名词听上去很硬,但我注意到在演讲的时候,雷军的表达更偏向“体验”。他在强调,这不是比参数,而是要让人真切感受到手机、家居、汽车之间无缝协同的便利。

尤其是Pro机型的背屏设计,虽然弹幕里有人质疑“不知道实用性如何”,但至少可以感受到小米有意在探索新的交互方式。对一家常年被贴上“性价比”标签的公司来说,这是态度的转变。

演讲中雷军谈到个人,他说,只有不断成长和努力,才有机会逆天改命。

这句话并不新鲜,但从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人有点触动。大多数企业家这个年纪都会慢慢退到幕后,但雷军还在一线,还坚持做年度演讲。

说实话,坚持本身就很难。每年站上台,复盘过去一年,把成绩和不足都亮出来,这是对自我的一次检视。对小米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改变不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到行动。

我个人觉得,这场演讲真正的核心,并不是某个产品,而是小米已经进入了“第三次创业”。

第一次,是互联网打法,从零到500强;第二次,是认知升级,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企业;第三次,就是现在,要靠人-车-家全生态,用技术闭环形成真正的壁垒。

小米的经历很像很多中国科技企业:快速商业化和硬科技之间的拉扯,到底该怎么走?雷军给的答案是——勇于改变。

演讲结束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在回响雷军说过的一句话:改变,是持续成长后才结出的果实,也是为梦想不放弃的勇气。

这不只是小米的故事,其实也能映照到我们每个人。谁的生活不是在焦虑和选择里一步步走出来的呢?

来源:你的医生朋友阿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