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雪峰多平台账号被禁关注,看高考志愿填报的“确定性”迷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21:55 1

摘要:9月24日下午,张雪峰的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B站等多个主流社交平台账号同步被限制“关注”功能。截至目前,各平台均未就账号限制原因作出明确说明,这一突发状况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尤其让已预定2026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家长陷入焦虑,也为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高考志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9月24日下午,张雪峰的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B站等多个主流社交平台账号同步被限制“关注”功能。截至目前,各平台均未就账号限制原因作出明确说明,这一突发状况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尤其让已预定2026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家长陷入焦虑,也为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高考志愿规划增添了新的变量。

在信息繁杂、未来充满变数的今天,张雪峰账号的“受限”看似意外,实则折射出大众对“高考志愿指导”的复杂心态。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存在一种认知偏差:渴望通过“内幕消息”抢占先机,而张雪峰的出现,恰好以其鲜明的观点和“接地气”的解读,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找到了获取“独家信息”的捷径。但事实上,真正关乎升学的核心信息——如高校招生政策、专业培养方案等,大多通过学校官网、教育部门平台等官方渠道公开。此前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教育项目的招生办法,便是直接发布在学校官网,这类信息对所有家长平等开放,却并非“知道就能利用”——其背后涉及更多能力要求,大部分家长只能望洋兴叹。可见,家长追求的“内幕”,本质上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而非真正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高考志愿填报被许多家长视为“人生投资”,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一次选择实现“高回报”——比如毕业后好就业、薪资高、发展稳。这种功利化的期待,让他们倾向于将希望寄托在“专家”“名人”身上。张雪峰恰好兼具“志愿指导专家”的专业标签与“流量名人”的传播力,其给出的“热门专业推荐”“院校性价比分析”等内容,看似为家长提供了清晰的“最优解”,精准契合了他们对“确定性”的渴望。但高考志愿的“回报”从来不是短期可见的——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行业趋势的变化、个人能力的成长,都会影响最终的发展走向,即便当下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四年后也可能面临市场饱和的风险。将志愿填报的决策权完全交给他人,本质上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

此外,“花钱买心理安慰”也是不少家长选择付费志愿指导的重要心态。面对孩子毕业后的未知,家长往往会陷入焦虑:担心选错专业让孩子走弯路,害怕错过好学校影响未来发展。此时,付费购买“专家服务”,能让他们产生“已经做了最优准备”的安全感,即便最终结果未必理想,也能缓解“没尽力”的愧疚感。但这种“安慰”是脆弱的——它建立在对他人的依赖上,而非对孩子自身特质的认知。当外部依赖(如张雪峰账号受限)出现变故时,家长的焦虑便会瞬间爆发,这也恰恰说明,这种心理安慰并不能真正解决志愿填报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在充满变数的时代,高考志愿填报的“确定性”从来不在他人手中,而在孩子自身。真正可持续的志愿选择,应当以“兴趣”为核心出发点:当孩子对某个专业领域有天然的热爱与好奇心时,才会主动投入时间学习、探索,即便未来行业面临波动,也能凭借内在动力适应变化、持续成长。反之,若仅为“好就业”选择不感兴趣的专业,孩子可能在大学期间陷入迷茫,甚至毕业后转行,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

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一场“赌局”,不需要押注在某个人或某个“热门方向”上;它更像是一次“自我匹配”——将孩子的兴趣、能力与院校、专业的特点相结合,找到最适合的成长路径。与其追逐不确定的“内幕”“专家意见”,家长不如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擅长领域,结合官方渠道的招生信息,共同做出理性决策。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大学期间找到方向,在未来的人生中拥有应对变化的底气。

来源:左石金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