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资讯|深度参与“运河少年行” 首师大师生贡献高校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22:03 1

摘要: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如何通过教育“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运河沿线学校共同做好青少年运河思政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地处大运河北京段的通惠河上游引水段落南长河之畔,早在2017年即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如何通过教育“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运河沿线学校共同做好青少年运河思政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地处大运河北京段的通惠河上游引水段落南长河之畔,早在2017年即已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后经北京市委领导批示,更名为“北京文化带研究院”),多年来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发挥专家智库、科研教学与实践协同作用。

通州区作为北京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改革试验区,立足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创新实施“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通过政府统筹,联动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资源,构建“立德课程”与“力行实践”育人体系,致力于打破学段壁垒、融通社会场域,塑造副中心思政教育新生态。自2022年起,以协助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为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市运河思政教育大中小学协同方面积极贡献力量,服务通州区“立德课程”与“力行实践”育人体系的落地转化。该育人工程已覆盖通州区近百所中小学校,每年培养2万余名“运河小宣传员”和近千名“运河小传承人”。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带研究院负责人、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王铭副教授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思政教育,获北京市通州区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

王铭老师深度参与“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顶层设计,精心指导《运河小宣传员》系列小学生志愿者服务实践和《运河小传承人》“叭小夏带你去研学”系列课程探究,助力北京市通州区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改革,并对接文旅中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媒体平台)、WCCO(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官方媒体平台“大运河传媒”、凤凰新闻等媒体渠道宣传育人工程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传承与网络传播效果,为推进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弘扬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王铭老师指导“副中心有我” 叭小夏暑期研学活动

本次暑期研学期间,王铭老师还带领12名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志愿者参与研学活动,包括在读大学生和毕业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毕业生)有:文化遗产专业本科生吴悠、吴彤树、刘浩轩、冯新宇、王忻、许思言,文化遗产专业本科毕业生、文物专业硕士生李新颖,考古学硕士生温桓毓,中国史硕士生李昊堃,文化遗产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已入职相关机构工作的蒋鑫钰(现就职于中国海关博物馆)、王子骏(曾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实习,现就职于北京市东小口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曹卜予(现就职于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等。志愿者以大学生导师的身份,出色完成了“千名运河小传承人”各站点的研学支持与引导服务,彰显了新时代高校优秀学生的风采。

大学生导师参与叭小夏暑期 研学活动志愿者服务

今年2月份,王铭老师参与“‘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的实践探索”获北京市通州区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前不久,王铭老师还被通州区委教工委聘为“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基地校思政副校长”,定点服务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的运河思政工作。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尤其需要我们坚持在实践中锻炼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运河少年。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大运河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