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你们同不同意,在叨姐心里,马东是内娱最会做节目的人,没有之一。
不管你们同不同意,在叨姐心里,马东是内娱最会做节目的人,没有之一。
从《奇葩说》《乐队的夏天》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和《喜人奇妙夜》,马东出品的节目几乎从来不失手。
最妙的是在内娱综艺至今靠“炒”的当下,马东的节目都是自成IP,不仅做火了节目还都带火了行业,帮不少人谋到了饭碗。
最难得的是马东虽然是个56岁的“老登”,但他从不以“宗师”自居,做的节目始终面向年轻人,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着实有点本事。
马东是真的会做节目。
《喜人奇妙夜》第一季播出后,虽然大致上都是好评,不过,嘉宾阵容一度引发争议。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去年的嘉宾团年龄偏大,除了黄渤之外,常驻嘉宾几乎不太懂新型喜剧。
贾冰虽然是喜剧人,但在节目里说不出个一二三,唯一给人留下印象的是他总在哭哭啼啼。作用嘛,大概就是被喜人们玩“包饺子”的梗。
秦昊更是没有什么幽默感,点评的时候他多半侧重表演,对于稍微新一点的梗根本get不到。
大约是听到了观众的呼声,《喜人2》的嘉宾们来了一个大换血。
请回了李诞。
叨姐一向认为,从一喜开始,李诞就是嘉宾团最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年轻且高速冲浪,而且,对新喜剧和新梗都很了解,在其他嘉宾一脸懵的时候,他可以担任“翻译”和“解说”的角色。
他能跟马东形成很好的互补,他们两个在,嘉宾点评环节的基本盘就稳住了。
邀请到了老朋友张若昀。
上一季张若昀就来过,他担任嘉宾的时候,观众的反馈就挺好。
张若昀属于那种看喜剧没有什么包袱,讲话也很有梗的类型,这一季如果他是常驻,叨姐觉得值得期待。
胡先煦的戏其实没怎么看过,他参加的那季花少也没看,唯一有印象的角色是大如传里的永珹。
不过从花絮就能看出,这孩子的确是这个系列节目的资深粉丝,台词倒背如流,还能灵活运用。
这样的嘉宾最起码不用担心他不了解这个节目的选手和调性。
辛芷蕾应该是飞行嘉宾,该说不说,马东是押到宝了,谁能想到,辛芷蕾在节目开播前拿到了国际影后呢,这波血赚。
辛芷蕾也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号称很多台词都快背下来了。她还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土豆。
这不巧了吗,咱也是跟国际影后一个审美了。
在聊到这几位嘉宾的时候,马东也是说出了大实话。
他表示,自己内心一直有个恐惧,特别怕自己听不懂年轻创作者在台上的梗,尬在现场,所以,他认为应该有更多年轻的声音,嘴替出现在这个现场。
没毛病。
除了让嘉宾团队更年轻之外,马东还做出了一个小改变。
往年,嘉宾团叫“观众代表”,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会有很多观众与嘉宾的口味不一致,引发讨论和吐槽。
于是,马东认为,既然嘉宾团没法代表观众,那么不如改名为“观众不代表”。
这种不把自己凌驾于观众之上的态度,也是马东做节目始终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毕竟,现在有些综艺连最起码的表面尊重观众都做不到。
先导片里,几位嘉宾的表现也挺有意思。
马东这边说“观众不代表”,张若昀立刻展示自己的手腕,确实没戴表。
别管这梗烂不烂,你就说谐音梗是不是说来就来吧。
投票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没有投票给土豆吕严,而是投给某某某的嘉宾。
至于原因嘛,是因为这三位在《庆余年3》中有角色。
看出大家都在逗土豆吕严,纷纷把票都投给他们,辛芷蕾问马东,一会儿是不是嘉宾也得投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表示:那都贴给他,行吗?
投完票之后,她又说,其实五个团长的节目她都看过,投给胖达人,就是为了好玩。
胡先煦这个资深粉丝也不是吹的。
看到杨雨光上台,他立刻来了一句:全场唯一真皇上。
这是上一季鑫仔助演的《下江南》的台词,这都能记得,是亲观众。
最好笑的还得是李诞。
团长们落座之后,李诞立刻开嘲:人家都是冠军,亚军也勉强接受,你俩(土豆吕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投票的时候,马东问他为什么把票投给土豆吕严,他表示:吕严去年我也看了,确实没有土豆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感觉吕严汗流浃背了。
也难怪弹幕说,还是诞总懂综艺。
确实,李诞这综艺感和幽默感,只在小卖部读信屈才了。
当然,没有说读信不好的意思,也是我的快乐源泉。
虽然总说自己不懂年轻人的梗,但马东自己也还是很有梗的。
孙天宇和蒋易的组合名叫“摇汞青年”,这是孙天宇之前的一个梗,但马东没听明白,问:哪两个字?
李诞解释:汞,摇汞。
马东说,自己听成了:咬狗青年。
蒋易吐槽:你是没参加过一喜还是怎么?
太胆大了,引发全场起立鼓掌。
马东也开得起玩笑,自嘲:我是不是一轮游来着。
张呈,雷淞然上台,他介绍:太子和太子妃来了。
自己的梗还是得自己玩最有意思。
选手们在表达对团长们喜爱的投票时,一位选手把贴纸贴在了刘旸的嘴上,马东吐槽:我让你脱口秀。
看来是对刘旸在隔壁比赛不能全程参与创排非常“耿耿于怀”了。
节目虽然还没开播,但光是先导片都让人笑到肚子疼,叨姐对今年的节目充满期待。
来源:吃瓜闲人夏小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