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创园内,各国人才穿梭往来、密切交流,不远处的哈罗学校致力于培养既有文化根基又拥有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近年来,海口江东新区优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对国际人才的“磁吸效应”日益增强。园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加快推进仁恒、万华等具有江东特色的国际
留创园内,各国人才穿梭往来、密切交流,不远处的哈罗学校致力于培养既有文化根基又拥有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近年来,海口江东新区优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对国际人才的“磁吸效应”日益增强。园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加快推进仁恒、万华等具有江东特色的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着力打造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高地。
9月23日,海口哈罗学校人事负责人魏斌(左)正在和同事交流工作事宜。记者 康登淋 摄
优质人才汇聚
深度交流合作
9月23日,走进坐落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口哈罗学校,校园中书声琅琅,课堂气氛活跃。在这里,国内外优秀教育人才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持续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海口江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其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为我们吸引全球优质教育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口哈罗学校人事负责人魏斌介绍,学校成功引进优秀教师后,通过“传帮带”指导、强化专业培训、完善绩效考核等多样化举措,持续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习积极性,为提升教育质量夯实基础。
依托高质量的教育人才资源,海口哈罗学校在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首届毕业生中多人收到海外名校录取通知,前往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杜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等世界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接连传来的名校录取喜讯,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硬实力”。
为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人才作用,江东新区深入推进“政校企”协同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口经济学院、琼台师范学院等高校与园区企业开展交流,精准对接人才培养需求。目前,已推动海口经济学院东方外语外贸学院与海南港发产业园有限公司、世纪联商(海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拟定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海口江东新区还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今年3月,园区邀请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近80名外籍人才担任“江东体验官”,共同见证“仁恒・滨江园国际人才社区”揭牌。活动中,“体验官”们走访了江东留创园、跨境电商产业园、语言艺术馆等特色点位,亲身感受园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环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及优良便利的生活条件。
打造国际社区
厚植发展沃土
国际人才的持续集聚,离不开优质的国际化服务环境。与海口哈罗学校仅一路之隔的江东新区国际社区南片区,正以“生活配套与人才需求同频”为目标,持续引进高端住宅项目。未来还将陆续落地特色商业娱乐综合体、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元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满足区域内国际人才的多样化生活需求。
“我们始终将人才的工作生活保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服务质量。”江东新区管理局营商环境部部长张新鹏介绍,园区组建服务团队,收集企业在政策兑现、招才引智、人才服务等方面的诉求,提供“面对面”上门政策解读,开展就业创业及人才政策宣讲,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与人才。
园区还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推出针对外国人的服务指南,完善外籍人才扶持政策,从创业支持、工作便利、生活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国际人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增强他们在园区发展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5月27日,“Learn Chinese,Discover the Jiangdong”中文课堂系列活动在江东新区“仁恒·滨江园国际人才社区”的木子里咖啡店正式开课,吸引了来自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约40位外籍人才参与。活动为外籍人才量身定制了涵盖日常交流、自贸港政策术语等实用内容的中文课程,帮助他们提升汉语应用能力。
“海口江东新区将持续完善国际化配套设施、深化制度集成创新,全力打造具有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江东新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通过人才集聚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园区”的良性循环,为海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自贸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