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记忆不只属于西方!这场历史真相之争,我们不能再沉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21:48 3

摘要: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但历史修正主义阴魂不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杰出贡献被长期忽视,反映了西方中心主义历史偏见,以及东西方的软实力差距。为了扭转这种叙事失衡,中国通过开放纪念馆、积极推介中国视角的影视作品等文化外交手段,

导读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但历史修正主义阴魂不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杰出贡献被长期忽视,反映了西方中心主义历史偏见,以及东西方的软实力差距。为了扭转这种叙事失衡,中国通过开放纪念馆、积极推介中国视角的影视作品等文化外交手段,推动构建包容性的历史记忆框架,打破西方叙事垄断。历史真相之争仍在继续,守护公正客观的二战记忆,关乎人类对团结与和平的共同理解。

作 者

鲁冰花: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员

陈定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类应该借此契机,共同反思世界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然而就在我们纪念这一伟大时刻之际,令人不安的暗流正在涌动:从日本美化战时暴行的教科书争议屡次出现,到乌克兰危机等冲突中对二战记忆的政治操弄,这些现象无不反映出,历史修正主义阴魂不散。它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动摇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团结战胜暴政”的共同认知。因此,纠正战争叙事话语权失衡的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这种失衡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亚洲反法西斯战线的边缘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最激烈的时期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有效阻止了日军向其他战场部署。然而,在许多国家的世界历史课中,这场战争却只是沦为一个注脚。不可否认,战争史的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各自人民不同的历史记忆所决定的。然而这是否一定意味着,在西方历史课堂上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东方反法西斯战线的胜利成果就可以被边缘化呢?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二战东方战场叙事的边缘化,源于西方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偏见。战后确立的地缘政治框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纪念纽伦堡审判和诺曼底登陆日固然非常重要,但它们都是以欧洲的视角,片面强调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行动。按照西方的学术传统,非西方的元素往往难以成为主流,因此亚洲的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只是“主要冲突”以外的“支线剧情”而已。现代流行文化更是扩大了这一差距——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敦刻尔克》,大量的好莱坞二战题材电影将诺曼底登陆及欧洲战场深深地烙印在全球公众的意识中,而东方战场的故事则鲜有呈现。

现在,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现状,中国开始着力构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战争历史叙事,旨在重现并对外宣介更全面的抗战记忆。在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显著提升了国际社会对那场暴行的认知度。它推动了全球媒体的持续报道,纪念馆作为重要的二战历史研究和文物展览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纪念馆的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5月,国际游客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8%,馆藏的照片、幸存者证词和实物证据直接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使发生在1937年的那场暴行变得触手可及,有力反击了任何试图抹杀这段历史的行径。

另一个传播这种更具包容性的战争叙事的强大平台就是电影。2024年上映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记录了1942年中国渔民营救英国战俘的历史。今年的《南京照相馆》讲述了南京平民冒死保存并向外传递日军屠城罪证底片的故事。这些电影在一些知名的国际电影节上放映,观众遍布欧洲、东南亚和北美。这些作品令二战东方战场的历史叙事变得有血有肉,让超越国界的勇气传奇在全球观众中产生共鸣。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向国际观众呈现二战东方战场历史方面,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该片在2024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后,一举斩获第37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英国《泰晤士报》和《卫报》还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2025年适逢二战胜利80周年,该片在伦敦首映,并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流媒体平台上线,以纪念二战胜利日80周年。这一系列成就反映了全球对中国的二战叙事愈发关注,也体现了该片在强化国际集体记忆中的推动作用。

这些中国电影共同挑战了西方中心主义对二战叙事的垄断,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将二战视为一场真正的全球冲突。那些有幸生活在繁荣年代和平地区的人们,绝不能忘记二战曾经给全人类造成的集体创伤。无论哪一个战场上的斗争、牺牲和胜利,都值得记录下来。我们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以诚实和同理心面对所有社区的苦难,尊重他们的遗产。和平曾经是战争年代的遥远梦想,也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目标。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早在80年前就已经胜利,但维护历史真相的斗争却至今仍在继续。二战历史教育中体现出的软实力差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它也会影响后代如何理解团结、正义和责任。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提醒世人,重新夺回被边缘化的叙事主动权需要创造力,将实物保护、技术创新和艺术再现紧密结合。所有反抗的声音都值得铭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团结反抗暴政,决不在沉默中死亡”的二战教训得以传承永续。这不仅仅是对1945年那段历史的记忆,也是我们对过去和当下每一个在斗争中逝去的生命的鲜活承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