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遇到疑似间谍行为的时候,请不要犹豫,立即报警!”2024年4月24日,在眉山日报“委员说法”栏目,眉山市政协委员艾柏杨从“眉山一男子拍摄军港机密被判无期”案例出发,向公众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遇到疑似间谍行为的时候,请不要犹豫,立即报警!”2024年4月24日,在眉山日报“委员说法”栏目,眉山市政协委员艾柏杨从“眉山一男子拍摄军港机密被判无期”案例出发,向公众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案提醒大家,作为社会成员,有责任维护公共交通安全,有发现类似追逐竞驶的危险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2025年3月9日,在眉山电视台“委员说法”栏目,眉山市政协委员刘长林结合一起典型的飙车炸街案,向公众普及了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
……
在眉山,像艾柏杨、刘长林这样的政协委员通过媒体平台传播专业声音并非个例。
为进一步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自2023年3月起,眉山市政协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打造了“委员说法”栏目,充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结合相关案件、事例,运用以案释法等方式,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法律常识,为委员们开辟了履职新平台,为履职增添了新活力。
“今年是栏目刊播的第3个年头,截至目前共计刊播13期。”眉山市政协副主席祝明洪表示,在此期间,一位又一位委员主动站上这个平台,接过公益普法宣传的接力棒,从过去常态化的“会场发言”走向“公众对话”,实现了从“闭门议政”到“阳光履职”的转变,让政协声音得以“破圈”传播。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政协委员,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民利益服务。”早在2023年2月,眉山市政协面向委员们征集关于开办“委员说法”栏目的意见时,委员李思行便开始思考,在这样一个履职新平台上可以结合自己的律师职业做些什么,并第一时间报了3个议题备选。
“违法遛狗不拴绳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如何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关于高空抛物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判定是怎样的?”……2年多时间里,他共参与了5期“委员说法”。不管是在报纸媒介上通过文字解析形式宣传,还是在电视媒介上用视频讲解方式传递,他的每一期“委员说法”都作了充分准备。
他不讲理论,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常见案例讲解一些常用法律条款,把法律知识贯穿其中,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故事,并从法律角度解析矛盾纠纷的调解技巧与方法,让大众收获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思路。
通过“委员说法”栏目,来自眉山市市场监管局药品监督管理领域的委员杨怡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进行细致剖析,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内容全是实用干货;来自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的委员袁勇艺结合非法占用农用耕地的案例,对如何守护耕地保护红线进行了探讨……
“委员说法”栏目不仅是政协制度与媒体机制的协同创新,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该栏目刊播以来,助推政协工作向群众延伸、协商民主向基层拓展,逐渐成为广泛凝聚共识、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基层协商、服务群众需求的新载体,让更多“有话可说的人”成为“说得出、传得远、赢得信任的人”。
“以前觉得枯燥、生硬的法律条文,经过委员们结合实际的语言转换,有了更多生活气息,让人更能听得进,也能真正用得上。”“结合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释法,不仅给了我们警醒,更让我们有了依法解决问题的常识和底气。”……群众点赞,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更是提升工作质效的新动力。
眉山市政协法群委主任邓川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在栏目形式与内容上下力气,把‘委员说法’办成大家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政协‘金字招牌’,切实推进委员履职向基层延伸走深走实,打通委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李迪)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