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迈向智能世界:从PT展华为展台找“技术引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0:34 1

摘要:9月24日,承载着33年行业记忆的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启幕。作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风向标”,本届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汇聚近300家行业龙头企业,全面展现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突破。

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9月24日,承载着33年行业记忆的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启幕。作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风向标”,本届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汇聚近300家行业龙头企业,全面展现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突破。

深耕通信领域数十载的华为,作为PT展最资深的参与者之一,始终与展会共同成长。此前,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黄雒蒙在撰文表示,当前AI浪潮席卷全球,数智化转型从“选择题”变为各行各业的“必答题”,2025年正成为技术融合的关键节点,以5G-A与AI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纽带,不仅为消费者、家庭与企业带来颠覆性的业务体验,也重塑着生活与生产的底层逻辑。

从早期的设备展示到如今的AI生态共建,华为以“加速迈向智能世界”为参展主题,在华为看来,以5G-A、F5G-A为代表的联接技术,与以AI为代表的计算技术深度融合,正是开启数智时代的“金钥匙”,不仅为产业注入全新动能,更打开了个人、家庭、行业三大领域的广阔市场空间。

算力筑基

昇腾生态撑起AI产业脊梁

在人工智能全面深化的2025年,一个核心矛盾正愈发凸显,全球AI大模型向AGI迈进的过程中,算力需求以指数级暴涨,但中国半导体制造工艺在短期内仍面临客观限制。

当业界普遍困惑“如何在现有工艺基础上满足持续增长的算力需求”时,华为以开创的超节点互联技术,引领AI基础设施新范式破题,用灵衢互联协议打破制程桎梏。

在华为展台核心区域,昇腾384超节点的展示布局极具辨识度,多组搭载昇腾算力卡的标准计算柜分布两侧,而位于正中央的灵衢柜则如同整个集群的“神经中枢”,成为现场观众驻足围观的焦点。

相较于两侧负责提供基础算力的计算柜,灵衢柜之所以更受关注,核心在于它正是实现“384张算力卡如单台计算机协同”的关键技术载体,是灵衢互联协议从技术理念落地为实际性能的核心枢纽。

从外观上看,灵衢柜的设计更侧重“互联功能集成”,柜内并未搭载传统意义上的算力芯片,而是密集排布着华为自研的高速互联芯片、定制化接口模块与协议处理单元,这些硬件组件共同构成了灵衢互联协议的物理实现平台。

据悉,传统多算力卡集群之所以难以突破性能瓶颈,往往卡在“跨卡数据交互”环节,不同算力卡之间的数据传输需经过多层转发,不仅时延高,还容易出现数据拥塞,导致集群性能远低于“单卡性能×数量”的理论值。而灵衢柜通过灵衢互联协议的硬件化优化,直接在互联层实现了“分布式内存一致性”与“并行任务动态调度”,相当于为384张算力卡搭建了一条“专属高速数据通道”,让不同卡片间的指令传递、数据共享像在单台计算机的本地总线中一样高效。

现场的直观展示更让这种技术优势变得可感可知,灵衢柜正面的参数介绍屏上,直观显示了单超节点规模、超节点内通信宽带、算力利用率等数据。这种让能力“看得见,能感知”的技术突破,让灵衢柜不再是抽象的“连接设备”,而是成为观众理解“用互联突破工艺限制”这一思路的最佳实物样本。

同样,算力底座的开放与繁荣是华为展示的另一重点。依托CANN深度开源开放的技术优势,昇腾已构建起涵盖2000+产业生态伙伴、100+行业生态的庞大体系,联合伙伴推出140余款大模型应用一体机,落地2000余家客户场景。

在运营商自用领域,华为助力实现从前端客服到后端网运的BOM三域全面AI转型,260余个AI场景使营销效率大幅提升,智慧运营平台、AI采购平台等典型应用在展会现场的演示引来阵阵驻足。

5G-A领航

叠加AI重塑生产生活

恰逢5G-A商用一周年,5G-A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300多个城市实现5G-A覆盖,终端数突破1亿大关,套餐用户超3000万,预计至2025年底,全球规模商用的5G-A网络将超过50张,支持5G-A网络的手机款型超120款,消费者将享受到5G-A带来的卓越体验;行业领域内,5G-A专网数量将近6万个,带动相关经济总产出超20万亿元。

相比5G,5G-A最大的创新理念便是带来差异化体验能力的渗透,这就像“飞机座舱分级”,高套餐用户速率更快、低套餐用户速率不下降,真正实现从流量经营向体验经营的转型。

从个人消费到家庭场景,华为展示了5G-A与AI融合带来的体验革命。在AI to C领域,云手机业务表现亮眼,中国运营商数千万的用户规模,印证了端云协同模式的商业潜力。商用满1年的新通话VC类业务已积累几千万用户,未来融合AI+DC技术后,将从单纯沟通工具升级为“生活服务入口”,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的全新体验。

智慧家庭展区堪称“科技生活体验馆”。全系列家庭算力主机新品亮相,集成摄像头、传感器、音箱等多元功能,本地搭载轻量化算力并连接云端智能体,实现“一句话观影、一句话购物”等便捷操作。

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设备可提供AI情感陪伴、互动健身指导等服务,老人说“头晕”即可联动在线医生问诊,女性练瑜伽时能获得实时动作矫正建议,听声识人、可见即可说等能力更让智能体验无缝渗透

在产业应用端,5G-A的特性正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展会现场播放的案例视频显示,大上行能力已支撑伊敏矿山百辆无人矿卡规模商用,带动千万级收入并在多矿企复制;低时延技术助力中天钢铁构建自主创新虚拟控制器专网,支持4000+PLC工控连接,成为格力、巨石等企业的标杆范本;高精度定位技术则解决了廊坊热电数千人员的安全管理难题,彻底摆脱UWB设备频繁充电的困扰。

值得关注的是5G-A在新领域的突破。合肥依托5G-A网络打造的低空经济示范项目,通过通感融合技术实现1200米超视距无人机轨迹感知,为政府和运营商带来显著商业价值,该模式将在山东、云南等地复制,未来5年运营商可参与的低空市场空间预计达数百亿元。青岛海尔中德工厂的智慧仓储场景中,AmbientIoT技术支撑的数百个终端标签让配送、盘点效率倍增,而RedCap摄像头搭配光伏板的解决方案,相比有线部署5年节省成本30%,工期从3个月缩短至不足1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服务领域,“专线+X”也备受关注。华为以FTTO全光组网为底座,推出八大场景融合服务,已助力超数百万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为运营商创造年收入数十亿元,实现融X渗透率突破10%、ARPU值提升30%+的双重跨越,推动业务模式从传统专线向场景融合、平台聚合、标准服务的三大转变。

找寻“金钥匙”

筑牢数智时代基础设施

当智算时代的浪潮从“概念落地”走向“全域渗透”,一个新的现实挑战正摆在行业面前,随着AI大模型向千亿、万亿参数级演进,工业互联网进入“设备协同+实时决策”的深水区,远程医疗、智能驾驶、城市孪生等场景对“算力-网络-数据”的协同要求已不再是“单一指标达标”,而是“全域互联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无损性、时延控制的确定性”三者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算力分布正从传统的“云端集中”转向“云-边-端”全域分散,这种“分布式算力网络”的形态,让传统网络架构的短板愈发凸显,要么带宽不足难以承载海量数据交互,要么数据传输存在丢包导致算力浪费,要么跨厂商、跨领域设备协同依赖人工配置,运维效率难以匹配AI业务的迭代速度。

可以说,当数智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基础设施的“网络底座”已从“支撑环节”升级为“核心竞争力环节”,能否突破传统网络的桎梏,直接决定了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华为在2025 PT展上展示的AI-Centric UBB Network与ADN两大核心解决方案,精准切中了智算时代基础设施的核心需求。

其中,AI-Centric UBB Network的价值,恰恰在于为“分布式算力”打造了一张“全域协同的坚实底座”,其超宽无损特性,能够确保AI大模型训练时海量参数数据在云-边节点间传输零丢包,避免因数据损耗导致的训练中断;确定性低时延能力,则可满足远程手术机器人控制、工业机械臂协同等场景的严苛需求;而智能调度功能更能根据业务优先级动态分配网络资源。

如果说AI-Centric UBB Network解决了“网络能力适配智算需求”的问题,那么ADN则回答了“网络如何实现自主高效运维”的行业疑问。随着网络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复杂,从城市核心区的5G-A基站,到工业园区的工业以太网,再到家庭场景的F5G-A光纤,传统依赖人工巡检、手动配置的运维模式,早已无法应对“千万级设备、毫秒级故障响应”的需求。

华为提出的L4高阶自智三层架构,正是为破解这一难题而来,网元层通过智能硬件实现业务质量与网络状态的精细化感知;管控层部署的通信大模型驱动Agent与Copilot,则像“网络大脑”一样,Agent负责将感知数据转化为具体操作指令,Copilot则结合历史数据与业务需求给出优化建议;而业务层的跨域、跨厂商运营平台,更打破了“不同厂商设备各自为战”的壁垒,让运营商能在同一个界面管理不同品牌的基站、路由器与家庭网关,实现从“单设备运维”到“全场景协同”的跨越。

从行业应用的工业场景,到日常生活的家庭网络,华为通过这两大解决方案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5G-A与AI融合的“金钥匙”,从来不是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针对智算时代基础设施痛点的“系统性应答”,它既解决了“算力如何高效流动”的网络能力问题,也破解了“网络如何自主运行”的运维效率问题。

站在智能时代的入口,当技术融合的价值不断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现场”,华为以“全面智能化战略”为指引,践行“以算助联、以联促算”的协同理念,本质上是与客户及伙伴共同搭建数智时代的“基础设施骨架”,唯有筑牢这一骨架,才能让AI的价值渗透到千行百业的毛细血管,推动数智浪潮向更深、更广处延伸。

采写:党博文

编辑:晓燕

指导:辛文

来源:通信产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