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12:00,董宇辉走进大连棒棰岛海产辽参原种繁育基地,以一场直播为窗,让金普新区的海参故事、产业力量走向全国。
当董宇辉
在直播间喊出“要去大连”
全网目光瞬间聚焦大连
当粉丝循着线索找到金普新区大李家街道
才发现这场“寻鲜之旅”的背后
是一片承载千年山海情
手握产业硬实力的热土
9月25日12:00,董宇辉走进大连棒棰岛海产辽参原种繁育基地,以一场直播为窗,让金普新区的海参故事、产业力量走向全国。
▲与辉同行直播间画面
董宇辉的 “选品眼光”:
金普人与海参4000年的缘分
董宇辉的镜头偏爱有故事的地方,而金普新区与海参的缘分,一续就是4000年。在金州博物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陶制海参罐静静伫立——罐身仿刺参凸起,内壁打磨光滑,悄悄将金普人与海参的缘分,定格在4000多年前。
那时的先民早已读懂海参的珍贵,或奉若图腾、或视作珍宝,最终将这份心意烧进陶土。岁月流转,这片山海见证着海参的蜕变:从先民的果腹之物,到《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补益食材,再到如今餐桌上的珍馐美味。董宇辉要探访的,不只是一片海域,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传承故事,是文化与产业交融的鲜活见证。
当直播镜头对准这片海,全国观众将看到:金普新区不仅有碧海蓝天的自然风光,更有 “从远古走来” 的海参文化底蕴,这正是董宇辉选择这里的深层原因,也是金普新区区别于其他产区的独特优势。
直播间背后的 “产业硬核”:
金普新区,守护辽参基因的 “国家队”
董宇辉的“捞鲜地”——大连棒棰岛海产辽参原种繁育基地,藏着金普新区海参产业的 “核心竞争力”。这里不是普通的养殖区,而是国内首个国家级刺参原种场,是守护辽参基因的“水下基因银行”。
2002年落户至今,23年的生态修复与科技投入,让基地刺参原种种群数量从最初的20万头增至100万头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刺参原种资源库之一。在这里,陆上保种库模拟海底生态,精准控制温度、盐度,工作人员精心呵护每一头种参;“棒棰岛1号” 新品系历经20年选育,出皮率超65%(普通海参仅45%-60%),亩产提升20%,目前,“棒棰岛1号”正在申请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地已搭建起“全产业链生态”:联动大连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了覆盖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的完整体系,通过“公司+原种场+养殖户” 模式,目前,棒棰岛海产拥有1.5万立方米育苗水体和1.5万亩底播增殖海域。该模式已带动辽宁、河北、山东等地4200余户养殖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这是一场董宇辉与金普新区的双向奔赴:董宇辉以渔民生活体验带大家“寻鲜”,金普新区则用千年海参文化底蕴与硬核产业,让全国看见北纬39°海参产区的真实力。金普的海参故事远比想象中精彩,这片山海的产业潜力,正待更多人看见。
编 辑:吕学琦
美 编:车晓丹
责 编:宋子光
信 源:金普融媒 金普新区文化旅游事业服务中心 发现新农品
喜欢就请转发、扩散、点赞、在看,精彩继续~
来源:科技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