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戏,携千年韵律走进沾化区富源中心学校,让非遗资源沁润基础教育,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开辟新径。作为中华戏曲艺术的活态瑰宝,渔鼓戏以简板击节、渔鼓叙事的独特演绎形式,承载着鲁北大地的人文脉络与道德智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戏,携千年韵律走进沾化区富源中心学校,让非遗资源沁润基础教育,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开辟新径。作为中华戏曲艺术的活态瑰宝,渔鼓戏以简板击节、渔鼓叙事的独特演绎形式,承载着鲁北大地的人文脉络与道德智慧。
简板清脆如珠落玉盘,渔鼓浑厚似浪涌黄河。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彩戏袍,以《如此孝顺》的现代伦理叙事、《忆十八》的原生态唱腔、《江姐》的赤诚气韵、《西游记》的经典桥段,层层铺展渔鼓戏的艺术魅力,学生们的目光在台前凝聚成星河,引得掌声络绎不绝。
“原来孙悟空打妖怪的锣鼓声里藏着这么古老的节奏!我头一次听懂了渔鼓‘讲’的故事。”五年级学生李响在散场后仍兴奋不已。这场视听盛宴不仅激活了孩子们对乡土艺术的感知力,更在唱念做打间悄然完成了文化认同的播种。
“非遗入校只是深耕文化沃土、筑牢传承根基的起点工程。”富源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表示,将进一步探索构建“非遗传承—校园教育—社区实践”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非遗校本”课程开发,打造富源街道“一校一品”非遗课程矩阵,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滋养青少年精神成长的源头活水,为“教育体育名城”建设贡献富源力量。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