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重磅论文,中国医生通过体内CAR-T(InVivo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了5名难治性SLE患者。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体内CAR-T技术推进至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人体研究。
转自:医学界
5位难治性狼疮患者,经体内CAR-T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这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
撰文 | 凌 骏
近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上,我国科学家团队再度实现突破性进展。
9月1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重磅论文,中国医生通过体内CAR-T(In Vivo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了5名难治性SLE患者。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体内CAR-T技术推进至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人体研究。
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陈竹教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Schett教授和本土研发企业协力完成,“患者的恢复情况非常好,SLE疾病活动评分下降,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陈竹告诉“医学界”。
作为CAR-T细胞疗法发展中的颠覆性突破,体内CAR-T技术能有效弥补传统CAR-T技术的诸多临床痛点,并有望将最高达百万人民币的CAR-T疗法,治疗费用进一步下降几十至上百倍。
“这是一次革新治疗范式的探索,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研究,力争为更多的难治性SLE患者提供低成本、低风险的高效治疗手段。”陈竹说。
影响数百万人的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它会对大脑、肺、肾脏、血液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即便是在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也将长期被疲劳、皮疹、发烧、疼痛等症状折磨。
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任何药物可以实现SLE的治愈,临床主要依赖定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疗法控制患者症状,尽可能诱导缓解并维持。
但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此外,“还有一部分病人,即便尝试了所有治疗方式,病情仍始终处在复发/缓解交替,或持续活动的状态,生活质量极低,急需全新的疗法。”陈竹说。
而CAR-T细胞技术,包括自体CAR-T、异体CAR-T和此次研究团队使用的体内CAR-T,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彻底攻克SLE的前沿疗法。
SLE发病的本质,是人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B细胞产生了对自身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从而开始攻击自身组织。而用CAR-T技术改造人体的CD8+ T细胞等后,它们就能识别,并精准消灭异常的B细胞,促进人体免疫重置,使患者恢复至健康状态。
陈竹告诉“医学界”,此次接受治疗的5名患者,最长的病程已有18年。他们均患有严重的难治性SLE,经多种常规疗法治疗无效,4名患者已发展成狼疮性肾炎。
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体内CAR-T注射后仅仅6小时,患者外周血中的CD8+ CD19-CAR T细胞水平便达到峰值。
CAR-T细胞被顺利激活,在首次治疗后的6小时内,接受2mg剂量患者的循环B细胞明显减少,接受4mg剂量患者则实现了B细胞的完全清除,且清除状态持续至第7~10天。
陈竹对“医学界”解释道,在完成注射后,我们发现患者的CD8+ T细胞被迅速改造成了具有精准杀伤能力的“CD19-CAR T细胞”,“这一过程非常高效,几个小时之内就得以完成,超出我们的预期。”
而当CD8+ T细胞被改造完成后,它也迅速在体内发挥了作用,“几小时内,患者的致病B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小剂量用药组患者接近下降90%,高剂量组基本接近完全清除。”
据陈竹介绍,治疗至今,随访时间最长的一位患者已超过半年,需要使用的激素量大幅减少。
“还有一位患者,因SLE导致了严重的血管炎,同时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发作。而治疗至今4个月,她再未出现过剧烈的头痛发作,血管炎皮疹也消失了,SLE活动评分从治疗前的22分,降低至2分。”陈竹说。
战胜红斑狼疮的全新武器
“医学界”注意到,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Schett教授,是此次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
Georg Schett教授是使用CAR-T治疗SLE的开拓者。2021年,他带领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全球首次通过CAR-T疗法,成功治疗了一名严重的SLE女性患者。2024年2月发布的随访结果显示,陆续接受治疗的8名患者,均实现免疫重建,且无SLE复发迹象。
Georg Schett教授掀起了CAR-T治疗自免疾病的全球研发热潮,而他正是陈竹的博士生导师。“在推进研究的过程中,Georg Schett教授用他丰富的经验,给予了我们诸多的指导和建议。”陈竹说。
从2023年起,陈竹团队启动了一系列CAR-T疗法针对自免疾病的探索,多次取得重大进展。今年1月,团队在《细胞·研究》发表突破性研究,全球首次运用第4代自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了3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而此次针对SLE的体内CAR-T临床研究项目,则于去年6月开始筹备,“在前期动物实验良好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陆续通过立项和伦理审查,从今年2月起正式开始启动临床研究。”陈竹说。
事实上,尽管自体和异体CAR-T已多次在SLE治疗中取得进展,但传统的CAR-T技术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自体CAR-T疗法,需要实时提取患者自身淋巴细胞,经实验室改造后输回患者体内,其制备周期长,成本较高。截至目前,经获批上市的自体CAR-T疗法,价格均在每针百万元左右。
异体CAR-T疗法则使用健康捐献者的T细胞,能提前批量化生产。但由于是异体的T细胞,患者存在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此外,无论是自体还是异体CAR-T,治疗前都需要进行清淋预处理,通过化疗清除患者体内原有的淋巴细胞。
体内CAR-T技术则填补了这一系列临床短板,其通过注射一种或多种基因递送载体,直接在患者体内改造T细胞,解决了治疗的可及性、及时性以及免疫排斥相关问题,“有望降低几十至上百倍的治疗费用,同时无需清淋预处理,避免了因化疗导致的感染等风险。”陈竹说。
体内CAR-T的一大挑战是靶向性,它必须在体内精准改造CD8+ T细胞,而不对其他细胞产生影响。而基于前期的技术攻关,“研究显示,我们的体内CAR-T技术靶向性非常好,避免了脱靶引发的不良反应风险。”陈竹表示。
5位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CAR在非CD8+ T细胞上的脱靶表达率低于10%。
安全性上,所有患者未发生较高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也未观察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同时,患者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肝酶水平升高或血细胞减少,表明药物并未出现明显的器官毒性。
攻克自免疾病的最好机会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5位患者还将持续接受密切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并加强对安全性的监测。
如果一切顺利,更长远地,陈竹表示,我们还计划招募更多患者,不断优化治疗流程和方案,包括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探索增加给药次数,能否进一步强化疗效,并一步步将研究推进至临床试验(IND)阶段。
论文同样写道,此次的数据,支持了体内CAR-T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未来需收集数据,以确定疗效持久性,并确定实现长期不用药缓解所需的适当剂量及治疗方案。
事实上,关于“SLE彻底治愈”的定义,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即便实现了“临床缓解”,长期来看,是否还存在其他机制会造成疾病复发、长期安全性如何?需要更多病例、更长时间的研究去加以验证。
“目前的研究显示,传统的自体CAR-T疗法或具有更强的疗效和持久性,但体内CAR-T则更为可及和便捷,治疗安全性也更好。未来,不同疗法的上限在哪里?针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又该如何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这都是需要我们持续研究的课题。”陈竹说。
但无论如何,这可能是人类攻克包括SLE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好的一次机会。
目前,全球有20%的人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100多种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而通过CAR-T细胞疗法,“医学界”查阅发现,近年来,国内外团队已成功开展了针对SLE、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多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积极结果。
2023年年初,一家大型跨国药企甚至声称,如今的首要任务,就是探索CAR-T治疗自免疾病,优先级甚至超过了在癌症中的研究。
陈竹表示,包括CAR-T细胞在内,细胞疗法的出现,是对传统抗体治疗模式的一种颠覆性变革,实现了治疗范式的革新。
“但过去,细胞治疗通常被视为一种高端、成本高昂的治疗方式,仅能面向少数患者。而如今随着体内CAR-T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望将治疗门槛大大降低,惠及更多患者,这也正是医学研究的价值所在。”陈竹说。
参考文献:
世界首次!安徽省立医院体内CAR T成功治疗狼疮 | NEJM
校对:臧恒佳
运营:王奥雅
责编:凌 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