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43岁的周勇是广州一家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经常在各个工地奔波协调工作。平时为了节约时间,他的三餐基本在工地周边的小餐馆解决,口味重油重盐,吃完饭还要抽上一根烟,觉得这样才叫完整。而即便是工作时,他也常常烟不离手。遇上项目紧张、需要赶工期时,他则需要
2017年,43岁的周勇是广州一家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经常在各个工地奔波协调工作。平时为了节约时间,他的三餐基本在工地周边的小餐馆解决,口味重油重盐,吃完饭还要抽上一根烟,觉得这样才叫完整。而即便是工作时,他也常常烟不离手。遇上项目紧张、需要赶工期时,他则需要不停地写方案、核算进度表和成本,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等到忙完收拾东西回到家,则是已经过了午夜。尽管身体疲惫不堪,却难以入睡,常常要靠喝几口啤酒才能放松下来。妻子常常劝他别那么拼命,他却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应当多赚点钱,总是敷衍应对……
7月18日夜晚十点,周勇在家中书房对着电脑加班修改装修方案,手指间夹着香烟提神,刚吸了两口,他感觉右上腹隐隐有点胀,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肚子里,随着呼吸一起一伏,让他每次吸气都带着轻微的负担。他下意识坐直身子,胀感随之明显起来,像胸腔和肚子之间被塞了一层厚棉布,传来一阵阵生硬和沉闷。他试着用手轻轻揉按了一会肚子,指尖触及到的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异样,却像隔着皮肤碰到一团鼓胀的气泡,轻轻一压就传来钝钝的抗拒感。他以为是晚饭吃的太多,有些消化不良,并没有放在心上,仍然继续低头盯着屏幕。
随着时间推移,他刚把方案修改到一半,便感觉到一阵口渴,刚伸手去拿水杯,右上腹的胀感变成了明显的钝痛,好似一块沉重的铁板稳稳地扣在肋下,让他无论如何都舒展不开。他皱紧眉头,把身子往后一靠,手下意识地按在肝区位置,呼吸变得急促。那股钝痛一阵阵袭来,像有只巨大的手掌从体内向外撑开,死死按住不放。他忍不住缓缓弯下腰,想让疼痛减轻,但一动作却让他头晕目眩,像突然被人推入一条旋转的长廊,四周景物猛地模糊并且倾斜,他的眼睛明明还睁着,却仿佛隔了一层黑纱。
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伸手想要去够手机求救,但刚伸出手,就被突如其来的剧痛击中,仿佛有人从体内狠狠扭了一把,整个右上腹像被锋利的钝器猛压下去。他猛地弯下身,双手本能地紧紧捂住肚子,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尖深深陷入衣料中。疼痛一层层的叠加压迫着,像有几条粗硬的绳索在体内绞紧,越勒越紧,让他无法呼吸。他的额头瞬间渗出冷汗,汗珠顺着鬓角滚落,视线随之剧烈摇晃,仿佛周围的墙壁和桌椅都在失去形状。
剧痛之下,他的身子猛地向前一倾,踉跄着靠在桌边。嘴唇开始发白,眼皮越来越沉重,呼吸急促而不均匀,想呼救更是做不到,只能发出一些微弱的气声。紧接着,他的头一歪,整个人重重倒下,陷入昏迷。妻子听到书房中的动静,疑惑地走进书房,却不想看到了昏迷倒地的丈夫,立刻慌忙呼喊他的名字,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往医院。
周勇被送到医院后,急诊医生第一时间为他进行了常规体格检查和血液化验。值班医生在触诊时发现他右上腹肝区有轻压痛和肝缘轻度增厚,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的表现。随后安排了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及腹部B超。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 3.2×10⁹/L(偏低),血红蛋白 108 g/L(轻度下降),提示有一定的慢性消耗。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更为明显:ALT 186 U/L(正常<40 U/L),AST 152 U/L(正常<40 U/L),总胆红素 46 μmol/L(正常<20 μmol/L),直接胆红素 21 μmol/L(正常<7 μmol/L),白蛋白下降至 32 g/L(正常 35-55 g/L)。这些结果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的损伤,医生立即提高警惕。
在初步结果出来后,医生结合患者表现认为有乙肝活动期的可能,立即加做了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eAg(乙肝e抗原)阳性,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提示患者目前存在乙肝病毒复制。进一步的HBV DNA定量结果为 2.1×10⁷ IU/mL(远高于正常应为检测不到),说明病毒复制水平极高。同时,腹部B超结果显示肝脏体积略大,回声不均,提示有慢性炎症和肝损伤迹象。结合这些检查结果,医生明确判断为乙型肝炎活动期。
主治医生在病房里与周勇的妻子沟通时强调,目前的检查结果已经提示患者不是单纯的疲劳引起的肝区不适,而是乙肝病毒长期复制导致肝脏持续受损,才会在加班熬夜、饮酒刺激下突然发作。为避免进一步恶化,需要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听到这些,妻子既后怕又自责,而周勇在短暂清醒后也意识到,这一次已不是简单的疲劳,而是真正的健康警告。
出院前,主治医生特意为周勇做了详细的健康教育。首先在饮食方面,明确要求他必须戒酒,避免一切可能损伤肝脏的刺激,包括浓茶、咖啡以及过油、过咸的食物,建议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瘦肉、鱼类,同时严格避免路边摊和不洁饮食,以减少病毒传播和肝脏负担。其次在作息上,医生叮嘱他一定要规律睡眠,避免熬夜,每天保持至少7小时的休息,并适度进行散步、慢跑等轻度运动,促进身体代谢,但不能过度劳累或从事过重体力活。用药方面,医生反复强调恩替卡韦必须按时规律服用,不得擅自停药或漏服,同时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 DNA,观察疗效与安全性。最后还提醒他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物品,保护家人不被感染。
周勇听后连连点头,将医生医生的话都放在了心上。回到家后,周勇明显收敛了以往的习惯。餐桌上不再出现烧烤和啤酒,取而代之的是妻子准备的清淡饭菜,蒸鱼、青菜和米粥成了主角。他按时服用恩替卡韦,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喝水、吃药,不敢再有半点拖延。晚上不再熬夜写方案,十点前关掉电脑,留出时间陪妻子散步半小时,顺便舒缓一天的疲惫。烟瘾来了,他会下意识摸兜,但最终还是忍住,慢慢用含片代替。工地应酬时,他不再碰酒,遇到推杯换盏,只是端起茶水笑着婉拒。最初他并不习惯。清淡的饭菜让他觉得寡淡无味,每次看到别人举杯畅饮,他心里都会有股难以言说的空落,但坚持了两周之后,他渐渐感到身体比之前轻松了些。过去一到晚上就容易犯困却睡不踏实,如今睡眠变得安稳,清晨醒来时少了那种昏沉。
一个月后,周勇按时回到医院复查。抽血、B超等检查流程让他心里多少有些紧张,担心自己坚持的努力没有效果。等到结果出来时,医生告诉他,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ALT 已降至 52 U/L,AST 48 U/L,总胆红素也恢复到 21 μmol/L,HBV DNA 已下降至 4.5×10³ IU/mL,说明抗病毒治疗起效,病情趋于稳定。听到这些数据,他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心里既有庆幸也有后怕,庆幸自己及时调整了生活方式,也后怕如果再像以前那样透支,结果可能已无法挽回。他再一次在心中下定决心坚持这样的生活方式。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就在他以为自己的生活已经重新回归了平静的时候,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2018年上午十点,周勇在工地带着客户验收成果,他一边弯腰检查瓷砖的拼接,一边伸手去敲击墙面确认牢固。刚起身时,忽然觉得全身一阵虚浮,像踩在空洞的木板上,脚下没有半点着力感,身体轻飘飘得仿佛随时会倒下。他勉强撑着墙壁稳住身体,强挤出笑容和顾客说着自己没事,试着继续带着顾客往前走,但那股力竭感从大腿一路蔓延到小腿,每一步都沉重得像绑了沙袋。他下意识把重心压向地面,想让自己站稳,可脚底传来的却是一阵阵发空的颤抖,额头的汗也不断地顺着鬓角往下淌,他试着伸手去擦,指尖却是一阵发麻,仿佛指尖表面被人蒙上了一层纱布。
他下意识的甩手,却感觉到自己的脑中一阵眩晕,整个视野像被浓雾遮住,耳边的声音变得断断续续,仿佛隔着厚厚的玻璃罩子,怎么都听不清楚。他踉跄着后退两步,双手的胡乱撑在墙壁,却怎么也稳不住身子。他的胸口急促起伏,嘴里只吐出含混不清的音节,像喉咙里被塞进了一团湿棉,既说不顺畅,也听不真切,很快他的双腿一软,整个人失去支撑,重重倒在地上,溅起一阵尘土,眼皮彻底合上。工地上的工人和客户吓得大乱,连忙上前呼喊着他的名字,但他却是没有任何的反应,连忙被同事们抬上担架,火速送往医院。
送到医院后,急诊科立即为周勇展开检查和抢救。入院时,他已处于深度昏迷,呼之不应,面色灰白,呼吸浅促。急查生命体征:血压 85/50 mmHg,脉搏 122 次/分,呼吸 28 次/分,显示循环与呼吸系统都在衰竭的边缘。医生第一时间抽血化验,并安排腹部B超和心电监护。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 2.9×10⁹/L(偏低),血红蛋白 98 g/L(下降),提示存在消耗和贫血。最引人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ALT 426 U/L(正常<40 U/L),AST 389 U/L(正常<40 U/L),总胆红素飙升至 168 μmol/L(正常<20 μmol/L),直接胆红素 95 μmol/L(正常<7 μmol/L),白蛋白下降到 27 g/L(正常 35-55 g/L)。凝血功能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仅为 28%(正常>70%),提示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进一步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明确:HBsAg 强阳性,HBeAg 阳性,HBsAb 阴性,加上HBV DNA 定量结果高达 3.8×10⁷ IU/mL,提示乙肝病毒处于高度复制状态,结合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严重异常,医生很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病情极其危重。腹部B超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钝圆,回声不均,门静脉血流缓慢,进一步支持了肝实质严重受损的判断。
在抢救过程中,医生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输注白蛋白、维生素K1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使用利尿剂、甘露醇以减轻颅内压,并紧急启动人工肝支持治疗。但病情进展迅速,周勇仍持续深度昏迷,血压无法维持,肝性脑病表现明显。尽管医护团队全力抢救,连续用药维持循环和呼吸,心电监护上的波形依旧逐渐变为细小颤动,最后完全消失。抢救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终因肝功能衰竭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守在病房外的妻子听见这个消息,却是不可置信,如遭雷劈,整个人呆愣在原地。她盯着医生的嘴唇一开一合,却半天听不清任何字句,脑子里只剩下一片轰鸣的空白。手里紧攥着的包一下滑落在地,里面的物品散了一地,她甚至没有察觉。她的眼神失去焦点,整个人僵在走廊上,只是机械地摇着头,低声呢喃着:“不可能,他昨天还好好的……”胸口像被压上一块巨石,呼吸急促到喉咙发紧,哭声被堵在嗓子里发不出来。
妻子哭到声嘶力竭,随即猛地抬起头,眼泪模糊中直直看向医生,声音里带着颤抖与愤怒:“为什么会这样?他不是一直按你们说的做吗?饮食清淡、不再熬夜、酒也戒了,每天按时吃药,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家里连烟味都不敢有,他自己也小心翼翼,连出差都随身带着药盒。为什么还会突然倒下?为什么会来的这么快?之前复查的时候,指标不是还说稳定吗?肝功能下降,病毒量也控制住了,你们不是说情况在好转吗?”她的声音越来越高,泪水不断涌出,整个人因情绪失控而发抖,无法理解为什么生活中面面俱到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这样突然而残酷的结局。
医生原本以为这是因为患者没有按时吃药,或者生活中依旧存在不良习惯导致的病情恶化,可妻子的质问和描述显然推翻了这种猜测。为了确认,他重新翻开了入院以来的所有检查报告,把每一项指标都仔细核对,又调出之前几次复查的数据逐条比对。结果显示,周勇的用药规律,没有出现过断档,复查时HBV DNA下降明显,肝功能指标也在逐步改善,并没有任何提示即将恶化的信号。医生又再次与妻子沟通,详细追问生活饮食、作息、是否有隐瞒的应酬或酒精接触,但得到的回答与检查报告完全一致,没有破绽。反复核对之下,他依旧没能找到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的原因,眉头越皱越紧,心里生出深深的困惑。
妻子眼看着医生逐渐沉默,情绪愈发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几乎在走廊里回荡。她不停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泪水和怒意交织,让她整个人颤抖着说不出完整的话。周围的患者家属和路过的医护人员渐渐停下脚步,纷纷投来侧目,场面一时间显得混乱不堪。
就在这时,正好路过的科室主任被这边的动静吸引,立刻走上前来询问发生了什么情况。值班医生只能压下心里的无力感,将病情经过和抢救细节一一说明,并把手里的病例递给主任。主任低头仔细翻看病历,神情渐渐凝重,随即抬头看向情绪失控的妻子,示意她先跟自己到办公室里坐下。妻子眼里含泪,情绪仍在颤抖,但在主任的劝说下,终于被请进了办公室。在办公室内,科室主任十分细心地安抚着妻子的情绪,等到她平静下来之后,才开始十分耐心的询问有关周勇的用药和生活细节。通过一个小时的仔细沟通,主任终于找到了这一切的真相——竟然是患者在服用恩替卡韦的同时,还吃了三样东西!
科室主任忍不住摇头叹息着:“到底还是疏忽了啊!虽然他已经戒了酒,也注意不再熬夜,但却在服用恩替卡韦期间接连犯了3个致命的饮食错误!他以为这些食物无关紧要,没想到却和药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突!不仅加重了肝脏负担,还削弱了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让肝细胞损伤进一步加剧!像他这样吃这3样东西,不出事才怪!”
第一个细节是周勇在服药期间,经常在工地上随手买生蚝、扇贝等海鲜生食来解馋。他以为这是补充营养的好东西,觉得比油腻的快餐更健康。可实际上,乙肝病毒携带者本就需要避免任何可能引起肝脏感染的食材,而生食海鲜往往带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或寄生虫,对本已脆弱的肝脏来说是一种巨大负担。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发现,周勇并非偶尔吃,而是几乎每周都会点上几次。长期如此,反复的病毒和寄生虫抗原刺激,使得肝脏炎症加剧,本来应该逐渐恢复的肝功能指标再度恶化。检查数据中的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飙升,很大一部分就与这种饮食习惯相关。
很多患者往往只注意戒酒,却忽视了海鲜生食的风险。像周勇这样,复查时的结果在短期内表现稳定,让他更加放松警惕。但体内的肝细胞在这种持续刺激下逐渐坏死,表面上没什么感觉,却在不知不觉中为急性发作埋下伏笔。医学上,乙肝合并戊型肝炎后出现暴发性肝衰竭的病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病毒载量本就偏高的人群中。周勇的HBV DNA在数值下降后仍处于阳性水平,加上海鲜生食反复诱发炎症反应,让肝脏的代偿能力不断下降,最终出现急性肝衰竭的结局。
第二个细节是周勇习惯在加班时服用一些保健品,比如从同事那拿来的所谓“护肝片”和“增强免疫力胶囊”。他觉得这是额外的保护,能帮身体抵抗疲劳。可实际上,这些保健品成分复杂,不少含有未经严格验证的草药成分,其中有的会对肝细胞产生毒性,和恩替卡韦同时使用时,更容易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医生在回顾病例时注意到,他的肝功能指标曾在某次复查中短暂升高过,但之后又稍微回落,所以没引起足够重视。其实那正是保健品与药物叠加影响的信号。
很多患者误以为保健品就是天然安全,尤其是标榜“护肝”的产品,但往往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周勇没告诉医生自己在吃这些东西,以为只是补充剂,不算药。结果一边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一边无意中给肝脏增加了额外的代谢毒性。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很常见,很多人都忽视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到他出现明显症状时,肝脏的损伤已经累积到临界点。后续检查中,白蛋白下降和凝血功能减退就是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被严重破坏的表现,而这种损害早在他长期服用这些所谓保健品时就已经开始了。
第三个细节是周勇在饮食上常常吃腌制食品,尤其爱吃咸菜、腊肉、咸鱼等。他觉得这些食物方便,工地上带着一盒米饭配点咸菜就能顶一顿,而且不容易坏。可这些腌制食品含有高盐和大量亚硝酸盐,对肝脏来说是极大的刺激。长期大量摄入,会让肝细胞在受到病毒侵袭之外,再额外承受化学物质的损害。医生翻查他生活细节时才发现,这个习惯贯穿了他整个治疗过程,却从来没有被正视。肝功能检查里的白蛋白下降和胆红素升高,正是肝细胞受损无法正常代谢的信号,而这种损伤在日常饮食中不断被放大。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喝酒、不熬夜,就算做到了养肝,却忽视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习惯。周勇几乎每天都会吃一点咸菜或腊肉,尤其在工地忙的时候,往往把这当成唯一的配菜。长时间高盐和亚硝酸盐摄入,加剧了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使原本就处于慢性炎症的肝脏雪上加霜。在长期叠加作用下,肝细胞坏死的速度加快,肝脏储备功能迅速透支,当外界再出现一点诱因时,就直接演变为急性肝衰竭。周勇的突然倒下,看似毫无征兆,其实这些饮食细节早已暗暗决定了结局。
资料来源:
[1]俞佳雯,周薏,郭玉卿,等. 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J/OL].中医学报,1-10[2025-09-04].https://link.cnki.net/urlid/41.1411.R.20250901.1608.119.
[2]申恩瑞,朱继敏,陆盛伟,等.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患者HBsAg水平的影响[J].云南医药,2025,46(04):16-19.DOI:10.20282/j.cnki.1006-4141.2025.04.05.
[3]杨飞龙. 恩替卡韦联用水飞蓟宾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5,38(04):867-869.DOI:10.14035/j.cnki.hljyy.2025.04.039.
(《43岁广州男子肝衰竭走了,医生:吃恩替卡韦,犯了3个服药错误》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