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4-7日,中华医学会第三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 2025)在大连隆重召开。全球多中心Ⅲ期ARANOTE研究证实,达罗他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可显著降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影像学进展或死亡风险达46%,且具有良
2025年9月4-7日,中华医学会第三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 2025)在大连隆重召开。全球多中心Ⅲ期ARANOTE研究证实,达罗他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可显著降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影像学进展或死亡风险达46%,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基于ARANOTE研究,达罗他胺联合ADT用于mHSPC的二联治疗方案已获得美国、欧盟批准,达罗他胺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兼具mHSPC二联与三联疗法适应症、且是目前唯一一个被CSCO指南Ⅰ级推荐可灵活选择二联或三联治疗mHSPC的“二代Plus”ARi。值此盛会召开之际,ARANOTE研究全球Leading PI、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中心Fred Saad教授亲临会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共聚一堂,围绕泌尿肿瘤领域前沿进展、mHSPC治疗策略优化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对谈。现整理访谈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循证奠基
达罗他胺二联/三联方案重塑mHSPC治疗格局
Fred Saad教授:国际III期ARANOTE研究通过严谨的随机对照设计,证实了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基础上加用达罗他胺,可显著提升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并延长发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时间和启动后续抗肿瘤治疗的时间。除了疗效显著,达罗他胺二联方案更展现出卓越的安全性特征:与安慰剂组相比,达罗他胺组因不良事件停药率(6.1% vs 9.0%)及疲劳发生率(5.6% vs 8.1%)显著降低,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联合治疗的理想基石。更令人瞩目的是,达罗他胺联合ADT组的PSA未检出率(<0.2 ng/mL)高达63%,远超安慰剂+ADT组的18%,且达到深度缓解的患者展现出长期临床获益。目前达罗他胺二联方案已在欧洲、美国、加拿大获得批准,成为目前唯一兼具mHSPC二联与三联适应症的新型ARi,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ARANOTE研究不仅确立了达罗他胺二联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循证基石: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治疗耐受性及预后需求,精准选择达罗他胺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方案。达罗他胺三联方案是目前mHSPC的优选治疗方案,推荐全人群使用该方案:对于高瘤负荷患者,单独使用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往往难以有效控制疾病。如果患者较为年轻、身体状况良好,越早使用多西他赛,治疗效果越好,因为若在ARPi治疗失败后再使用多西他赛,疗效会明显下降。对于低瘤负荷患者,使用三联方案4年后超90%患者PSA无进展,未来有望达到临床治愈。
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告别传统"一刀切"模式,迈向以精准医学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新时代。未来的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对疾病生物学本质的深度认知之上。三联疗法只是起点,未来我们将联合四种甚至五种疗法,或许能治愈部分转移性患者。我梦想有一天,对于前列腺癌,能像治疗其他实体瘤一样采取非常积极的治疗,然后停止治疗,而不是让患者终身处于去势状态——没人愿意终身去势。如果我们能非常强力地打击肿瘤、治愈患者,然后停止治疗,让他们摆脱去势状态,那将非常美好。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已开始看到曙光,尤其是在低瘤负荷、低危患者中,当我们强力打击时,由于其肿瘤异质性和克隆变异性较低,超过90%的患者在五年内没有出现PSA进展。这就是我的梦想。
以精准分层为核心
中国前列腺癌诊疗实现跨越式发展
张旭院士:近年来,中国在泌尿肿瘤领域,特别是前列腺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确实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我们正在从过去的“跟跑者”逐步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了“领跑者”。首先,技术平台方面,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已在全国顶尖医疗中心普及并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我们不仅手术量位居世界前列,更在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例如,由我们团队首创并完善的后腹腔镜单层面前列腺癌根治术,因其更符合解剖逻辑、能显著减少出血和保护功能,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经典术式之一。其次,诊疗模式方面,多学科诊疗(MDT)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空前提升。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集合,而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融合了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智慧,为患者制定高度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第三,也是最具潜力的,智能科技与远程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泌尿外科的诊疗模式与发展范式。中国在这一进程中虽起步较晚,但通过系统布局、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我们正逐步推动外科手术向更智能、更精准、更互联的方向发展,构建新一代外科手术体系。
药物治疗方面,结合中国国情,mHSPC的个体化治疗决策绝非简单地“照搬指南”,而是一个需要综合权衡多维度因素的复杂过程,应重点考量以下核心因素:第一,疾病负荷与侵袭性。这是基石性的决策依据。此外,Gleason评分、是否存在内脏转移(尤其是肝转移)、PSA倍增时间等均是评估肿瘤侵袭性的关键指标。第二,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体能状态(ECOG评分)以及重要的合并症。例如,伴有显著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选择新型ARi时,需要格外关注药物潜在的心血管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第三,治疗意愿与经济可及性。这是在中国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因素。强化治疗方案意味着更长的治疗周期、更多的潜在副作用管理以及显著增加的经济负担。医生必须与患者及家庭进行充分沟通,在疗效、生活质量和经济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达罗他胺凭借独特的分子结构设计,具有更高的AR亲和力、更优的安全性及更低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兼具mHSPC二联与三联疗法适应症的“二代Plus”ARi,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灵活的武器库。关于二联与三联方案的选择,这二者并非竞争关系,而是针对不同风险分层患者的精准匹配。ARASENS研究证实了三联疗法能为mHSPC全人群患者带来目前最佳的生存获益,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对于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化疗的患者,三联方案应作为标准选择。ARANOTE研究则提供了另一个强大的二联选择,尤其适用于不适合、不愿意或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
总而言之,未来mHSPC的治疗格局必然是个体化和精准化的。临床决策的核心在于对患者进行精确的风险分层。作为医生,我们的责任就是手握这些循证医学的利器,为每一位患者绘制出最适合的治疗路径。
审校:Fred Saad教授、张旭院士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 林颖
专家简介
Fred Saad教授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中心
Fred Saad is Professor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at the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and holds the Raymond Garneau Chair in 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He is Director of GU Oncology and Clin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Molecular Oncology Research Laboratory in Prostate Cancer at the Centre Hospitalier de l’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novel therapeutics in prostate cancer, molecular prognostic markers, and mechanisms of progression. He has over 40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ongoing and has received over 50 million in research grants. Prof. Saad currently sits on 15 steering committees of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and serves on several guideline committees.
He has played a leadership role and been co-author of most of the practice-changing clinical trials and publications in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over the last 25 years. He is a member of several editorial boards, including Lancet Oncology, JAMA Oncology and Nature Urology. Prof. Saad has published over 1000 peer-reviewed articles, and with an h-index of 152 and over 130,000 citations he is listed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cited scientists every year since 2015. Dr Saad has also held several leadership positions including President of the Canadian Urologic Association (CUA) and the Quebec Urological Association (QUA) as well as Chair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genitourinary group (NCIC G-U) and the Canadian Uro-Oncology Group (CUOG). He is the recipient of numerous awards and honours including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 from the CUA and the QUA, The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Award from the American Urologic Association (AUA) and was elected Fellow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Health Sciences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U Surgeons. Given his numerous contributions he was named a Knight of The National Order of Quebec, the highest honour given by the Government of Quebec.
张旭 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分会主任委员
全军战创伤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及全军重大后勤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
全军科技领军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的奠基人《Bladder》、《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等学术期刊主编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