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发生在近日举办的2025长春航空展期间。彼时,理想汽车发布了含有“歼-20”“歼-10”“空警-500”等多种飞机形象与理想汽车车型同框的海报,由此引发了热议。
编者按:
当习惯了做“原告”的新势力法务部,突然接到了“严重虚假宣传和知识产权侵权”的质询,屡屡重拳出击的它(们),这次究竟该如何回应?
事情发生在近日举办的2025长春航空展期间。彼时,理想汽车发布了含有“歼-20”“歼-10”“空警-500”等多种飞机形象与理想汽车车型同框的海报,由此引发了热议。
就在包括笔者等大多数人都以为理想汽车搞了波大的跨界营销之时,却在网上看到一份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发布的质询函。
该质询函称,“理想汽车为宣传推广‘理想’牌汽车所发布海报,在未经我方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歼-20’‘歼-10’‘空警-500’等多种飞机型号形象,并配以《与国同梦 与家同行》的宣传主题,在多个传播平台传播。理想汽车擅自使用中航飞机型号形象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侵犯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误导了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已经属于严重虚假宣传以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同时,函件要求理想汽车立即停止所有侵权内容传播,删除所有侵权内容并公开致歉。
对此,理想汽车向媒体表示,已通过非正式渠道收到函件图片,对于主题海报的授权质疑高度重视,毕竟涉及航空相关议题,敏感性较强。在收到函件图片后,理想汽车第一时间暂停了相关宣传活动,同时主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品牌运营管理中心及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建立联系,展开沟通与核实工作。
经过笔者查询,目前理想汽车的相关海报均已下架。从双方的反应和应对来看,理想汽车此次大概率是没有获得对方的授权,而进行的一次“蹭机”宣传。
或许,双方仍在沟通和核实当中,总之目前还未看到理想汽车官方出来公开道歉。
何以“双标”,难道是习惯了当“原告”?
那么没有公开道歉的理想汽车,究竟在忙什么呢?
笔者看到的,是李想在忙着发微博,官宣首位代言人;是理想法务部一连好几天连更了数份针对“网络黑公关、黑水军、自媒体”的维权“战报”,可谓毫不手软、重拳出击。
当然,笔者也赞同理想汽车针对这些恶意抹黑、编造虚假信息者进行维权。但同时我们也在等待,理想汽车关于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的质询,进行公开回应或是道歉。
如果像现在这样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或是等待热度过去,那么是不是显得有些“双标”呢?好家伙,起诉自媒体时重拳出击,被指虚假宣传却噤若寒蝉,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吧?
可能是双方还在沟通,或许事件还会出现反转?
亦或是“严重虚假宣传和侵权”这顶帽子实在太重,理想汽车根本戴不起,也不敢戴?
笔者不禁想起了两年前,一家名为“理想汽车贴膜工厂”的汽车贴膜店同样因为侵权,收到了理想汽车长达690页的民事起诉状,并被索赔120万元。
可见在应对侵权这件事儿上,理想汽车及其法务团队是非常有经验以及有耐心的。但能拿出690页起诉状的理想汽车,同样因为侵权却出不了一份道歉声明?这不禁让人有些不解。或许真如笔者猜测的那样,经过双方沟通和协商后,事情还有反转的可能性?
总之,习惯了当“原告”的理想法务部,目前应该比较忙。
不止理想,涉及“虚假宣传”多数车企都未回应
事实上,面对“虚假宣传”的质疑,不止是理想,几乎没有一家车企敢于站出来回应。
9月份,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六部门这次的专项整治行动,并非仅仅针对网络黑嘴、网络水军和黑公关,还包括针对汽车企业的乱象整治。
其中,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以及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等等,均已明确告知。
然而自通知下发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哪家车企敢于站出来回应,哪怕是表个态支持。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多少存在着类似的行为,造就了这一行业乱象的发生?
刚好,笔者昨日撰写的《新车订单通货膨胀,谁是“罪魁祸首”?》一文中,也提到了类似的现象。因为大家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又怎么可能站出来,表态回应?
这也难免网友会质疑车企们:“被侵权的时候喊得最大声,自己侵权被发现的时候却默不作声。”
如此双标,怎能服众?
回到理想涉及侵权一事上,笔者最不能理解的是,这或许只是一场“营销事故”,并没有涉及到产品本身的问题,如果车企勇敢站出来大大方方承认,并公开道歉,其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影响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事情也有可能得到好的解决。
可埋头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等待事件热度消退或是转移注意力,这样的方式当真不可取。因为当企业的责任感和担当无法呈现,消费者对于你这个品牌的信任感,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届时带来的影响,或无法估量。
来源:马拉车市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