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到好几家媒体都在转发同一篇有趣的文章,而且有的还不改变原来的文章标题——《牛马有的是,驴不够了》,或者只作稍微改动,还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原来标题所产生的奇妙的传播效果。
最近看到好几家媒体都在转发同一篇有趣的文章,而且有的还不改变原来的文章标题——《牛马有的是,驴不够了》,或者只作稍微改动,还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原来标题所产生的奇妙的传播效果。
这样的标题,其巧妙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我估计绝大多少人看到这个标题,会朝同一个方向上猜想其内容,但全都猜错了,文章是写实的,并没有使用隐喻,现实的确是:牛马有的是,驴不够了。
最先发这篇文章的,是中国新闻周刊,这篇文章应该是中国新闻周刊的原创。本文实际上是记者采访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秘书长王春洪后,写下的一篇通讯,类似于调查报告,其中引用了诸多数据。
报道说,9月22日,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秘书长王春洪向《中国新闻周刊》郑重确认了我国缺驴这一严峻事实:“目前我国牛马的数量都不缺,唯独驴的存栏量严重不足。”你看,这没有隐喻吧?
据悉,早在1990年,我国驴存栏量超过1100万,到2015年,驴存栏数量锐减至不足400万头;到了2023年,全国驴存栏量更是仅剩下约146万头,并且目前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下降,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驴越来越少了呢?根据王春洪的分析,机械化是原因之一,但更关键是饲养驴不划算,老百姓不愿意饲养。驴的生长周期较长,繁殖周期长,卖钱还没有牛多,所以饲养驴的人自然就少了。
说到底,这个问题还是市场经济的问题,驴的减少,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劳动上被机械化代替之后,养牛、养马和养驴,就都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养驴的经济效益比不上养牛养马,饲养量就会下降。
不过,这显然不是网友喜欢这个文章标题的原因。网友喜欢这个问标题,是因为这个标题有一个隐喻在里面。中国新闻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也明知隐喻义,故意利用了这一点,才起了这样的题目。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仍然可以去理解其中的隐喻义。牛马为什么多?因为市场需要。只要市场需要,就有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的空间,而且也必然会繁荣起来。驴为什么少了?自然是因为市场不需要。
不过,以市场逻辑去分析,还不能分析透彻,还远没有深刻触及问题本质。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市场需要牛马呢?为什么市场不需要驴呢?搞清楚这个为什么,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思考才有价值。
为什么市场需要牛马呢?当然是因为牛马好用嘛。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下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甘做老黄牛。马善被人骑。马到成功。路遥知马力。牛马总是容易驯服的,还任劳任怨,默默无闻。
但是驴却是很犟的。研究表明,驴能独立思考判断指令的合理性,察觉到任务风险或货物过重时,即使主人强迫也拒绝执行。此外,驴对疼痛和疲劳的耐受阈值较低,当感到不适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现代社会的职场中,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叫打狗不撵鸡,叫往东不往西,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就容易受到老板喜欢,老板就愿意聘用。
反对来,那些犟驴倔驴,能独立思考,不无条件执行命令,常常跟老板对着干,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不能吃苦,不愿负重,拈轻怕重,老板就不想要。
所以,你是愿意做牛马呢?还是愿意做犟驴倔驴呢?做牛马,苦一点累一点,能活下来。做犟驴倔驴,就被淘汰掉,没得活。不过,做什么恐怕也身不由己。
有些人骄傲地嚎叫,像犟驴倔驴一样“昂昂”地嚎叫,说自己不做牛马,但其实他就是牛马,或者最终还是要做牛马。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需要大量牛马的。
来源:杏坛金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