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创新理论宣讲模式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7:05 3

摘要:今年以来,永昌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路径,通过构建“庭院课堂”“文艺宣讲”“云端宣讲”“实践转化”四位一体的宣讲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度融合、广泛传播。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直接覆

今年以来,永昌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路径,通过构建“庭院课堂”“文艺宣讲”“云端宣讲”“实践转化”四位一体的宣讲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度融合、广泛传播。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直接覆盖受众超8万人次,有效凝聚了社会共识,绘就了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深耕“基层讲堂”,凝聚民心共识

永昌县突破传统宣讲模式,将课堂移至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以乡音乡情阐释理论政策,以“拉家常”方式讲述民族团结故事。通过打造“庭院小课堂”“小板凳宣讲”“红心向党大讲堂”等特色载体,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政策宣传生活化。同时,整合县委党校教师、基层致富能手、“百姓名嘴”等多元力量,选拔87名骨干宣讲员,充实“1+6+N”宣讲矩阵,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日间照料中心等阵地,推动宣讲常态化、分众化开展,切实夯实全县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融合“文艺表达”,增强宣讲感染力

积极推行“文艺+理论”宣讲模式,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团结理念与地方特色文化形式相结合,创作推出《礼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开得好》等一批小戏小曲、快板、说唱类文艺作品。各社区宣讲队巧妙将理论要点、民族团结故事融入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吸引力,使宣讲过程既有欢声笑语,又具教育深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拓展“云端阵地”,实现全域覆盖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发声的宣讲格局。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新实践”等专题专栏,创新推出“语润永昌”微课堂及“小北在线”“云上南龙”等特色栏目,持续推送理论政策、红色文化、普法知识等内容。截至目前,已累计制作发布宣讲视频800余个、移风易俗H5页面200余个、线上倡议书5000余份,总浏览量达18万人次,构建起高效传播、广泛影响的网络宣讲阵地。

突出“实践导向”,推动成果转化

坚持学用结合、以讲促干,将宣讲现场延伸为民情收集点、政策落实点,形成“宣讲—学习—实践”有效闭环。焦家庄镇在宣讲中同步收集民意、解读民生政策;红山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村社解难纾困;城关镇天绣苑社区围绕天然气入户等实际问题,召开多方协商会议,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共同体意识。

永昌县通过构建分众化、互动式、融合化的宣讲体系,以乡音传递党音,以云端拓展阵地,以实践检验成效,成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团结理念从“纸面”落于“地面”,从“耳边”深入“心间”,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实践中绚烂绽放。

来源:盛世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