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晚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7:05 3

摘要:饭后不久,58岁的姚大爷坐在沙发上揉着太阳穴,眉头紧锁。家里最近多了台电子血压计,自从体检后,测血压成了他的新习惯。但奇怪的是,明明已经开始用低钠盐、几乎不碰腌菜,血压却依旧像“过山车”一样飙升。有天,他忍不住向老邻居诉苦。邻居拍拍他肩膀,说:“你是不是还经常

饭后不久,58岁的姚大爷坐在沙发上揉着太阳穴,眉头紧锁。家里最近多了台电子血压计,自从体检后,测血压成了他的新习惯。但奇怪的是,明明已经开始用低钠盐、几乎不碰腌菜,血压却依旧像“过山车”一样飙升。有天,他忍不住向老邻居诉苦。邻居拍拍他肩膀,说:“你是不是还经常吃点小零食、爱喝饮料?”姚大爷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些年嗜甜如命,平日里爱吃点糕点、喝点蜜水。到底是盐出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其实,这样的疑惑正在越来越多家庭中上演。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一直在盯错“目标”?真正让血压失控的“幕后黑手”,可能藏在你最常见的一口甜食里。

到底高血压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越忌盐,血压反而越难降?看完这篇,或许会颠覆你对高血压饮食的全部认知。尤其是最后一点,许多人都忽视了它,真的要引起警惕。

高血压的幕后真凶:不仅仅是盐,“钠”才是核心,糖更要警惕

长期以来,“少吃盐”几乎成了控压“金科玉律”。没错,高钠饮食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内权威指南反复验证。每人每日推荐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相当于5克盐)。但一些患者明明“口味清淡”,可血压依旧居高不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真正令人血压升高的,并不仅是盐,而是摄入过多的“钠”本身。问题是,钠远不止来自食盐!火腿肠、腌制肉制品、泡面、零食、即食食品等“隐藏钠”无处不在,于是“少吃盐”有时成了一场“口味上的错觉”。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近年多项研究提示高糖摄入亦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指出,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不仅引发糖尿病,更可诱发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调节钠的能力,从而推高血压。所以,那些“无糖饮料”“减盐食品”,并非真正让你远离高血压危险区。

高糖饮食如何让血压悄悄升高?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你是不是也觉得“血压高是吃咸的,糖没啥关系”?其实恰恰相反。高糖饮食不仅直接影响血糖,更会间接推高血压。

一项对超4万人群的随访研究发现,每日摄入含糖饮料超过两杯者,患高血压风险升高23%。糖分尤其是蔗糖、果葡糖浆、精制碳水,会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长期高糖状态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除了调节血糖,还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让血管收缩、钠不容易排出,从而推动血压持续上扬。

更可怕的是, “隐藏糖”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市面上的夹心面包、奶茶、调味酸奶、早餐麦片、甚至以低糖自居的果脯干果,其真实含糖量令人咋舌:某些即食麦片每100克含糖量高达30克以上,几乎相当于七八块方糖!

专家提醒:只盯着盐,不注意糖和加工食品,降压之路难走到底。更糟糕的是,很多老年人在控盐的同时大量补充酱制品、调味罐头、腊肠、方便食品等“替代品”,这些其实是钠与糖“双高”地雷区

长期高糖高钠的危害,绝非“血压表上的数字”那么简单。它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壁变硬、血流阻力增加,不知不觉为心脑血管意外埋下隐患。

坚持“控糖控钠”,高血压防控才能有的放矢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 健康的控压饮食,绝不是盐少了就够了。那么,科学的饮食原则到底怎么把握?

关注食物总钠量,而非单纯少吃盐。不仅食盐,每天吃的酱油、味精、腊肠、速食品等很多都“钠超标”。建议多用原味食物、蒸煮方式代替加工调味

警惕“甜陷阱”。无论是糖饮、甜品、精加工主食,还是“健康点心”,都应看清配料表,学会识别“无糖不等于无添加剂”。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约6小勺)。

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提高钾和膳食纤维比例。膳食纤维、钾元素有助于对抗高血压,蔬菜每日别少于300克,水果选择低糖品种。

适度运动、保持睡眠充足,是控压“不二法门”。运动可促进代谢,帮助血管维持弹性。推荐中老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行等。

最后,学会读懂配料表。选购食品时,不要只盯着“低盐”或“无糖”字样,务必查看实际钠含量和总糖量。

高血压的真正危险,藏在日常生活的“舌尖细节”里。盐和糖,像一对“隐形杀手”,任何一方忽视都会让控压事倍功半。医学共识认为:健康生活,无非从日常饮食做起,从源头“控糖控钠”,为自己的血管减负,是高血压管控的关键。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报告》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 Sodium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Geneva: WHO, 2012.

4. Diabetes Care, 2017; 40(2): 239–246. “Dietary Sugar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in Hypertension”

来源:楠医师说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