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上的这两位老人,一看就是旧时代的人物形象,是的,他们是我的爷爷和奶奶,生于晚清时期。爷爷神态朴实沉稳、坚毅内敛,奶奶端庄平和、温婉质朴,从服饰上看爷爷奶奶家境不错。这两张照片应该是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物件,我今天的这篇文字,在未来的世界里,也许就是爷爷
照片上的这两位老人,一看就是旧时代的人物形象,是的,他们是我的爷爷和奶奶,生于晚清时期。爷爷神态朴实沉稳、坚毅内敛,奶奶端庄平和、温婉质朴,从服饰上看爷爷奶奶家境不错。这两张照片应该是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物件,我今天的这篇文字,在未来的世界里,也许就是爷爷奶奶在人世间走过一遭的唯一证明。
我总觉得,爷爷和奶奶就像老家院子里那两棵大树,一棵沉默伫立,把故事藏在年轮里;一棵静守时光,把心事捻进佛珠间。
爷爷在家排行老四,村里人都恭敬地喊他“四爷爷”,这个称呼跟随他走过了一生,也成了我们晚辈记忆里最亲切的符号(当然在爷爷去世后,我的父亲又成了晚辈口中的“四爷爷”,这是后话)。岁月沧桑,年轮更迭,如今我们这些孙子辈最大的也已经年逾古稀,那些曾经的往事,以及发生在那个遥远年代大家庭的一些故事,也只有每年清明上坟祭祖时,在叔辈和兄长们的聊天中得知一些,而我记述的也只是存在我记忆中的一些片断。
爷爷是个实打实的美男子,即便在黑白照片里,那浓眉大眼也透着股英气,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是“颜值担当”。可他偏偏不爱说话,一辈子都带着股敦厚老实的劲儿,就像田埂上的老黄牛,默默做事,很少声响。但这沉默的外表下,藏着不一般的底色——他略通文墨。农闲时,别家老人都聚在村口晒太阳扯家常,爷爷却总在读着一本翻得卷边的书,书页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繁体字。正应那句歌词“爷爷的胡子里长满了故事”,我们小时候也总是缠着他讲故事,他一般不肯讲,少言寡语的他偶尔给我们讲些狐仙报恩、山神显灵的神话,或是埋在老坟地里的悬疑传说,那些故事听得我们这群孩子既害怕又着迷。
别看爷爷话少,手却灵巧得很。每到初冬,爷爷就会坐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用手捻搓着羊毛,绕在纺棰上,形成细细长长的羊毛线,线轴越绕越粗,他的嘴角会悄悄抿出一点弧度。纺好的线攒够了,他就坐在炕头织羊毛袜子,竹针在他手里翻飞,针脚细密得能数清根数。冬天穿上那双毛袜子,从脚尖暖到心里,但是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我有没有穿过爷爷织的毛袜子了。
奶奶和爷爷是截然不同的模样。她是典型的小家碧玉,皮肤白皙,小嘴小眼,透着股精致劲儿。最特别的是她的脚——一双三寸金莲,那是旧社会留下的印记。俗话说“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我还真见过她裹脚,那道脚底中间深深的凹陷和脚背上面的高高隆起,让人害怕,不忍直视。缠过的脚很软,必须要用长长的宽约10厘米的裹脚布包裹起来才能走路,因此拆裹脚布时的味道也是可想而知了。
缠过的脚让她行动很不便,记忆里的奶奶总拄着一根拐杖,拐杖柄被她摩挲得光滑透亮,走一步就轻轻点一下地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奶奶大约在三十岁左右就开始吃素,是个虔诚的居士,也有着很多居士朋友,记得最清的是师爷爷,他应该是位得道高僧。奶奶的“素”吃得极其讲究,不仅不吃肉,连葱、姜、蒜、韭菜这些辛香的蔬菜,还有鸡蛋都碰不得。日常里,她嘴里总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四个字像嵌在了话缝里,哪怕和人闲聊,间隙里也会轻轻念上一句。她手里常年攥着两串佛珠,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被磨得光滑圆润,泛着温润的光。大多数时候,奶奶都盘腿坐在炕上,腰背挺得笔直,手指灵巧地捻着佛珠,眼神平静得像一汪深水。
我们这群孩子总爱围着炕边玩耍,对那串佛珠充满了好奇。总想偷偷伸手去摸一把,但是奶奶是绝对不允许的。如今想起那串佛珠,却觉得它透着无比的神奇——那珠子上的每一道光泽,都藏着她日复一日的虔诚,背后是我们孩童无法探寻的、属于信仰的绚丽世界。很多个午后,大人出工后,小孩子就会在她轻柔的诵经声中睡去,那声音像催眠曲,安稳又踏实。等她不念经了,就会小心翼翼地把佛珠用一块蓝布手帕包好,轻轻塞进衣襟内侧的衣兜,仿佛藏着一件稀世珍宝。
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是跟着奶奶的。大概是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也或许是奶奶身边需要个孩子做伴。在奶奶家那段时光的细节已经模糊,但我清楚记得被“送回”父母家的情景。起初的几天,我像个迷路的孩子,跑到父母家,妈妈和哥哥姐姐们会哄着我“回自己家去”;可跑回奶奶家,奶奶却皱着眉说:“我已经给你妈说了,你回去吧。”那种被两边都“嫌弃”的委屈,至今想起来还会鼻尖发酸。最后还是奶奶亲自把我送回了家,还给我做了身新衣裳。那天,我终于踏实地留在了父母身边。这段经历像一颗种子,悄悄影响了我的性格——让我比旁人更懂得珍惜陪伴,也更能体会藏在严厉背后的温柔。
如今,这些本已斑驳的记忆,也已经逐渐逝去,不禁感叹如流水般的无情,裹挟着童年的记忆奔涌而去,那些曾经鲜活的画面,如今已在时光的冲刷下变得斑驳模糊,终是渐渐消失在光阴的长河里,只剩下心头一抹若有似无的惆怅,提醒着我们时光的不可回溯。
来源:安然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