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文化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工作会议,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文化的巡礼、一曲奋进的序章。
秋分时节,春城暖阳高照,丹桂飘香,蕴含着积蓄与勃发的力量。
9月23日,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文化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工作会议,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文化的巡礼、一曲奋进的序章。
走进会场,“丹青绘盛世 翰墨颂华章”的标语格外醒目,也道出了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在移民管理事业的新征程上,如何让文化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养警心、汇聚合力、铸就云岭雄关。
回望——
文化沃土上绽放的忠诚之花
会议间隙,总站文化建设成果展现场已吸引了众多与会代表和机关民警驻足。一帧帧展现国门庄严的书画作品、一本本凝结着民警心血的诗歌文集……无声地诉说着改革转隶以来,总站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与深沉力量。
“看,这是我们文山支队民警自己创作的篆刻作品集。”现场参观的代表指着展板,语气中充满自豪。展板上的作品是民警们真挚的告白,会场内,屏幕上播放着总站文化工作纪录片,在文化的沁润下,民警们一次次直面生死的场景,让观者无不动容。
正如会议所指出的:“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就在民警日复一日的坚守里,在生死抉择的瞬间里,在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里。这片文化沃土,是用忠诚、奉献甚至鲜血浇灌而成的。”
作品成果展,成为会议生动的“开场白”。与会者从中深刻感受到,总站的文化建设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八千里边关的实践沃土,与服务开放、边境管控、缉枪缉毒等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每一位民警的成长休戚相关。这份沉甸甸的回望,为会议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调。
共鸣——
思想碰撞中凝聚的共识之力
“过去总觉得文化工作是‘软指标’,通过今天的交流和讨论,我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凝聚警心、提升战斗力的‘硬内核’!”推进会讨论现场,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政委杨国新感慨道。他的发言,引发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
本次会议不仅明确了下阶段工作重点,更设置了充分的讨论和代表发言环节。驻昆文艺骨干代表、各单位政治委员和边防老作家们,围绕云岭雄关文化品牌,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委员周林分享了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警营文化,创作优秀文化作品,既促进民族团结,又丰富民警生活。
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委员李博则谈及利用滇西抗战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界碑党课”“红色讲堂”,让忠诚信仰在历史的回响中更加坚定。
“我们要让‘云岭雄关文艺轻骑兵’的脚步走遍更多的执勤点,让文化抚慰警心,让艺术激励斗志。”总站文艺骨干郑力斌的发言充满激情。
而关于如何运用新媒体讲好边检故事,如何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代表们也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前进的方向在交流中明晰。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会议提出的云岭雄关文化建设框架,既符合总站实际,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为未来工作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展望——
新征程上再谱文化新篇
会议的尾声,亦是新征程的起点。关于推动总站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下步工作举措,总站两位主要领导分别要求:
——要筑牢忠诚警魂。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加强党史学习,将总站精神作为新警必修课,打造思政品牌,加强心理服务,筑牢心理防线。要服务保证中心。进一步融合地域与民族特色,讲好戍边故事,开展文艺慰问,构建云南边检职业文化体系。要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建设“云岭雄关文艺轻骑兵”等品牌,深入一线创作,加强警地文化融合,打造有影响力的作品。
——要抓实文化建设措施落地。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推动文化走出警营、融入社会,团结爱好者、培养人才,打造高质量品牌与精品。要加强文化建设组织领导。加强指导,推动阵地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精品创作落地,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政工主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格局。要强化文化建设责任意识。全国移民管理文联云南分会会员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发挥职能作用,以文化自觉自信推动总站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合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总站主要领导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让文化的种子在云岭边关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之成为滋养警心、鼓舞士气、铸就忠诚的强大力量,为队伍忠实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提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华灯初上,代表们步出会场,神情中满是思考与笃定。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会议的精神,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八千里边关,文化的力量正如澜沧江水,奔流不息;云岭雄关,忠诚的旗帜将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加高高飘扬。
来源:云岭雄关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