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学间的‘玩笑’若让人痛苦,可能不是玩笑,而是校园欺凌!”为筑牢未成年人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法治素养,近日,汉南区检察院“彩虹工作室”主动联动辖区马影河社区,走进育欣小学,开展“‘三不’行动——防范校园欺凌”主题法治宣讲,为100余名师生带
“同学间的‘玩笑’若让人痛苦,可能不是玩笑,而是校园欺凌!”为筑牢未成年人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法治素养,近日,汉南区检察院“彩虹工作室”主动联动辖区马影河社区,走进育欣小学,开展“‘三不’行动——防范校园欺凌”主题法治宣讲,为100余名师生带来一堂针对性极强的“安全必修课”。
课堂伊始,彩虹工作室干警郭亚并未采用传统说教模式,而是播放热播剧《无尽的尽头》的欺凌片段,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出“什么是校园欺凌”的核心议题。“视频里的同学为什么害怕上学?”“推搡、嘲笑等行为会造成哪些伤害?”随着提问,孩子们从好奇转为严肃,纷纷发言,逐渐意识到欺凌可能藏在日常细节中。
为帮孩子分清 “玩笑” 与 “欺凌”,检察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用漫画讲解身体、语言、财产、社交、网络五种欺凌类型,并以 “有人抢文具怎么办?”“见同学被嘲笑要帮忙吗?” 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应对办法。
“遇欺凌要记‘三不’原则 —— 不做施暴者、不做旁观者、不做受害者!” 核心环节中,干警详解 “三不”:
不做施暴者:通过 “冲动打人法律代价” 模拟游戏,让孩子明白 “一时冲动可能追责,尊重他人才获友谊”;
不做旁观者:播放 “旁观者沉默致欺凌升级” 动画,教孩子 “见义巧为”—— 确保安全时,向老师报告、给被欺凌同学递纸条都是对抗方式;
不做受害者:演示 “留存证据”(拍伤痕、存聊天记录),邀学生扮演 “被欺凌者”,练习 “大声说不”“向保安求助”,让孩子在互动中掌握自保技巧。
课后,同学分享收获:“以前见同学被起外号以为是玩笑,现在知道是语言欺凌,以后会帮他”“有人抢我东西,会记清样子告诉老师家长”。班主任称,这堂法治课贴近生活、形式有趣,补了校园安全教育短板,盼检察院常开展。
下一步,汉南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校社”联动机制,通过“校园安全知识巡展”“法治副校长驻校宣讲”等形式,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检察”四位一体保护网络,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之路,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来源:汉南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