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德莱恩近年来的对华立场日趋强硬,但这次她在声明中的语气却明显降调,甚至可以用“温和”来形容。她称赞中方“以相互理解的精神”与欧盟展开合作,解决双方共同关切的诸多问题。
冯德莱恩突然就懂规矩了,她这次罕见地对中国说了“请字”。
中欧领导人近日在美国纽约举行联合国大会期间会面,会谈结束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了声明。
【会谈结束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了声明】
冯德莱恩近年来的对华立场日趋强硬,但这次她在声明中的语气却明显降调,甚至可以用“温和”来形容。她称赞中方“以相互理解的精神”与欧盟展开合作,解决双方共同关切的诸多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俄乌冲突。之前冯德莱恩曾多次声称“欧盟无法接受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战争经济”,而这次她不再提这茬了,改用更具缓和性的措辞,“请求”(request)中方利用对莫斯科的影响力,推动普京政府回到谈判桌前。
以前欧盟相信拜登政府不会放弃援助乌克兰,站在欧洲一边,所以冯德莱恩才敢在俄乌问题上对中国“大声说话”。但今时不同往日,欧盟无法信任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
【冯德莱恩“请求”中方利用对莫斯科的影响力,推动普京政府回到谈判桌前】
虽然特朗普最近对俄罗斯态度180度转变,强调“支持乌克兰夺回所有领土”,但明眼都能看出,他是打算把主要责任都推给欧盟,形成“欧盟出钱买美国武器给乌克兰”的新模式。
尽管暂时排除了“特朗普无视欧洲,迫使乌克兰割让领土”的最坏情况发生,但这种模式到底能持续多久,欧盟心里也没底:一方面是自己手头也紧;另一方面,特朗普在政策上的反复无常,所有人都是见识过的。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就必须重视中国在俄乌冲突所扮演的角色了:中方并非俄罗斯的军事盟友,但对俄罗斯却有着巨大的经济影响力。
一旦将来特朗普彻底放弃调解俄乌冲突,不再掺和这档子事,那么这将意味着欧盟要在没有美国撑腰的情况下直面俄罗斯——虽然欧盟不会指望中方站在自己一边,但至少会争取中方保持中立,避免“一对二”的状况发生。
【中方并非俄罗斯的军事盟友,但对俄罗斯却有着巨大的经济影响力】
而如果中国能够出面做中间人,对欧盟来说那就更好了,哪怕只是起到一个斡旋、调解的作用,都可能将是重要的破局点。
其次是关税问题。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特朗普施压欧盟对中印加征50%~100%关税一事”时,冯德莱恩回应道“欧盟将自主做出决定”。
她说:“我能理解美方要求的出发点是针对俄罗斯,但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盟也必须考虑到与中国、印度等国之间的关系。”
冯德莱恩等一众欧盟高层很清楚,一旦真把关税加到50%甚至100%的高度,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不可能坐视不管,欧洲自己的汽车、机械、奢侈品、农产品出口要遭殃,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欧洲自己,还不一定能起到对俄施压的作用。
【欧盟不可能接受特朗普的提议,对中印加征高额关税】
更现实的是,欧洲企业这几年在华、在印市场投入巨大,不可能就这么砍掉。冯德莱恩说“理解美国的出发点”:其实就是给华盛顿一个面子,但她真正的重点在后半句——欧盟要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绝不会放弃与中印的合作空间。
要知道,按照特朗普的方案,以后乌克兰的武器可都是要欧盟掏钱买的——可钱从哪里来?丢掉中印的市场和供应链,无疑就是在断自己的财路。
另外是气候问题。中欧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由来已久,但这次双方对话的背景,是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上声称“气候问题是世界上的最大骗局”,质疑全球减排机制,公然“逆时代、逆潮流”而动。
【中欧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由来已久】
相比之下,中方元首在视频致辞中宣布,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比峰值下降7%~10%。
谁才是负责任的国际大国,高下立判。
对此,冯德莱恩在声明中对中国在气候领域的举措表达了肯定,她说:“我欢迎中方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作出的贡献,履行《巴黎协定》中的承诺。”
众所周知,欧洲长期在绿色议程上非常积极,但如今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为,欧洲急于寻找能共同撑起气候议程的伙伴——而主动扛起带头作用的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是毫无疑问的大玩家。
从更战略的角度来说,欧盟对中国也有一种心理预期: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欧盟还有机会在绿色技术领域不掉队,欧洲在未来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还能保住——欧盟提出希望中方企业提供电动车技术,以换取降低关税等市场准入的优惠条件,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仅要看冯德莱恩说什么,更要看欧盟能做什么——中方始终是希望中欧关系往前走的,问题在于欧盟高层到底有多大的战略决心和定力。
来源:唐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