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兰州什川古梨园内,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甘肃主场活动启幕。全省530场庆丰收活动同步开展,超200万群众线上线下共赴盛会,其中农民占比超八成。在欢歌笑语中晒丰收、话增收、享喜悦,绘就“三农”发展的动人画卷。
9月23日,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兰州什川古梨园内,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甘肃主场活动启幕。全省530场庆丰收活动同步开展,超200万群众线上线下共赴盛会,其中农民占比超八成。在欢歌笑语中晒丰收、话增收、享喜悦,绘就“三农”发展的动人画卷。
主场十区联动
古梨树下晒出“丰收答卷”
什川古梨园精心设置十大功能专区,让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地头延伸到每个角落。庆丰收联欢专区里,农民自编自演的《丰收中国》舞蹈活力四射,独唱《梨花院落我的家》唱出对家乡的热爱,节目勾勒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甘味”农产品展销区,60余家企业、合作社带来200多种特色产品,前进牧业的乳制品、百杞园的枸杞、康苹果的果品引得市民争相选购,皋兰农户董女士现场制作的50公分超大月饼更是成为“网红”,香豆粉、胡麻、玫瑰等5种佐料经层层擀制,化作几十层酥香,一口咬下满是家乡味。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区最是吸睛,“天把式”艺人踩着高梯,在古梨树上演示千年传承的高空修剪技艺,“高杆吊枝”绝活让观者连连惊叹;乡村工匠名师专区内,临夏砖雕的细腻、庆阳香包的灵动、丝路洮砚的典雅齐聚于此,传统文化在指尖焕发生机。农趣体验区里,蔬果套圈、徒手搓玉米、组合运南瓜等游戏笑声不断,游客与农民朋友一起劳作、共享成果,沉浸式感受农耕乐趣。
城乡双向奔赴
特色活动激活“丰收经济”
不只主场热闹,兰州各县区结合实际,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庆丰收活动,推动城乡融合、产销对接。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上,翠绿的生菜、饱满的番茄等200多个品种集中亮相,农技专家现场讲解种植技术,为菜农搭建起交流平台;丰收摄影大赛与短视频大赛中,农民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麦田金黄、果园飘香的瞬间,展现兰州乡村的生态之美与丰收之喜。
电商直播专区里,“云端助农”活动火热进行,农民网红与直播达人携手,向全国网友推介软儿梨、百合等“甘味”特产。“软儿梨是黄河流域的特色果品,秋分采摘后经过发酵,润肺养胃,老少皆宜!”兰州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魏永波向记者介绍,该企业从2013年起深耕什川梨园特色农产品,如今产品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新加坡、中东等地,让“兰州味道”走向世界。此外,兰州还与全国35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打通优质农产品上行通道,让丰收的果实变成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收入。
夯实发展根基
丰收底气源自“硬核实力”
丰收的喜悦,源于坚实的农业发展基础。今年以来,兰州坚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推进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266.62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夏粮总产量突破10万吨,较去年增加0.3万吨;秋粮种植面积71.07万亩,得益于下半年充沛的雨水,目前长势良好,已收获1.94万亩。
在产业发展上,兰州持续发力。渔业领域围绕“1533”目标,打造“都市休闲渔业圈”,新增30家休闲渔业企业,“永登—榆中冷水鱼产业带”产量突破1000吨,朝着“2030年渔业产值达3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农业科技赋能成效显著,争取1828万元项目资金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节水增粮等项目,预计马铃薯折粮单产提升3%以上,让科技成为农民丰收的“好帮手”。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26.3亿元,增速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4元,增速6.9%,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丰收节注入了十足底气。
鼓声未歇,欢歌仍在。从什川古梨园的硕果满枝,到田间地头的忙碌身影,兰州以丰收节为契机,不仅展示了“三农”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凝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接下来,兰州将以“国庆”“中秋”为纽带,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让更多人走进乡村、爱上乡村,让丰收的喜悦延续,让乡村的未来更可期。
来源:兰州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