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我市各县区紧扣“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主题,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全方位展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成就、农民群众新风貌,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本报讯 (记者牛惠)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我市各县区紧扣“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主题,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全方位展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成就、农民群众新风貌,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作为集中展示“三农”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丰收节为各县区提供了梳理发展脉络、呈现发展成效的良好契机。活动期间,各县区回顾梳理“三农”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通过纪录片、海报等形式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将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及便民服务精准送达农民身边,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民是丰收节的主角。为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我市各县区搭建贴近农民生产生活、便于农民参与的展示平台。活动现场,农业农村典型模范的先进事迹宣讲感人至深,激励更多农民奋勇争先;乡土专家的实用技术分享干货满满,为农民提升种植养殖水平提供有力指导;乡村能工巧匠的技艺绝活展示精彩纷呈,传统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此外,农民丰收歌会、农业技能比武、乡土绘画展览、农家美食汇等充满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接连上演,既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民多才多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推动产销衔接、激发城乡消费潜力是丰收节的重要内容。我市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精心举办公益助农促销、农耕美食展销等活动,打造融合文化节庆的多元消费场景,有效点燃市场消费热情。充分发挥“乡村e镇”作用,开展直播助农带货活动,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推出乡村吃、住、游、娱、购一体综合体验项目,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体验丰收喜悦。
传承与弘扬农耕文化是此次丰收节的亮点。各县区充分利用丰收节这一重要载体,围绕潞党参、“沁州黄”小米、上党高粱、壶关旱地西红柿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依托古村落、名人故居、传统街区等,以特色民俗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传统手工技艺展演、农事场景还原等活动。通过“农产品+文化+场景”的融合模式,让传统农耕文化可感可亲、直抵人心,进一步提升丰收节文化内涵,增强节日感染力与传播力。
为进一步扩大丰收节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我市各县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充分盘活农村集市、乡村戏台、文体广场等公共空间资源,通过集中陈列特色农产品与农耕工具、举办丰收主题游园会等方式,让每一处公共空间都成为展现丰收成果的“小窗口”。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协同优势,多角度呈现丰收节的热闹盛况、乡村的生态美景以及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让丰收节的影响力突破地域与时空限制,传遍城乡每个角落。
来源: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