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关于预制菜的风波。9月10日,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一定会起诉他”,将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岁宝宝吃两岁冷冻菜,西贝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餐饮巨头日损百万,客流断崖式下降,但比企业危机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权究竟被谁攥在手里?
“几乎没有人!”这是西贝兰州中心店服务员如今的感慨。曾经排队排到天昏地暗的热闹景象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空荡荡的大厅和不断下滑的营业额。
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关于预制菜的风波。9月10日,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一定会起诉他”,将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更残酷的数据接踵而至:西贝客流量暴跌七成,某些门店日损高达二三百万元。但在这场争论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当消费者支付人均150元的高价,却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冷冻长达18个月的食材,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
01 预制菜的健康代价:冷冻18个月的食材营养价值何在?罗永浩在吐槽中提到,西贝部分食材冷冻时长达到18个月。这引发消费者对营养流失和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从营养学角度看,长期冷冻对食材品质的影响不可小觑。冷冻虽能抑制微生物繁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质会变性、脂肪会氧化酸败。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在冷冻过程中损失显著。
更令人担忧的是,脂肪在长期冷冻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自由基。这对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来说,潜在风险更大。
有消费者直言:“人均150元吃速冻菜,不如买罐头自家微波炉加热。” 当消费者为“新鲜、地道”的高品质餐食支付溢价,却可能获得与价值不匹配的产品时,信任便开始崩塌。
02 信息不透明的商业模式:现代餐饮的“合法抢劫”,西贝争议的核心不在于是否使用预制菜,而在于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真相。消费者走进一家强调“天然、地道”的餐厅,他们默认的交易契约是:为新鲜食材和厨师的即时手艺付费。如果菜单没有明确标注,消费者自然期待的是“现做”菜品。
西贝直播中出现的冷冻馍、隔夜肉串和长达9个月保质期的儿童酱料,无疑打破了这份默契。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争议,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
有观点认为,过去的商业逻辑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商家比消费者掌握更多产品信息。而在AI时代,这种信息差正被迅速填平,任何试图隐藏和美化的信息都可能被无情曝光。
03 危机公关的彻底失败:从“硬刚”到“打脸”的灾难循环
西贝对此事件的应对,被多位专家评为“灾难级公关”。企业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以“要起诉”的言论下场参与舆论对抗,甚至公布用户消费细节。这一行为不仅涉嫌侵犯隐私,也将品牌危机进一步转化为个人形象危机。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贝先后采取“开放后厨”、“推出罗永浩菜单”、又迅速关闭参观通道等多项动作。这些举措之间缺乏协调,传递出内部决策摇摆不定的信号。
在9月15日的道歉信中,西贝使用“顾客‘虐’我千百遍”这样的表述,即便为“虐”字加上了引号,也极易被解读为将消费者的正当质疑视为“刁难”。这种“战术整改”而非“战略共情”的应对方式,难以重建消费者的信任。
04 资本的真实面孔:股权结构背后的控制逻辑
扒开西贝的股权结构,我们发现一个精心设计的控制体系。贾国龙夫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掌控着西贝超过83%的股权,拥有绝对话语权。西贝还设立了34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这些企业的名称如“觉察周遭”、“慷慨待人”、“把利分下去”等,寄托着贾国龙的特殊情怀,也是绑定核心团队的一种方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分众传媒即将通过收购新潮传媒间接成为西贝的股东。这意味着,即使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西贝的资本布局仍在继续。当一些人担忧西贝倒闭会导致1.8万名员工失业时,我们更应思考:为什么企业宁愿将巨额资金用于资本运作,却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保?有离职员工透露,西贝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甚至被强迫签了放弃五险一金的协议。这就是资本坚持为资本自己开脱,为资本站台为资本说话。也是他那资本吸血的丑恶嘴脸。
05 消费者健康权应高于企业利益
面对西贝可能倒闭的担忧,我们更需要清醒认识到:消费者的健康权应当始终高于企业利益和资本扩张。西贝作为拥有370多家直营店、近1.8万名员工的餐饮巨头,其困境确实会产生广泛影响。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应体现在对消费者健康和知情权的尊重上。
四川在线的一篇评论指出:“一个良性公共议题要达到的效果,是让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非要打垮哪个。” 然而,当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在信息不透明和对消费者健康权的漠视之上时,市场的自然淘汰反而是一种正义。
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为问题企业辩护,而是推动行业整体透明化。餐饮企业应当明示食材来源、加工方式和保存期限,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我比你懂”,而是“我让你懂,你依然选我”。那些能将“透明”融入血脉、将用户价值嵌入核心战略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赢家。
西贝的困境给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依靠信息不透明、靠压榨员工降低成本来扩张的日子早就过去了。只有真心尊重员工权益、切实关心消费者健康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一岁宝宝可能吃到的两岁冷冻西兰花,我们每个人都有权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更负责任的企业行为。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的批判,而是对整个行业回归诚信经营的呼唤。
如果一个企业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视而不见。只是为了资本的利润去吸血,去践踏所有消费者应得的知情权。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他的倒闭才是对消费以及社会老百姓最好的回报。只有这样的企业彻底的销售与倒闭。你才对得起这个社会才对得起人民的健康。
来源:乐享神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