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换标 “娃小宗”:一半是 “爷青结” 的感慨一半是经销商的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3:38 3

摘要:咱今天唠个能勾起大半个中国年轻人回忆的事儿 —— 从小喝到大的娃哈哈,要改成 "娃小宗" 了。这消息一出来,社交媒体上直接炸了锅,550 多万的阅读量里,一半是 "爷青结" 的感慨,一半是 "这名字咋听着像山寨货" 的吐槽。说白了,这哪儿是换个商标那么简单,分

咱今天唠个能勾起大半个中国年轻人回忆的事儿 —— 从小喝到大的娃哈哈,要改成 "娃小宗" 了。这消息一出来,社交媒体上直接炸了锅,550 多万的阅读量里,一半是 "爷青结" 的感慨,一半是 "这名字咋听着像山寨货" 的吐槽。说白了,这哪儿是换个商标那么简单,分明是老品牌遇上新难题,家族传承撞上了现实的硬茬子。

先说说咱对娃哈哈的感情有多深。1987 年诞生的牌子,陪着 80 后、90 后走过了快四十年。过年时长辈塞的 AD 钙奶,上学路上偷偷买的营养快线,熬夜复习时拧开的激活维生素水,瓶身上那红白圆形的 logo,比自家亲戚还眼熟。在县城小镇的小卖部里,娃哈哈永远占着最显眼的位置,连村口大爷都知道 "那个笑哈哈的饮料好喝"。这种感情不是广告砸出来的,是几十年日子熬出来的 —— 就像你家楼下开了半辈子的早点铺,味道未必多惊艳,但哪天换了招牌,心里就是空落落的。

可宗馥莉偏要动这块 "金字招牌"。2025 年上半年,她旗下的宏胜集团悄悄注册了 "娃小宗" 商标,连 "宗小哈"" 娃小哈 "都一并拿下,45 件商标覆盖了从饮料到教育娱乐的十几个品类,一看就是早有准备。5 月份先扔出一款" 娃小宗 " 无糖茶试水,9 月份就正式通知经销商:2026 年起换标。这动作快得像打仗,可背后全是不得已的苦衷。

问题的根子在商标权上。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宗家闺女想用亲爹创的 "娃哈哈" 商标,还得看别人脸色。现在的股权架构里,国资背景的上城区文商旅握着 46% 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娃哈哈" 商标的使用得全体股东点头才行。早年和达能合资时没理顺的 387 件商标转让,成了埋了几十年的 "定时炸弹"。宗馥莉曾出价 1 亿想买下商标,结果被国资拒了。自家的牌子用着不踏实,随时可能踩雷,这不换标咋办?用官方的话说,这是 "为了维护品牌使用的合规性",翻译过来就是:老招牌用不起了,只能自己另起炉灶。

可这新招牌 "娃小宗",实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名字上,"娃" 字留着是想蹭老品牌的热度,"小宗" 俩字又硬邦邦地刻上了家族印记,既没延续 "娃哈哈" 的亲切感,又显得刻意得很。有网友吐槽 "不如叫宗哈哈",还有人说 "听着像三无产品",这可不是挑刺 —— 品牌名这东西,讲究的是顺口、亲民,当年 "娃哈哈" 能火,不就是因为念着就喜庆吗?

比消费者更慌的是经销商。做了十几年代理的老板愁得睡不着,仓库里还压着几十万的老包装货,超市老板怕新牌子卖不动,根本不愿意囤货。往年这会儿,经销商早打款备货等着开大会了,今年全在观望:"万一投了钱进去卖不动,家底都得赔进去"。更要命的是,宗馥莉接手后还在清理渠道,年销量不到 300 万的经销商直接被淘汰,部分老工厂也关了门,偏远县城的小卖部都开始断货。老伙伴说砍就砍,新牌子又没底气,这生意没法做了。

更狗血的是,换标风波还扯出了家族恩怨。三个持美国护照的 "宗家子女" 突然冒出来,要冻结宗馥莉 18 亿美元的资产,网友戏称 "三个 J 围攻一个 K"。这边斗着私生子,那边又关停了继母持股的工厂,被人骂 "借公权报家仇"。可有意思的是,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宗馥莉,"声援长公主" 的话题阅读量破了 10 亿,连东北超市老板都放话 "宗姑娘来巡店,矿泉水我包了"。说到底,大家不是站宗家,是站那个 "想保住民族品牌" 的念想。

但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娃哈哈" 这个商标估值 900 亿,是实打实的无形资产。宗馥莉放着金招牌不用,非要从零开始做 "娃小宗",风险大得离谱。业内人说得实在:成了,她能建独立品牌体系,甚至上市融资;败了,渠道崩溃、消费者流失,可能连老本都保不住。而且她想靠新品牌抓 Z 世代,可年轻人买的是新鲜感,更是信任感 —— 你连老牌子的传承都没理顺,凭啥让人家信你的新牌子?

其实这事儿戳中了很多老品牌的痛点:传承不是把名字改个姓就行,革新也不是推翻重来就叫进步。当年娃哈哈的 logo 从红白徽章改成带笑脸的 "哈哈" 字样,认知度一下涨了 47%,那是因为它留住了 "喜庆、安全" 的核心;现在换成 "娃小宗",丢的是几代人的情感连接,留的是生硬的家族标识,这步子迈得太急了。看看大白兔、李宁,哪个不是在老记忆上做新文章?大白兔出香水、李宁搞国潮,都是顺着消费者的感情来,哪有硬掰着大家认新名字的?

说到底,品牌从来不是老板的私产,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和岁月熬出来的。宗馥莉想摆脱束缚、做自己的品牌,这心思能理解,但不能拿几代人的记忆当赌注。超市货架上的 "娃小宗" 还在陆续上架,可人们拿起瓶子看半天又放下的样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 大家喝的不是饮料,是小时候的快乐,是对老牌子的放心。

现在就看宗馥莉接下来咋走了。要是能把老味道留住,把渠道理顺,说不定 "娃小宗" 能慢慢被接受;可要是只顾着争权夺利、折腾改革,那这瓶 "换了名字的 AD 钙奶",迟早得凉。咱普通人不管啥 "小宗"" 大宗 ",就想喝口当年的味儿,就想看见那个陪了咱半辈子的牌子,能好好活下去。这要求,不高吧?

来源:铁扇公主聊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