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50和歼36,是正牌六代机!美国质疑无效,六代标准由中国人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3:54 3

摘要:西方一直有一种思想钢印,那就是自己永远是领先的一方,每次中国搞出了什么先进武器,西方总是要质疑其真实性,如果是真的,那么西方就要质疑抄袭了西方技术。可是当中国的六代机开始试飞后,西方就彻底不淡定了,因为六代机这种武器就连西方都没有,那就不存在中国抄袭西方技术的

西方一直有一种思想钢印,那就是自己永远是领先的一方,每次中国搞出了什么先进武器,西方总是要质疑其真实性,如果是真的,那么西方就要质疑抄袭了西方技术。可是当中国的六代机开始试飞后,西方就彻底不淡定了,因为六代机这种武器就连西方都没有,那就不存在中国抄袭西方技术的可能了,所以西方现在只能从真实性下手,否认中国的六代机上天了。

最近,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文称,通过对中国六代机照片进行分析,并引用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认为这很可能是中国故意释放的图像,意在向西方展示自己的航空工业成就,从而对美国完成心理威慑。

其实早在歼-20首飞前,西方就曾对歼-20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他们压根就不相信中国能研发出这么先进的战斗机。甚至直到歼-20首飞后,西方还有观点认为歼-20其实是一架笨重的轻型轰炸机。

对于西方来说,能否赶在中国前面搞出六代机,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了,而是体现制度优越性的原则性问题。自二战以来,几乎每一代战斗机都是西方先研发服役的,西方一直是先进发达的代表,其他制度被他们宣传成旁门左道甚至妖魔鬼怪,在中国崛起、美国日渐衰落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国率先搞出六代机,西方的一系列说辞就都站不住脚了。过去中国能搞出歼-20,西方会说抄袭了美国的技术,并质疑中国的创新性。如果中国在没有美国打压情况下搞出了六代机,西方施加在中国身上的滤镜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中国有能力搞出六代机吗?或者说中国有能力为全世界定义何为六代机吗?这里就要先弄清战斗机的划代问题,能够给战斗机划代,本身就是国力强大的象征。

冷战时期,战斗机划代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标准,美国与苏联各自制定了一套标准。冷战美国实施的是四代划分法,F-86、米格-19这些跨音速、早期超音速喷气式飞机称为一代机;以F-104、F-4为代表的高空高速超音速喷气战斗机为二代机;拥有完善航电设备,且具有突出亚音速机动性能兼顾超音速飞行性能的喷气式战斗机,也被称为三代机,这个时候并未强调诸如静不稳定、翼身融合、电传飞控这些技术,因为F-14、F-15还没有采用这些技术;至于四代机,就是以F-22为代表的隐身战斗机了。

而苏联采用的则是五代划分法,二战后首批亚音速喷气式飞机为一代;米格-21、F-4这些飞机为二代机;米格-23这种采用可变后掠翼的为三代机;苏-27、米格-29为四代机;F-22和苏-57则被划为第五代。这就导致苏俄战斗机在划代方面长期占便宜,米格-29和苏-27平白无故比F-16、F-15高了一代。

而中国由于没有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加之冷战中后期与西方进行了较为密切的军事交流,因此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采用了西方的四代划分法,歼-6为一代机,歼-7和歼-8为二代机,歼-10为三代机,歼-20为四代机,这也有了歼-20当年试飞的时候“黑丝带”(黑四代)的外号。

可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开始积极向全世界出口苏-27战斗机,还打着四代机的旗号,这让美国打着三代机旗号出口的F-15、F-16感觉低人一等,又是美国空军官方杂志后来发表了《战斗机划代》一文,重新将战斗机分成了五代机,早期采用平直翼的喷气式战斗机为一代机,代表有英国流星、苏联的米格-9、美国的F-80;朝鲜战争后采用后掠翼的亚音速喷气机则称为二代机;50年代末到60年代出现的超音速喷气机称为三代机;70年代后出现的高机动、完善航电系统的喷气式战斗机称为四代机;五代机就是F-22和F-35。

在美俄都采用五代划分法之后,中国也开始逐渐采用五代机划分法,歼-10就变成了四代机、歼-20变成了五代机,但是由于习惯以及并无官方强制定性,因此四代划分法与五代划分法在中国长期共存,以至于有时候会出现一篇文章里将歼-8称为二代机、歼-10称为四代机或者把歼-10称为三代机,又把歼-20称为五代机的混乱情况。

从上文能够看出来,战斗机每一次换代,都代表着在某些方面做出跨越式突破,甚至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就比如四代机凭借高推重比、电传飞控、先进气动布局、涡扇发动机在飞行品质、航程方面取得的突破式进步,又比如五代机凭借着雷达隐身与红外隐身设计,在超视距空战方面带来的压倒性优势。当然,下一代战斗机并不一定能够全方位超过上一代战斗机,就比如早期服役的F-14战斗机,推重比其实还不如F-4“鬼怪”战斗机,又比如F-35的飞行速度甚至不如大部分二代机和三代机。

而中国想要研发出六代机,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大幅度超过现有的五代机,可最大的问题是五代机已经将绝大部分性能拔高太多了,以F-22为例,能够以1.5马赫的速度巡航30分钟、1.7马赫时稳定盘旋过载可达6.5G、在特定角度的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001平方米、雷达的对RCS为1的目标探测距离可达290千米。因此想要成为六代机,最好能拥有接近2马赫的巡航速度、超音速过载能力增加、雷达反射面积进一步降低、航电性能进一步加强。

从中国目前出现的六代机试飞照片来看,极限速度相比五代机、四代机可能并没有多大提升,而是采用了扁平流线型翼身融合飞翼布局、机头尖锐、机翼前缘后掠角大、无尾布局,飞行阻力更低的同时升阻比更高,这意味着即便六代机的巡航速度会更高,超音速机动能力也更强。而且中国的六代机都取消了垂尾、水平尾翼和鸭翼,翼身融合程度更高,外形波系更少,尾喷管和机翼后缘融合为一体,全向隐身能力空前提升,能够更好的执行“穿透性制空”,对敌方纵深目标发动打击。

而六代机更大的机身,则意味着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油、安装尺寸更大的雷达、配备更多传感器与主被动探测设备。而更强劲的动力系统,尤其是南六代机的三引擎配置,让载机拥有了堪比中型运输机的电力供应,为各种电子设备甚至是AI驾驶作战系统满功率运行提供了基础,未来的六代机不仅能够作战,还能够指挥忠诚僚机协同作战,成为战场上的一个数据融合与处理中心节点。

这些提升相较于五代机是极为巨大的,并不是五代机通过简单的升级就能追上的,所以中国的六代机标准应该包括2马赫级别的巡航速度、3000千米级别的作战半径、8-9G级别的超音速过载、探测距离500千米级别的雷达、超级AI辅助系统。

另外在载弹量方面,无论是中国的六代机,还是美国规划阶段的NGAD,体积都远超第五代战斗机,达到了轻型轰炸机的标准,这也意味着六代机的内置弹舱已经不是战术级的了,尺寸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能够将超远程空空导弹、远程巡航导弹甚至小型高超音速导弹统统装入腹内。目前弹舱容量最大的F-35战斗机,也只能在弹舱内携带2枚1000磅级别的航弹或者NSM轻型反舰导弹,想要携带AGM-158巡航导弹只能挂在机翼外面。

也正因为出于维持隐身打击能力的考虑,目前五代机只能扮演踹门角色,打开缺口后需要F-15EX、歼-16这些炸弹卡车去干脏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美俄都在五代机开始量产的情况下,依然要吃回头草,纷纷投产歼-16、F-15EX、苏-30/34这些重型四代机。而中国量产歼-16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为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发射平台,这种外形酷似电线杆的大型空空导弹,已经完全超过了五代机弹舱的容纳极限,还会增加巨大的飞行阻力,五代机携带的话将失去超音速巡航与隐身能力,还不如让重型四代机携带。

而六代机就完全不一样了,六代机自己就是“隐身的炸弹卡车”。弹舱达到几乎能够容纳各种战术武器,除了惊雷-1、鹰击-21这些战略级别的空射导弹装不下,其它弹药对于六代机都不在话下。从中国目前亮相的六代机图片来看,在亚音速机动、极限飞行速度方面相较于五代机没有提升,超机动能力甚至还倒退了,但是其它方面巨大的提升,让六代机成为了兼顾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指挥机功能的综合化平台,从设计理念来看,歼-36与歼-50完全脱离了五代机的范畴,是不折不扣的六代机。

来源:马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