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刷抖音,看到一位上海女主播分享了她亲戚准备移民美国的一段经历。
前几天刷抖音,看到一位上海女主播分享了她亲戚准备移民美国的一段经历。
手续基本办妥时,移民中介特意提醒他们:最好学一学粤语。
她感到不解,去美国不是应该学英语吗?为什么要学粤语?
原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华人社区,早期移民以广东人为主,粤语成为社区通用语言。
若不懂粤语,生活起居、社交往来都会遇到障碍。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粤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高于普通话。
每逢中国春节,不少外国政要在向华人拜年时,除了用本国语言表达祝福,毫无例外,最后来一句粤语
“恭喜发财!”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广东华侨在海外的主导地位,许多外国人甚至误以为粤语就是中国的标准语言。
不少来自北方的朋友感到困惑 ,
为何广东人对粤语如此执着?
要理解这一点,
就必须回溯广东华侨的移民史。
自清朝中后期以来,
岭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
因地狭人稠、天灾频仍,民众生活压力巨大。
为了谋求出路,
一代代广东人漂洋过海,形成持续不断的移民潮。
他们中,有人南下东南亚开埠经商、落地生根;更有大批华工远赴北美,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从事艰苦劳动。
这些早期华侨大多以粤语为母语,也将粤语作为维系情感的纽带。
他们在异国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唐人街,并将粤语以及它所承载的粤剧、粤菜、舞狮、武术等文化形式广泛传播至海外。
因此,在一个多世纪中,
粤语成为许多外国人认知中国的第一窗口,其国际地位在特定历史阶段确实高于普通话。
不仅是在欧洲和北美,在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乃至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大量广东籍华侨后代,粤语也被部分国家列为官方认可的语言之一。
例如新西兰曾有白人议员,
使用粤语完成宣誓仪式,可见其社会渗透力。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普通话的全球影响力迅速提升。
然而,粤语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情感联结以及持续活跃的民间传播,依然在国际语言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
普通话与粤语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只是其传播路径与动力来源有所不同。
代表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具有法定地位和行政推动力,可视为第一语言,是“政治语言”;
粤语的传播,
则更多依托历史上广东华侨的全球迁徙、粤港澳地区的经济辐射以及粤语文化的自身吸引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以香港电影、香港歌曲为代表的粤语文化,风靡全国乃至东南亚。
粤语的影响力,
更多源自本身的魅力,
没有政府的强制要求,可以说是民间自发行为,是第二语言,本质上是“经济语言”。
推广普通话,
代表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加强国家内部沟通和团结。
加强粤语宣传推广,
则代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