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波,宗馥莉换商标敲山震虎,是对另外两个股东的震慑,并非真心要换,意在告知对方,你们要是不顺我的心意,把娃哈哈商标给到我,我可以不用娃哈哈商标,另起炉灶,那时候让你们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们要想继续拿分红,获得红利,就必须要听话。
娃哈哈、娃小宗,走向何方?
文| 快消老兵 达叔
前文说到宗馥莉计划在2026年把“娃哈哈”商标切换到“娃小宗”,但事未发生,结局如何?还未可知。【娃小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今天,我们不妨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几个维度推演一下可能的结局。
第一波,宗馥莉换商标敲山震虎,是对另外两个股东的震慑,并非真心要换,意在告知对方,你们要是不顺我的心意,把娃哈哈商标给到我,我可以不用娃哈哈商标,另起炉灶,那时候让你们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们要想继续拿分红,获得红利,就必须要听话。
这种情况下有两种结果走向,一种是另外两个股东权衡利益,本着“大局为重,和气生财”的原则,用商标权换取分红权,保持企业稳定运营。
不过鉴于之前搞的体外循环、关联交易这一套,估计上城国资委和员工持股会更会相信“即便放弃了商标,分红也未必有保障。”
另一种走向是,上城国资委和员工持股会认识到商标即手中的王牌,放弃了王牌,意味着失去主动权,不会轻易放弃,双方僵持,震慑失败。
第二波,震慑失败后,球就踢给了宗馥莉,这时候,事情亦有两个走向。
一个是宗馥莉意识到切换商标即和大股东撕破脸皮,如继续刚下去,可能会失去娃哈哈品牌的使用权,并影响团队和经销商稳定性,权衡利弊之下,宗馥莉认怂,继续与大股东合作,使用“娃哈哈”品牌,宏胜放弃切换“娃小宗”。
另一个走向是宗馥莉按通告全面切换“娃小宗”品牌,宏胜独立运营,与娃哈哈集团彻底切割。娃哈哈集团的大股东则重新组织力量主导娃哈哈品牌运营。
宏胜集团由于掌握着供应链、运营团队、经销网络、终端客户服务,在切换品牌之后可以快速的转化娃小宗产品。
但这里面也有阻碍:
1、经销商、终端客户、消费者是否认同娃小宗品牌。按目前的市场反馈,会有一定比例的客户和消费者不接受娃小宗品牌,这意味着铺货、分销、零售会有一定比例的下滑。如何把一个新品牌和老品牌建立关联,并实现消费者认同转换,这就要看宗馥莉讲故事的能力啦。
2、娃小宗和娃哈哈商标有相似性,大股东可以和商标局申请娃小宗商标无效。官司打起来,如果法院在官司审定之前发了禁令,那意味着宏胜必须拿出一个新的商标来承接,而新商标在失去和娃哈哈的相似性之后,会损失更多消费者。
3、娃哈哈产品的配方、瓶型、标签,亦有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宏胜方面不能完全照搬娃哈哈的产品设计,需要更新。如果这些都换了,让消费者接受起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另一方面,品牌切割后,娃哈哈集团的另外两个股东瞬间变成光杆司令,手里只有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品牌。
不过,有这个品牌就足够让他们重新组织起来。记得之前可口可乐的总裁道格拉斯·达夫特说的,如果可口可乐全球的工厂被一把火烧掉,只要留下“可口可乐”四个字,他依旧可以在几个月内再造另一个可口可乐。这个故事放在娃哈哈身上同样有效。
上城区国资委和员工持股会需要快速招募人才,组建运营团队,这时候可能会有大批的娃哈哈老员工重回娃哈哈集团,具备运营能力之后,迅速寻找代工资源,确保供应链畅通。同时由团队对接之前娃哈哈的经销商,并链接终端客户,估计最多半年时间,就可把网络完全建立起来。
到这个时候,缺少了品牌的认知,没有经销商和销售网络优势的加持,“娃小宗”很大可能在和“娃哈哈”的竞争之中落于下风。这将直接导致宏胜的销量下滑,而当年斥巨资为“娃哈哈”品牌建造的供应链、销售团队,都会成为宏胜的负担。
而大股东牵头运营的娃哈哈,由于组织的变更,也很难达到原有的高度。这一点王老吉和加多宝、天丝和华彬的案例都给了我们示范。
说到这里,其实在水饮行业有一个特别好的模式,可以供娃哈哈和宏胜参考,即可口可乐的特许经营模式。
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业务为例,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是品牌方,中粮和太古是可口可乐授权的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产品、品牌战略规划,投资品牌市场建设,负责主剂生产,并卖给特许装瓶商中粮和太古,获取利润;中粮和太古负责承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战略规划落地,并生产、销售可口可乐系列产品,获得利润,为了保持双方对市场的共同建设责任,可口可乐还推出了利润共享的政策,即一年经营下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会分别和中粮太古核算双方的盈利情况,盈利多的一方会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分利给盈利少的一方。
如果前面的路走不通,这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编辑: 达叔
审稿:Grace
关于作者:
达叔,快消老兵,曾服务于消费品行业一线跨国外企、头部民企、创业公司,历任供应链、产品、品牌、市场、销售、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岗位,20多年的快速消费品职业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最近几年,快消行业爆发,很多人进入到这个行业,但对行业的了解有限,单凭一腔热情,会踩很多坑。达叔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公众号,总结过去的经验,做个知识传播分享,同时也对品类发展、行业事件发表一些看法,欢迎大家讨论、转发。
关注快消杂谈,聊聊快消江湖那些事。
来源:科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