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9年,楚雄双柏县的山谷里突然冒出一座“5042厂”,对外挂号“长征机械厂”,地图找不到,信件寄到“昆明第104信箱”。
“导弹厂”改行做冰箱,还卖爆了?
——云南山沟里的5042厂,比电视剧离谱
刷短视频刷到一句弹幕:“我妈的嫁妆是兰花冰箱,原来前身是造导弹的?
”
手指瞬间停住,谁不想点进去看看自家老电器到底啥来头。
1969年,楚雄双柏县的山谷里突然冒出一座“5042厂”,对外挂号“长征机械厂”,地图找不到,信件寄到“昆明第104信箱”。
白天机器轰成雷,晚上灯火排成“北斗”,附近村民以为国家在修大水电站,结果人家在攒导弹零件——最夸张的是,厂里人自己也不知道最后装成啥样,只负责“那截脖子”和“尾巴”,图纸被卡车直接拉走,多看一眼都算泄密。
更魔幻的是人才密度:清华、哈军工、北航的毕业生,被绿皮车一车厢一车厢倒进山沟,下车先领一把铁锹——不是搞科研,是挖防空洞。
转业军官当车间主任,大学教授管仓库,谁让“备战备荒”四个字最大。1978年档案显示,厂子在册2173人,光高级工程师就42位,比当时楚雄全州工程师加起来还多。
1984年,订单突然踩刹车,仓库里导弹壳子蒙灰,工人工资开始用“兰花”抵——厂里决定造冰箱。
山沟连条柏油路都没有,先跑去上海偷学生产线,把军工级焊接用在冰箱外壳,压缩机没买到进口,直接拆退役导弹恒温舱的制冷泵改,居然真给改成了。1986年出厂的“兰花”单门冰箱,冷冻室能到零下24度,卖价398块,比青岛的“雪花”便宜一半,云南人排着队用粮票换票证。
最风光那年,厂子靠冰箱利润给职工盖了五栋“将军楼”,瓷砖贴墙,在全县第一个用上太阳能热水器。
1988年,一纸调令:5042整体并入云南航空总公司,连人带设备搬出大山。
老厂留下23栋苏式红砖楼,墙上“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没来得及铲,山风一吹,红漆掉渣。
后来这里当过监狱、磷矿仓库,再后来连狗都不去——直到2021年,禄丰市把它写进“工业遗产”名单,文旅局砸1.2亿,说要搞“三线记忆”主题公园,口号很戳泪:“让爸爸们加班的山谷,变成孙子们打卡的景区。
”
你以为故事到此为止?
并没有。
搬去昆明的厂子改名叫“云南航天”,现在给长征火箭做助推器支架,2022年营收38.7亿。
当年那批造冰箱的工程师,退休前又把“兰花”商标重新注册,2023年推出智能车载冰箱,直播带货时弹幕齐刷:“爸妈的嫁妆升级了!
”
山沟里的老厂房没拆,5栋被定为二级历史建筑,墙体裂缝拿钢板箍住,像打过仗的伤员。
周末偶尔有昆明来的大爷,拎着保温杯在空车间里转,指着水泥地说:“我在这儿焊过导弹脖子。
”风吹进来,铁锈味混着松脂香,像极了当年——只是再也听不到夜班下班的自行车铃。
有人觉得浪费:那么好的山,空着干嘛?
可当地人宁愿它空着,也不让乱盖房。
一位看门大爷说:“留着吧,万一哪天国家又需要造点什么呢?
”说完把闸门一锁,铁锁“咔哒”一声,像给那段历史点了暂停键。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