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突然成法人?辛选甩出5%服务费狠招:自负盈亏的真相太扎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2:50 1

摘要:当直播圈还在讨论“头部主播该不该降薪”时,辛选突然甩出一记重锤:签约主播全部变身“法人老板”,自负盈亏。从“公司包流量、包售后、包风险”到“自己找流量、管团队、担责任”,从“辛选兜底分成”到“60%分成+5%服务费”,这场号称“赋能主播”的改革,到底是直播行业

当直播圈还在讨论“头部主播该不该降薪”时,辛选突然甩出一记重锤:签约主播全部变身“法人老板”,自负盈亏。从“公司包流量、包售后、包风险”到“自己找流量、管团队、担责任”,从“辛选兜底分成”到“60%分成+5%服务费”,这场号称“赋能主播”的改革,到底是直播行业的进步,还是辛选的一场精准“甩包袱”?

一、从“大锅饭”到“联邦制”:主播的“老板梦”,藏着辛选的“算盘”

“你们是自己的法人,可以查自己的账,对自己的流量”——初瑞雪宣布的这句话,听着像给主播“放权”,但掰开揉碎了看,更像是给主播“断奶”。

过去的签约制里,主播是辛选的“员工”:公司给流量扶持(比如辛巴直播间导流)、承担售后(比如“燕窝事件”时辛选垫付赔偿)、甚至帮着扛法律风险(话术违规由公司出面摆平)。主播只要管好“卖货”这一件事,旱涝保收拿分成。这种“大锅饭”模式,让辛选快速聚拢了一批主播,但也养出了依赖——小主播没能力独立,大主播嫌分成低想单飞,公司夹在中间,成本高、风险大、管理难。

现在的合伙制,号称“联邦制”,本质是“分田到户”:主播成立自己的公司,当法人,辛选只提供供应链(比如货源、物流),收5%服务费,主播拿60%分成。表面看,分成从过去的30%-50%提到60%,主播赚得更多了;但实际上,流量、运营、售后、法律风险,全得自己扛。

举个例子:以前主播说错话,辛选法务团队能出面调解;现在主播是法人,话术违规直接罚主播自己的公司,轻则罚款,重则吊销执照。以前卖货出问题,辛选兜底赔偿;现在主播得自己掏钱给消费者退款,没钱就得公司破产。辛选的5%服务费,与其说是“供应链服务费”,不如说是“风险隔离费”——把最烧钱、最麻烦的“人”的风险,彻底甩给了主播。

而辛选呢?甩掉了主播的固定工资、社保、赔偿金,从“养人”变成“抽成”,现金流更稳定;规避了主播塌房带来的品牌风险(毕竟出事的是主播自己的公司,不是辛选);还能借着“赋能主播”的名义,把供应链打造成核心竞争力——以后不管哪个主播火了,只要用辛选的供应链,就能抽5%服务费,相当于从“开连锁店”变成“做加盟平台”。

这哪是“联邦制”?分明是辛选把主播从“自家员工”变成了“合作经销商”,自己从“重资产运营”转向“轻资产平台”。算盘打得噼啪响,但主播真能接住这个“老板”头衔吗?

二、法人执照背后的“生死状”:小主播活不下去,大主播未必想干

“赔钱公司不管”——初瑞雪转述的这句话,才是合伙制的核心。主播当法人,不是“当老板”,是“当赌徒”:赌自己能赚到覆盖流量、团队、风险的钱。

先说小主播。过去靠辛选的流量扶持(比如在辛巴直播间露脸),还能勉强糊口;现在要自己买流量(抖音投流、快手推广),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头部主播一场直播投流几十万很常见,小主播哪来这个钱?没流量就没销量,没销量就没分成,最后只能倒闭。

再说中等主播。有一定粉丝基础,但不够头部,得自己组建团队(运营、客服、法务),每月固定成本(工资、房租、水电)至少几万块。要是哪个月卖得不好,60%分成可能连成本都覆盖不了,还得倒贴钱。以前公司会“养着”等下一场大促,现在“赔钱不管”,只能自己扛,扛不住就淘汰。

那头部主播呢?比如蛋蛋、时大漂亮这些跟着辛巴多年的大主播,有粉丝、有经验,独立出来似乎能赚更多。但他们真的愿意吗?以前背靠辛选,供应链、流量、公关全不用操心,专心卖货就行;现在要自己注册公司、办执照、处理税务(法人得亲自跑工商税务)、应对媒体(出了事没人替你说话),甚至可能被辛选“卡脖子”——要是辛选断了供应链,主播拿什么卖货?

更关键的是法律风险。直播行业的“坑”太多:话术夸大宣传(“全网最低价”可能违反《广告法》)、货品质量问题(比如假货、临期品)、数据造假(刷单被查)……以前这些事有辛选法务兜底,现在主播是法人,出了事直接“穿透式监管”,法人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前段时间某主播因为卖假货被罚款500万,要是放在现在的合伙制下,这500万就得主播自己掏——有几个主播能拿出500万?这哪是“当老板”,分明是签了“生死状”:能赚钱就继续玩,赚不到钱或出事了,就卷铺盖走人。

所以这场“合伙制改革”,本质是辛选的“自然淘汰”:留下能独立赚钱的头部主播(当“加盟商”),淘汰中小主播(清退“低效员工”),既精简了团队,又不用承担“裁员”的骂名——毕竟是“主播自己经营不善倒闭”,不是公司裁员。

三、辛选的“转型焦虑”:辛巴退圈、裁员、投资新公司,这步棋是“自救”还是“豪赌”?

这场改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背后藏着辛选的“危机”。

8月18日,辛巴宣布“肺部患严重疾病,退出直播行业”,公司交给初瑞雪管理。紧接着,辛选传出裁员消息;现在又推合伙制——这三件事连在一起看,更像是辛选的“自救三连”。

辛巴为什么退圈?“肺部严重疾病”可能是真的,但直播行业的压力也是重要原因。近几年,直播监管越来越严(比如税务严查、虚假宣传整治),头部主播的风险越来越大;加上流量红利见顶,用户增长放缓,卖货越来越难——辛巴自己也说过“一场直播要准备一个月,太累了”。退圈,既是身体原因,或许也是“急流勇退”,把摊子交给妻子,自己躲到幕后。

但辛巴走了,辛选怎么办?过去辛选的核心是“辛巴个人IP”,用户是冲着辛巴买货,主播是跟着辛巴赚钱。现在辛巴不直播了,流量、主播、供应链都可能出问题:流量下滑(用户不买初瑞雪的账)、主播单飞(大主播想脱离辛选自己干)、供应链闲置(没人卖货,货源就会流失)。

所以初瑞雪接手后,必须快速“去辛巴化”:裁员是为了缩减成本(少养闲人),合伙制是为了绑定主播(让主播自己承担风险,不会轻易单飞),投资新公司是为了拓展业务(不能只靠直播卖货)。

天眼查显示,辛选控股最近投资了多家公司——这些公司很可能不是直播公司,而是供应链、品牌孵化、MCN机构。比如投资物流公司,掌控仓储物流;投资工厂,自己生产货品;投资MCN机构,签约新主播(不是辛选自己的主播,而是外部合作主播)。

说白了,辛选想从“依赖辛巴的直播公司”,变成“不依赖任何人的供应链平台”:不管哪个主播火了,只要用我的供应链,我就收5%服务费;不管哪个平台火了(抖音、快手、视频号),我都能供货。合伙制就是第一步——把内部主播变成“第一批加盟商”,测试这个模式能不能跑通。

但这步棋风险极大。要是主播大量倒闭,辛选的供应链就会闲置(没人卖货);要是大主播单飞(比如自己找供应链,不用辛选的),辛选连5%服务费都收不到。到时候,初瑞雪能不能扛住压力?

四、直播行业的“成年礼”:从“野蛮生长”到“规则化生存”

辛选的这场改革,不止是一家公司的事,更像是直播行业的一个“信号”: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现在要“规则化生存”。

早期直播行业,靠的是“个人IP+低价”:主播靠人设吸粉(比如辛巴的“农民儿子”、李佳琦的“口红一哥”),公司靠低价冲销量。但这种模式有两个致命问题:一是依赖个人(主播塌房公司就垮),二是风险集中(公司扛所有责任)。

这几年,行业已经在悄悄变了。李佳琦成立“美腕”,把个人IP变成公司品牌;薇娅出事后代播团队顶上来,证明“去个人化”可行;东方甄选靠“主播+内容”,不依赖单一头部。现在辛选推“合伙制”,本质是把“公司扛风险”变成“主播扛风险”,让行业从“依赖公司”转向“依赖制度”。

未来的直播行业,可能会出现两种模式:一种是东方甄选式的“公司制”,主播是员工,公司统一管理、承担风险,适合需要强内容、强品控的赛道;另一种是辛选式的“平台制”,主播是合作伙伴,公司提供供应链、收服务费,适合标准化、快消品赛道。

但不管哪种模式,主播的“好日子”都过去了。以前随便喊几句“家人们买它”就能赚钱,以后得懂运营(流量怎么来)、懂法律(话术不能违规)、懂管理(团队怎么带)——说白了,主播得从“卖货工具人”变成“创业者”。

这对行业是好事吗?或许是。淘汰掉那些只想“躺赚”的主播,留下真正有能力的人,行业才能更健康。但对主播来说,这场“成年礼”太残酷:要么学会自己走路,要么被淘汰出局。

五、当“老板梦”照进现实,谁在裸泳?

“不是很在乎你们为公司赚多少钱,只是希望你们活下去”——辛巴的这句话,听着温情,实则扎心。在直播行业流量见顶、监管趋严的今天,“活下去”本身就是最大的考验。

辛选的合伙制,给主播画了一个“老板梦”:独立、自由、赚得多。但梦的背后,是流量的压力、团队的成本、法律的风险。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小主播没能力裸泳,会被淹死;中等主播可能挣扎几下,最后还是沉下去;只有头部主播,或许能踩着供应链的“救生圈”,勉强游到对岸。

而辛选呢?站在供应链的高地上,看着这场由它发起的“生存游戏”,收着5%的服务费,悄悄完成从“直播公司”到“供应链平台”的转型。至于那些被淘汰的主播?不过是改革路上的“代价”。

直播行业的故事,从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弱肉强食”。辛选的这步棋,是自救,也是豪赌。赌对了,它可能成为直播行业的“供应链之王”;赌错了,可能连带着一批主播,一起摔下神坛。

只是不知道,当那些新晋的“法人主播”深夜算着账(收入-流量费-团队成本-罚款),发现自己赚的还不如以前当“员工”时,会不会突然明白:所谓的“独立”,从来不是免费的——它需要真金白银的底气,和直面风险的勇气。而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没这个底气。

这场变革的终局会怎样?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一批主播公司悄悄注销,一批主播哭着退出,而辛选的供应链名单上,留下的名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值钱”。这,可能就是直播行业“成熟”的代价。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来源:老克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