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篮协把NBL前四塞进俱乐部杯,CBA20队一个不落地全上,奖金直接拉到200万冠军、20万垫底,停赛球员还能打。
24队抢200万,篮协这招够狠,但背后算盘打得精。
篮协把NBL前四塞进俱乐部杯,CBA20队一个不落地全上,奖金直接拉到200万冠军、20万垫底,停赛球员还能打。
这不是简单的“热闹”,这是把蛋糕做大,把流量做炸,把球员做活。
去年上海拿冠军,今年直接锁A组头号,表面是给卫冕冠军面子,其实是给转播方一个固定话题点。
卫冕冠军翻车比一路碾压更有收视率,篮协懂观众想看什么。
NBL球队进来,不是扶贫,是引流。
香港金牛、长沙勇胜平时比赛没人看,现在对上CBA,哪怕输30分,社交媒体也能刷三天。
NBL球员想翻身,CBA边缘人想刷数据,两边一碰,话题自然爆。
篮协没花大钱买流量,直接把流量送上门。
奖金200万对豪门是零花钱,对NBL球队是半年运营费。
第九名还能拿20万,等于告诉所有队:别摆烂,打到哪都有钱拿。
停赛球员能参赛更绝,既安抚了球员“我还能打”,又安抚了球迷“大牌不会缺席”,还安抚了赞助商“明星都在”。
赛制搞循环加交叉,就是故意制造冷门。
CBA强队怕受伤不敢全力,NBL弱队光脚不怕穿鞋的,万一掀翻一个,热搜直接爆。
篮协要的就是这种“不确定”,确定的比赛没人看,不确定的才刺激。
对比NBA季中赛,人家奖金50万美元,球员兴趣一般;篮协直接200万人民币,换算下来比NBA高,球员不拼才怪。
NBA季中赛是常规赛加戏,篮协俱乐部杯是休赛期续命,两边目的不同,但篮协更懂怎么用钱砸出动力。
篮协这次没动CBA联赛结构,却用杯赛把NBL和CBA捆在一起,既给NBL输血,又给CBA热身,还让观众多看球。
一步棋,三方得利,算盘珠子崩我脸上。
24队真能把比赛打好看,还是走个过场拿完钱散伙?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