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严查再出重拳!20省市围剿,3类人先慌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2:20 1

摘要:医疗领域的“监管利剑”越挥越猛,超20个省市的巡查组已全面进驻,从三甲医院的院长办公室到村卫生室的诊疗台,实现“无死角穿透式检查”。这是14部委联合部署的专项行动,绝非“一阵风”,近期刚宣判的医院书记受贿案就释放出强烈信号。普通人看病能得啥实在好处?哪些“雷区

医疗领域的“监管利剑”越挥越猛,超20个省市的巡查组已全面进驻,从三甲医院的院长办公室到村卫生室的诊疗台,实现“无死角穿透式检查”。这是14部委联合部署的专项行动,绝非“一阵风”,近期刚宣判的医院书记受贿案就释放出强烈信号。普通人看病能得啥实在好处?哪些“雷区”碰了必栽?用大白话讲透关键。

这次严查最狠的地方在于“既打老虎也拍苍蝇”。以往检查常偏向大医院,基层往往成“盲区”,这次彻底打破——北京协和、上海瑞金等顶尖医院的设备采购、药品回扣被深挖,偏远地区村卫生室的医保报销、疫苗接种也逐笔核查。目前辽宁、江苏、广东等16省,及北京、重庆、西安等10个副省级城市已率先启动,后续将实现全国覆盖,力度刷新以往。

三类严查重点,近期案例全印证

1. 盯死“关键少数”的权力寻租

医院院长、科主任等掌权者是重点目标,专攻医药购销、设备采购里的“暗箱操作”。9月刚宣判的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毕路佳案就是典型,他20年间在医疗设备采购、药品供应等方面受贿1748万余元,最终被判10年9个月,罚金百万。

这类腐败直接推高看病成本:某心脏支架成本仅3000元,经回扣层层加码,医院采购价飙到1.2万元;有医院采购CT机虚报200万,差额全流入私人腰包。如今严查“倒查10年起步”,甘肃此前查处的兰大二院原院长王琛案,就倒查13年处分433人,再没人敢心存侥幸。

2. 清剿基层医疗的“微腐败”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小贪腐”更让老百姓闹心,这次也被连根拔。常见套路包括重复收费——看感冒既收诊疗费又收健康咨询费;医保套现——帮居民刷医保买日用品抽成;甚至虚报疫苗接种人数套取补贴。这些行为看似金额小,却直接啃食群众的“看病获得感”。

已有多地出手:某村医因违规开处方套取医保,不仅被吊销执照,还被罚2倍罚款。现在基层诊疗必须明码标价,每笔医保报销都接入大数据监管,想“钻空子”基本不可能。

3. 打掉线上医疗的“新骗局”

线上看病的便利被不少人钻了空子,这成为本次严查的新增重点。无资质开诊、不核对病史就开处方药、借科普直播卖“神药”等行为全在打击范围内。有平台甚至伪造退休专家视频,把普通保健品吹成“抗癌神药”,坑骗患者。

如今线上诊疗有了硬规矩:必须绑定实体医院资质,处方要能追溯病史,直播卖药需公示合规证明。已有30多家违规平台被责令关停,就是要守住线上就医安全线。

普通人能拿到的3个“实惠礼包”

严查不是摆样子,老百姓已经感受到变化:

• 看病更省钱:药品耗材“水分”被挤干,某款降糖药从68元降到9元,心脏支架等高价耗材价格降幅超70%;

• 医保更靠谱:“挂床住院”“虚假报销”等乱象基本绝迹,今年前8月全国追回医保基金超200亿元,全返回到基金池;

• 就医更放心:线上线下资质审核趋严,“山寨医生”无处藏身,近期全国清退无资质线上问诊人员超5000人。

从业者必守的3条“生死线”

对医疗从业者来说,这3条红线碰不得:

1. 药品耗材采购全程留痕,回扣、返利一分不能拿;

2. 线上诊疗必须资质齐全,处方要能追溯患者病史;

3. 基层收费透明规范,医保报销绝不能有虚假申报。

已有医生因违规开处方被暂停执业6个月,毕路佳案更警示:权力再大,贪腐必被查。

这场严查的本质,是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挤掉腐败泡沫,患者能少花钱看好病,踏实行医的医生能获得更多尊重。

你在看病时遇到过重复收费、线上问诊不规范的情况吗?对这次医疗严查,你最期待解决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聊聊。

来源:柒乐多养生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