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道街街道综治中心按照1+6+N模式汇聚调解力量,即:1个综合事项导引窗口,公安、法院、司法、信访、市场监督、城市管理6个部门常驻或轮驻和N个社会调解组织随驻,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限时办结”。配套建设综合接待窗口、矛盾纠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道街街道综治中心按照1+6+N模式汇聚调解力量,即:1个综合事项导引窗口,公安、法院、司法、信访、市场监督、城市管理6个部门常驻或轮驻和N个社会调解组织随驻,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限时办结”。配套建设综合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调解室、警务联动室、法律咨询室等功能区,形成接办、交办、代办、商办、督办“五办”的闭环工作流程,构建起“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新体系。
汇集多方资源力量,构建多元调解体系
“分层递进、协同联动”。形成“网格员排查——社区人民调委会初调——街道综治中心兜底”的三级调解链条,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实时摸排网格内潜在矛盾风险,建立“问题台账”,记录矛盾类型、涉及人员、风险等级等关键信息,并实时上报。对简单纠纷现场调解或安抚情绪防止激化;社区人民调委会接收到网格员上报的纠纷后,根据矛盾性质指派调解员介入;综治中心对跨社区、跨部门或涉及政策法规的“硬骨头”纠纷,组织派出所、司法所、行业主管部门等联合调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
“专业力量”加持。通过整合法律专业资源,引入律师、公证员等第三方力量,按照矛盾纠纷类型动态匹配律师、公证员,律师参与确保调解不偏离法律框架,公证赋予破解“调解——反悔——再调解”循环,从“情感调解”到“法理融合”,从“软约束”到“硬保障”,从“单一治理”到“社会共治”,既能增强矛盾纠纷化解的公信力,又能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今年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纠纷238件,调解成功率达99%。
辖区居民曹某与张某因房屋屋顶漏水问题产生矛盾,持续一年之久,且双方多次协调未达成一致,遂上报至街道综治中心解决。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司法所、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律所对该起邻里纠纷进行依法调解。在调解过程中,采取“背靠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头做双方思想工作,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同时从法律、政策、情理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并当场签订协议,矛盾得到了圆满解决。
织密矛盾调处网络,创新源头治理模式
“网格+巡查+管控”融合。依托网格化管理,作为“移动探头”的网格员,通过走访、微信群等渠道实时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发现潜在矛盾纠纷,建立风险台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定期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对辖区内重点人员进行全面梳理,详细掌握其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等信息,建立健全档案,并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全重点人员风险评估机制,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人员,及时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联动处置,落实稳控措施,严防各类风险隐患发生,全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铁三角”联动共治。积极构建“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模式,通过居民议事会、线上微信群等方式“未诉先办”,并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道”机制,以“哨声”回应民生诉求,借助“吹哨”机制这一简单有力的举措,通过自下而上传递民声,力求隐患消解在楼栋、矛盾化解在小区、纠纷调处在社区,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夯实规范化运行基础
制度保障。制定《综治中心工作制度》、《综治中心首问责任制度》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服务标准、考核机制。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报告、半年总结”的闭环管理链条,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围绕矛盾纠纷调处、风险排查、事件处置等核心环节,细化“受理——分流——处置——告知——回访”全流程规范,统一文书模版、时限要求和督办标准,推动工作从“经验化”向“程序化”转变。制定《综治中心考核奖惩制度》,将群众满意度、事件办结率等指标纳入考核,倒逼服务效能提升。制定《综治中心议事协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分析研究、梳理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就协商过程中形成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形成专题会议纪要,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下发参会相关单位执行,形成一件一件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队伍赋能。通过定期举办政策法规、矛盾纠纷化解、应急处突等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服务意识和实战能力。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员+志愿者”协同机制,通过“老带新”等方式,促进经验共享、能力共提,形成“一专多能、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群众评议。群众评议始终是衡量工作成效、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中心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将群众参与贯穿于综治中心工作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评议监督机制。一是围绕矛盾纠纷调解、治安防控、便民服务等核心职能,定期组织居民代表、网格员、等开展满意度测评,将群众反馈作为优化流程、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二是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线下通过入户走访,线上依托微信群,确保群众意见“随时提、即时传、限时办”。三是建立“收集——反馈——整改——公示”闭环机制,针对评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时限,并通过公开栏、微信群等渠道公示整改成效,形成“群众点题、中心答题、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自工作开展以来,通道街街道综治中心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初步实现了阵地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的目标,为辖区平安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通道街街道综治中心将以此次规范化建设成果为起点,继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完善多元协同机制,推动综治中心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跃升。
来源:祁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