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6岁的李林生已种烟多年,种烟是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谈到烟叶烘烤,“守着烤房熬通宵”的日子,李林生记忆犹新。烘烤季,他得在烤房旁连守好几天,每两个小时就得添一次煤。最让他操心的是,烤房里的温度控制全凭经验,稍有不慎整炕烟叶就烤坏了。
“烤得黄、烤得香,电能烤房就是中!”近日,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新村的烘烤工场内,几名村民对刚刚出炉的烟叶赞叹不已。
新村位于灵宝市东南部山区,以苹果、烟叶种植为主要产业,是典型的农业村落。
“有了电能烤房,烤烟轻松多了!”烟农李林生不禁感叹道。
66岁的李林生已种烟多年,种烟是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谈到烟叶烘烤,“守着烤房熬通宵”的日子,李林生记忆犹新。烘烤季,他得在烤房旁连守好几天,每两个小时就得添一次煤。最让他操心的是,烤房里的温度控制全凭经验,稍有不慎整炕烟叶就烤坏了。
“是啊,不光累,还费钱。”在一旁装炕的村民张金旺补充道。
“滴——”正当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时,一声清脆的手机提示音响起。原来是灵宝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网格技术员张仁寿手机上的“智慧烟叶”App来了新消息。张仁寿打开“智慧烟叶”App,只见手机屏幕上的温湿度曲线实时跳动,各个烤房的状态一目了然。“现在烤房里都装了传感器,温度、湿度异常会自动报警,全程用手机就能远程监控,特别方便。以前技术员‘跑断腿’,现在动动手指就全搞定喽!”张仁寿说。
“现在种烟更轻松了,日子越过越好!”正当大家热烈讨论时,新村党支部书记管彩霞笑着走了过来。
“自从村里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田间修了水泥路,农机直接开到地头;合作社提供从育苗、管理、采收到烘烤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就说这电能烤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和烟草公司帮我们争取政策、筹措资金,建了8座,还协调电力部门扩容变电站、架设专线,供电特别稳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管彩霞说。
“用了电能烤房,村里的空气变好了!”张仁寿抬头望天,“你们瞧,天更蓝、云也更透了。”
近年来,灵宝市局(分公司)大力推动烟叶产业升级,加快电能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当地已建成电能烤房2055座,其中新建702座、改建1353座,不仅显著改善了烟区生产条件,还为烟区绿色生态发展筑牢了基础。
“没想到,咱们农民也玩上高科技喽,得劲儿!”人群中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句,顿时引来一阵笑声。笑声飘荡在新村的青山绿水间,也深深印在每一个正借着产业“新机遇”、迈上生活“新征程”的烟农心里。
本文来自【东方烟草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