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济南市济阳区,济南市公安局济阳分局民警范卫东有着三重令人动容的“身份”:穿上警服,他是守护一方平安的民警;脱下警服,他是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家庭的“暖心人”;伏案钻研时,他又成了打磨防走失装备的“研发专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在济南市济阳区,济南市公安局济阳分局民警范卫东有着三重令人动容的“身份”:穿上警服,他是守护一方平安的民警;脱下警服,他是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家庭的“暖心人”;伏案钻研时,他又成了打磨防走失装备的“研发专家”。
8年前,父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的走失之痛,让范卫东萌生了制作“防走失服”的念头。8年来,他自掏腰包研发、反复打磨改良,累计送出3000余套防走失服。如今,他正全力研发防走失鞋,要把定位芯片嵌入鞋底,让这份安心从衣服延伸到鞋履。
自制衣服,只为防老人走失
“最开始没想那么多,就想给父亲的衣服里藏好地址和电话。”9月24日上午,回忆公益之路的起点,范卫东的语气里满是对父亲的心疼。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8年前,他86岁的父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出门找不到家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防止父亲走失,范卫东试过各种办法:在父亲衣兜塞写有联系方式的纸条、挂定制的身份吊牌、戴智能手环。可老人性格倔强,总觉得“这些是病人的标记”,常常偷偷把标识扔掉。
“有一次我们找了老爷子一下午,最后找到他时,额头摔破了,裤子沾满了泥,我心里又急又疼。”那一刻起,范卫东下定决心:必须做一件“摘不掉、穿得惯”,能固定身份信息和定位功能的衣服。
范卫东向记者展示防走失服
他先从改造衣物入手,在一件工装的肩膀处缝了个小口袋,把电动三轮车的局域网定位器缝进去,第一件防走失服就这样制作了出来。可试用没多久,新问题就来了:局域网定位精度不足,每5分钟才更新一次位置,“老爷子腿脚利索,等定位刷新,人已经走出好几条街了”。
为解决定位难题,范卫东利用公休时间奔赴上海、深圳等地探访。仅深圳他就往返了4次,终于找到适配的定位芯片。又考虑到工装面料粗糙、夏天不透气,他再辗转泉州、杭州等服装产业基地,把面料换成轻薄透气的材质。“老人穿着舒服才愿意穿,这衣服才有意义。”范卫东的话,道出了防走失服设计的核心逻辑。
2017年底,范卫东自掏腰包1.2万元,制作了100套改良完成后的防走失服。起初,这些衣服多是家中老人同样面临走失难题的朋友、同学来要。后来出警时,看着家属寻亲时的焦急模样,范卫东又萌生了把衣服送给更多人的想法。
各界助力,3000件衣服送往全国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2021年,在范卫东的牵头下,“智慧范”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近30位志愿者陆续加入,有人负责对接家属、统计需求,有人下班后赶来打包发货,有人跟着跑工厂盯紧衣服质量。更令人暖心的是,天南海北的各界人士听闻范卫东的故事后,主动伸出援手,协助开发防走失小程序,并免费提供芯片优化升级的技术支持。
8年间,防走失服不断迭代升级,从单一的工装款,发展出适配四季的款式,还新增了女款、男款及多种经典颜色,捐赠范围也从济南扩展到浙江、广东、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累计送出3000余套。
“现在的防走失服里,藏着不少‘巧思’。”据“智慧范”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徐波介绍,衣服背面印着“AD 9·21”标识,AD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英文缩写,9·21则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既醒目又能传递关爱。正面缝着高清二维码,路人扫码就能获取老人身份信息与家属联系方式,内置的定位芯片也不断升级,从最初的2G网络到4G网络,如今已更新为物联网卡,定位精度控制在10米内,续航时间大幅延长。衣服背面的高亮反光条能提升老人夜间行走安全性,内衬水洗标上还预留了手写个人信息的区域。
徐波介绍防走失服背面的标识
“以前老人出门,我们全家都提心吊胆,现在打开手机看定位,就知道他在哪,终于能松口气了。”提起防走失服,不少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智慧范”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卢康健也分享了近期的案例:“济阳区经四路一位94岁的老人穿防走失服出门迷路后,家属通过定位10分钟就找到了。龙霖家园小区一位91岁的老太太,以前总围着小区转圈走失,现在穿了防走失服,家人彻底放心了。”这些真实的故事,正是团队坚持下去的动力。
解“硌得慌”难题,研发防走失鞋
2024年9月,范卫东的父亲因病离世。整理父亲遗物时,他想起父亲生前念叨过的一句话:“夏天衣服里有芯片,硌得慌。”这句细碎的叮嘱,成了范卫东新的牵挂,他决定研发防走失鞋,把定位芯片嵌入鞋底,让守护更舒适、更贴身。
带有定位功能的防走失鞋
在“智慧范”公益服务中心的工作室里,一双黑色运动款样鞋格外显眼:鞋面上设有磁吸充电口,方便家属日常充电,鞋底内侧嵌入了微型电池与定位芯片,支持北斗GPS精准定位。“充电一次能实现较长时间续航,我们还做了防水处理,老人下雨天出门也不怕。”范卫东打开防走失小程序后台,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每台设备的状态,点击任意一台,就能看到老人的实时位置,甚至能查看行走轨迹。
防走失鞋微信小程序界面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范卫东回忆,最初他想做无线充电鞋,可厚厚的鞋底会影响充电效果,成本也居高不下。芯片的位置更是调试了好几次,最终确定在鞋垫下方,才能既不硌脚又不影响信号。找厂家定制样鞋时,还因“样品量少”曾被多次拒绝。好在深圳的研发团队愿意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一起优化芯片的续航与定位精度。“现在样鞋已经测试得差不多了,很快就能送到老人手里。”说这话时,范卫东眼里满是期待。
初心不改,公益之路仍在延续
8年公益路,范卫东花了不少积蓄,制作衣服的费用、跑厂家的车马费与住宿费,许多都从他的工资里支出。但每当收到家属的反馈,比如“老人走丢后靠定位很快找到”“再也不用半夜发动亲戚朋友寻人”,他都觉得这些付出都值得。
采访尾声,范卫东拿起一件刚做好的冬季防走失服,仔细检查着这一批衣物上的二维码和反光条。未来,他准备把防走失鞋全面推广开来,搭配四季款防走失服,在防走失衣物方面形成全场景配套。“希望更多老人能安心出门,更多家庭能少些焦虑、多些温暖。”范卫东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