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量的退去,对沈巍而言是解脱而非失落。2025年9月,曾经热闹的直播基地因主播们不堪行业内卷陆续撤离,只留下空旷的场地见证过的喧嚣。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流量围猎,终究以沈巍请主播们吃“散伙饭”告终。他直言不愿像演员般被围观,更反感助理接广告、生活被脚本绑架的虚假
当上海青浦白鹤镇的直播基地归于沉寂,曾经围堵的镜头陆续散去,被贴上“流浪大师”标签的沈巍,终于在流量退潮后显露出最真实的模样。
流量的退去,对沈巍而言是解脱而非失落。2025年9月,曾经热闹的直播基地因主播们不堪行业内卷陆续撤离,只留下空旷的场地见证过的喧嚣。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流量围猎,终究以沈巍请主播们吃“散伙饭”告终。他直言不愿像演员般被围观,更反感助理接广告、生活被脚本绑架的虚假状态,那句“以前像被展览的猴子,现在像人”的感慨,道尽了对被消费的抗拒。早在流量鼎盛时,他就清醒地拒绝成立工作室,坦言“三个月后人散了,我还是回归原状”,这份对名利场的疏离,让他在热度消退时得以从容转身。
褪去光环的沈巍,始终坚守着刻入骨子里的信念。9月20日,他在郑州斩获第八届“寻找地球清洁英雄”奖,这个荣誉源于他坚持三十年的环保践行——从1990年代收集废弃纸张,到流浪时“物尽其用”的捡拾习惯,再到如今依然翻找垃圾桶的坚持。即便居有定所,他仍未放弃这份“节俭哲学”,直言“看到有用的东西被丢,实在可惜”。面对荣誉,他却坦诚批评“奖项泛滥”,这份清醒与耿直,从未因外界目光改变。
在精神世界里,沈巍的丰盈从未间断。9月24日的抖音视频中,他正耐心教他人书写“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细细阐释“自己有成就要辅助他人”的深意,谈及书法时更强调“潇洒亦有法度”,斥责当下书法界的功利之风 。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让他在喧嚣时不迷失,在沉寂时更专注。而与晓晓在南京愚园外牵手散步的画面,则展现了他情感世界的柔软。这位南京大学艺术史硕士辞去稳定工作陪伴左右,两人超越传统婚姻的桎梏,在精神共鸣中相互扶持,高铁票根折成的书签、为对方寻找出生日报纸的细节,尽显情谊本真。
央视曾评价沈巍:“每个人都有选择生存的权利”。流量退去后,他既不是被神化的“大师”,也不是被消费的“网红”,只是那个坚持捡垃圾、爱书法、重情谊的普通人。正如他背包里的《中国通史》所昭示的,真正的坚守从不需要流量加持,当喧嚣散尽,留下的才是生命最本真的重量。
来源:语文老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