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江苏海门法院 多措并举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0:05 1

摘要:“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江苏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人民满意政法单位”……一项项荣誉记录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干警们立足审判职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海门法院紧紧围绕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标志性建筑 供图 CFP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本刊记者 朱雅萌 通讯员 张美芳

“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江苏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人民满意政法单位”……一项项荣誉记录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干警们立足审判职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海门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科技为翼、以法为尺、以情润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和服务。

01

科技赋能

“施主任,您听说了吗?我们法院的法拍房有数字人当讲解员了。”刚走进办公室,海门法院执行局书记员小李就迫不及待地和同事分享这个新鲜事。

“可不是,我昨天在某大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的司法拍卖频道看到了,那数字人讲解得头头是道,从房屋结构到周边配套,连瑕疵说明都讲得清清楚楚。”海门法院执行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施继业放下手中的卷宗,接过话茬:“要是放在以前,我们为了介绍一套法拍房,得来回跑好几趟,现在可好了,数字人直接‘上岗’,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这是发生在施继业办公室的日常对话。言语间,海门法院数字化建设的成果跃然眼前。在某大网络司法拍卖平台,这位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数据技术诞生的数字人讲解员智能助手,已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以前看图片,总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现在有了数字人带着‘实地’看房,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参与过法拍的买受人说。

据了解,数字人讲解员能自动抓取权属信息、区位优势等关键数据,经法院审核后形成透明化信息链。其不仅能介绍房屋的基本情况,还能精准解析瑕疵说明与评估报告,让潜在买受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深度了解。从“人跑腿看房”到“数据跑路展示”,从“单向公告告知”到“智能交互答疑”,数字人讲解员的引入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司法为民理念的具象化实践。在某起房产拍卖中,数字人讲解使咨询量提升了40%,成交周期缩短近一半,生动诠释了“科技+司法”如何让资产处置更高效、更亲民,让人们看到了数字法院建设给司法拍卖带来的便利。

在第七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上,海门法院“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斩获“法律大模型场景创新应用”一等奖。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海门法院深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扎实实践,也是科技赋能司法的有力证明。

记者了解到,在技术架构方面,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创新采用“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构建法律知识图谱,将海量的法律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梳理;另一方面,运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确保智能问答等更加精准。在审判实践中,“辅助阅卷”功能成为法官的“得力助手”,“笔录精简”“庭审回溯”功能则有效减少了书记员的庭审事务性工作,大大释放了书记员的工作效能。

“到立案庭工作以来,我见证了海门法院的电子诉讼应用工程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全方位数字化诉讼服务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立案模式,也在重塑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海门法院立案庭法官周海云说,“在线立案的完善不仅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也让立案信息做到了全程留痕,可追溯。针对老年人涉诉情形,我们坚持‘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在推广电子诉讼的同时,保留老年人易于接受的传统司法服务方式,让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运用网上立案、在线保全等无纸化技术,为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司法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此外,海门法院的数字化建设并非孤立的技术叠加,而是构建起了全链条、多维度的数字司法生态。在诉讼服务端,“支云庭审”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身处异地的当事人能够通过手机“面对面”解决纠纷;在审判执行端,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覆盖了98%的民商事案件,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率达100%;在城乡基层治理端,“融合法庭”下沉辖区23个街道村社,内嵌江苏“微解纷”等多元化解平台,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数字法院建设是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入拓展数字化司法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化司法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审判流程、诉讼规则、司法模式变革。从诉讼服务“云端办”到审判执行“无纸化”全覆盖,从司法拍卖“数字人讲解”到智能系统档案“中间库”管理,海门法院以技术破局,让公平正义在数字浪潮中加速前进。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温暖的‘桥梁’,连接着司法与人民。”海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开林在谈及数字化建设时,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我院将继续以数字之力深耕司法沃土,在科技与法治融合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法院,让公平正义以更可见、可感、可及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当事人。”

02

执行亮剑

5月19日,在海门法院内,两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关联案件顺利完成案款发放,从“保全冻结”到“案款到账”的“零换乘”体验,获得了当事人的好评,他们纷纷表达了对法院工作的认可与感谢。据悉,这是海门法院首次通过“执前扣划”制度完成的案款发放,体现了“调解智慧”和“执行温度”。

2020年4月,某建筑工程公司与某教育科技公司签订《精装修工程施工合同》;2021年4月,某建筑工程公司与某教育科技公司名下的全资子公司某建筑产业公司签订《装修工程合同》,两合同均约定以结算总价的5%作为质保金,竣工验收3年后付清,后上述工程分别于2020年7月和8月完成验收。后经某建筑工程公司多次催要,某教育科技公司和某建筑产业公司均未能履行付款义务,某建筑工程公司就两笔工程款分别诉至海门法院。

案件审理中,某建筑工程公司就两笔工程款分别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法院据此对某教育科技公司和某建筑产业公司名下银行存款账户等进行冻结。尽管承办法官庭后对双方进行多轮调解,但双方主张的金额仍旧相差数万元,调解陷入僵局。同时,某教育科技公司还对于款项的支付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其需履行的款项已被法院冻结,不愿再额外用其他账户的钱款进行支付,也不愿意因本案成为被执行人。某建筑工程公司亦不愿意先解封、再回款,但希望能在法院调解下尽快收回款项,早日解除账户查封,恢复正常经营。

先解封还是先付款?一时间,调解陷入“钱到账再解封”与“不解封就没钱付”的僵局。

如何妥善高效化解这一矛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中的保全财产直接扣划的有关规定给办案法官提供了新思路。经过执行局与民一庭法官针对案款划扣方式进行协调与沟通,承办法官通过“执前扣划”方式撬动了双方的调解僵局,双方达成了一揽子解决合同项下全部纠纷的调解框架,并迅速达成了具体的调解协议,由法院在被告已保全的两个账户中分两笔直接划扣全部待履行款项,交付原告银行账户,扣划成功后所有的保全措施予以解除。

这样一来,债务人愿意主动偿还债务的资金源自本已冻结、待执行的案款,无须投入额外资金以“此处真金白银”换“他处真金白银”,既减少了当事人的资金负担,也减少了常规进入执行程序、承担执行费用的波折。在审判、执行部门的协作之下,案款顺利发放,最大限度保障了双方权益。

为切实解决执行难,前不久,海门法院再度亮剑,发起“夏日砺剑”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据悉,此次行动共出动干警22人、警车6辆,针对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规避执行的“硬骨头”案件,通过精密部署、多路出击,以雷霆之势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坚决打击。

“真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们追回了欠款!”某建筑公司租金案的供应商激动地说,“这笔50余万元的租金拖了快一年。这次法院干警不仅查出了他们转移财产的证据,还当场让对方全额还款,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太感谢法院了!”

某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表示:“之前我们双方矛盾特别大,担心执行时会闹得更僵,没想到法院干警特别有耐心,一边给我们讲法律规定,一边规范清点物品,透明公正,最后顺利完成交接,没让矛盾进一步升级,对这样的执行方式我们心服口服。”

海门法院执行局局长周旋介绍:“此次行动高效完成车辆扣押、房产腾空、设备查封等任务,精准施策破解了‘隐匿财产’‘情绪对抗’等执行难点,执行到位案款达194万余元,让胜诉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效率。”

03

协同共治

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2023年8月,海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就已入驻海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形成“联合发力、指导调解、司法托底”的纠纷化解新样态。

“您的案件争议不大,可以选择到综治中心由调解员进行调解,省时高效还不收取费用。”在海门法院立案大厅,窗口人员熟练地向当事人介绍非诉解纷路径。

近年来,海门法院与综治中心高效协作,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导、纠纷调处、司法确认等全流程服务。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海门法院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化解案件150余起,在离婚纠纷、物业服务纠纷、小额借贷纠纷的非诉解纷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海门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定期对各区镇(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专业调处工作站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进行专题法律培训,指导各工作站有效开展调解,进一步提升全区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今年已开展专题培训5次,覆盖全区3000余人次。”

在一起抚养关系纠纷中,综治中心调解员通过“背靠背”调解,稳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释法明理,让双方在抚养费、抚养权方面达成一致,并签署调解协议。这起纠纷从受理到完成仅用时2小时,在体现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体现综治中心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态度。

此外,海门法院主动与14个专业调处工作站对接,建立案件分流委托、跟踪反馈、考核评分工作制度体系,以周报的方式定期公布调解平台具体调解实效,加速制度落地见效。同时,进一步强化法院示范判决作用,对简单案件形成诉讼预期,促进平台案件能调尽调。

例如,在处理某汽车减配案件过程中,海门法院通过“示范调解”的方式,由立案庭牵头,协同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平台、价格评估平台,并邀请车辆技术人员对恢复完整正常的系统进行技术答疑,最终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使得案件当事人分别与车辆销售公司、车辆生产公司达成协议。在处理好上述4起买卖合同纠纷后,引导案涉公司积极主动与消费者协商处理,达成和解,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纠纷实质化解。

杜开林表示,下一步,海门法院将始终把司法为民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以创新举措破解群众诉讼难题,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7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5期

编辑/孙敏

来源:中国审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