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最新数据,中国陆姓人口约4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36%,在姓氏排名中位列第61位,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苏、广西、广东、浙江等省份。陆姓是个人才辈出的姓氏。
陆氏历代名人(省部以上官员)
截至2025年最新数据,中国陆姓人口约4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36%,在姓氏排名中位列第61位,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苏、广西、广东、浙江等省份。陆姓是个人才辈出的姓氏。
古代陆姓出了不少郡守级(省部级)及以上的人物,列举部分如下:
一、战国、秦汉时期
1、陆发,陆通之子,齐国上大夫。生子:万、皋。
2、陆皋,字希圣。齐襄王朝拜上卿(相当于丞相),齐王建时袭封陆侯。秦灭齐,虏王建,皋哭于太庙自经以殉,谧昭侯。子孙失国,始别为陆氏。配秦丞相李斯之妹,葬平陆,子一邕。
3、陆烈,陆发之孙,陆万之子,曾任吴县县令及豫章都尉。陆烈后代自此定居吴郡吴县,成为吴郡陆氏始祖。
4、陆建,字公荣,陆烈之曾孙,官至渤海太守。
5、陆晔,字奉光,陆建之子,曾任本州从事(州郡副官)。
6、陆恭,字彦祖,陆晔之子,官至御史中丞、京兆尹(京师长官)。
7、陆文,字孝平,陆恭之孙,任弘农都尉。
8、陆众,字世业,陆文之孙,举秀才,除郎中。
9、陆赐,字思祖,陆众之子,丞相府主簿。
10、陆闳,字子春,陆赐之子,颍川太守、尚书令。
11、陆邕,陆皋之子,后齐灭入秦,任柱下史(掌管文书档案的官职)。
12、陆贾(约前240—前170),陆邕之孙,西汉太中大夫,受命出使南越国,成功劝说南越王臣服汉朝。西汉第一位力倡儒学,改进法学,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著书有《新语》12篇、《楚汉春秋》9篇。
13、陆续,陆闳之孙,扬州别驾。
14、陆稠,陆续之子,广陵太守。
15、陆纡,字叔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之兄,东汉末年城门校尉。
16、陆康,庐江太守,汉献帝时官至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
17、陆俊(骏),陆康之子,九江都尉,太学博士、郎中。
18、陆绩(约188年-约219年),字公纪,陆康之子。孙权即位后,任奏曹掾,后外放为郁林(今属广西)太守,加偏将军。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19、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20、陆叡,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21、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陆俊之子,东吴大将,官至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22、陆瑁(?―239年),字子璋,陆逊之弟,东吴尚书。
23、陆喜,陆瑁次子,东吴选曹尚书、西晋散骑常侍。
24、陆英,陆喜之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25、陆抗(226—274),字幼节,陆逊次子。袭封江陵县侯,历任立节中郎将、奋威将军、柴桑督、征北将军、镇军将军、镇军大将军、益州牧。
26、陆晏(?-280年3月22日),陆抗长子。凤凰三年(274年),继承江陵侯爵位,与弟弟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的部队,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7、陆景(250年—280年3月),字士仁,陆抗次子,任骑都尉,封毗陵侯;又被封为偏将军,中夏督。
28、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文学家,官至平原内史。
29、陆云(262—303年),字士龙,西晋文学家,官至清河内史。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太守。
30、陆耽(?―303年),陆抗之子,西晋平东祭酒。
31、陆晔(261年-334年10月21日),陆逊侄孙,陆英长子。历任祭酒、太子詹事、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录尚书事(宰相)、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因功平望亭侯、封江陵伯、江陵公。
32、陆玩(278年-341年),亦作陆琉,字士瑶,陆英次子。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尚书令、侍中、司空,封兴平伯。死后获赠太尉,谥号“康”。
33、陆始,陆玩之子,世袭兴平伯爵位,历任侍中、尚书。
34、陆纳,字祖言,陆玩次子,官至尚书令、散骑常侍,卒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35、陆徽(391—452),字休猷,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任建康令、使持节、交广二州诸军事、绥远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益州刺史等。
36、陆展,陆徽之弟,任臧质车骑长史、寻阳太守。
37、陆杲(459-532),字明霞,陆徽孙,陆睿子,历任太子舍人、建威将军、光禄卿、太常卿、仁威将军、临川内史、紫光禄大夫,又领扬州大中正,加特进,仍领中正。
38、陆万载,陆慧晓之祖父,官至侍中。
39、陆仲元,陆玩之孙,初仕南朝宋太尉刘道怜司马,历任尚书吏部郎、吴郡太守、右卫将军、侍中。
40、陆子真,陆慧晓之父,东晋海陵太守。
41、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县人,陆玩之玄孙。任辅国将军、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行府州事。又入京担任五兵尚书,分管扬州。崔惠景事件平定之后,兼任右军将军,出京掌管南徐州,不久,调任为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享年62岁,追赠太常。
42、陆僚,陆慧晓长子,蜀郡太守。
43、陆倕(470—526),字佐公,陆慧晓之子。任太子庶子、国子博士、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扬州别驾从事史、寻阳太守、行江州府州事、中书侍郎,又为中庶子,加给事中、扬州大中正。
44、陆绩,字处默,西平郡人,前秦时期(351-394)大臣,官至荆州刺史。以善辩弓马闻名,辅佐前秦君主苻坚,在军政领域有较高威望。
45、陆突,代郡人,本姓步六孤氏,历任厉威将军、离石镇将。天兴年间(398―404),位居上党太守,封关内侯。
46、陆俟(392~458),本姓步六孤氏,代郡(今山西代县)人,起家侍郎、内侍,袭爵关内侯,迁龙骧将军、给事中,掌吏部和御史台事务。后因军功赐爵建业郡公。迁冀州刺史。正平二年(452年),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因第七子陆丽定策拥立之功,拜征西大将军,进爵东平郡王。
47、陆馛(?~474年),陆俟嫡长子。兴安初年,封聊城县侯。出任相州刺史,封长广郡公。袭封建安郡王。入为迁吏部尚书,录留台事。劝谏献文帝拓跋弘禅位,拜为太保。
48、陆石跋,陆俟次子,泾州刺史。
49、陆归,陆俟三子,东宫舍人、驾部校尉。
50、陆尼,陆俟四子,内侍校尉、东阳镇都将。
51、陆丽(?~465年),陆俟五子,侍中、抚军大将军、司徒公,封平原王。
52、陆陵成,陆俟七子,中校尉、河间太守、秘书中散,封新城县子。
53、陆龙成,陆俟八子,北魏时期官员,陆陵成之弟,曾任内秘书中散,官至安南将军、青州刺史,封乐安公。
54、陆骐驎,陆俟九子,任侍御中散,转侍御长,新平太守、银青光禄大夫、夏州刺史。
55、陆顺宗,陆骐驎之子,历任员外郎、秘书中散、南青州刺史。
56、陆清都,陆俟之孙,北魏前将军、鲁阳太守。
57、陆昶,字细文,陆龙成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官至骠骑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左右、兼给事黄门侍郎。
58、陆操,字仲志,河南洛阳人。陆麒麟之孙。东魏官至廷尉卿、殿中尚书。
59、陆概之,陆顺宗之子,东魏武定末年,任东莞太守。北齐时期,任霍州刺史。
60、陆宜,北魏云中镇将。
61、陆隽,陆宜之子,高宗世,历侍中、给事。显祖初,侍御长。以谋诛乙浑,拜侍中、乐部尚书。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赐爵安乐郡公。寻拜尚书令。后除安东将军、定州刺史,转征东大将军、相州刺史。
62、陆登,陆隽之子,北魏澄城太守。
63、陆景元,陆登弟弟之子,东魏元象(538-539)初年,任卫将军、仪同三司、南青州刺史。
64、陆定国(?~484年),平原简王陆丽长子。起家太子中庶子,历任散骑常侍、侍中、殿中尚书、司空公,册封东郡王。太和初年,出任侍中、镇南将军、秦益二州刺史。
65、陆睿(?-496),陆丽之子,袭爵平原王,封抚军大将军。太和年间,出任东道大使,出为镇北大将军,大破蠕蠕,迁散骑常侍、定州刺史。
66、陆昕之(?~511年),陆定国次子,袭爵东郡公,外任兖州、青州、相州刺史,加授辅国将军、安东将军等衔。
67、陆凯(?-504年),陆馛之子,谨重好学,选为中书学生,拜侍御中散,历任通直散骑侍郎、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出任正平太守,去世后获赠使持节、龙骧将军、南青州刺史,谥号为惠。
68、陆琇(?~501年),陆馛第五子。继承建安王爵位。历任侍御长、给事中、黄门侍郎、太常少卿,累迁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光禄大夫、祠部尚书、司州大中正、河内太守。
69、陆希道(~523年),陆睿长子。历任司徒记室、谏议大夫、廷尉少卿,加授龙骧将军、南青州刺史。任梁州刺史时多次辞谢,改任北中郎将,迁前将军、郢州刺史。善理边务,改任平西将军、泾州刺史。
70、陆希悦,陆希道之弟,历任尚书外兵郎中、骠骑谘议参军、通直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71、陆希静,字季默,北魏陆希道之弟。曾任司徒默曹,升迁邵郡太守。
72、陆希质(492—549年),陆睿之子,历任阳城太守、给事黄门侍郎、魏尹、太常卿、都官尚书等。死后追赠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青州刺史,谥号为文。
73、陆子彰(497~550),字明远,代郡人。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出任山阳太守。孝庄帝即位,拜给事黄门侍郎,迁洛州刺史,拜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开府谘议参军。东魏建立后,历任侍中、骠骑大将军、诸州刺史、太子侍读、七兵尚书、中书监。死后被追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谥号文宣。
74、陆令萱(504-576),陆希质之女。公元563年被封为郡君,以奴婢身份获此殊荣,可谓前无古人。公元565年被封为侍中。后封为“太姬”(北齐皇后母亲的位号,一品)。
75、陆悉达(?-576),陆令萱之弟,被封为仪同三司。
76、陆暐,字道晖,陆凯长子,代人,北魏官员,出任司徒行参军、太尉西阁祭酒,兼尚书右民、三公郎,后任伏波将军。正光年间去世,追赠司州治中。孝昌年间,累赠冠军将军、恒州刺史。
77、陆恭之(?-537),陆暐之弟,出仕任侍御史、著作佐郎。历任中书侍郎、著作郎,外任河北郡太守,改任征虏将军、殷州刺史。任廷尉卿,加授镇西将军。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去世后追赠为散骑常侍、卫将军、吏部尚书、定州刺史,谥号为懿。
78、陆卬,陆子彰之子,中书侍郎、吏部郎中、卫将军、青州刺史、始平文郡公。
79、陆乂,陆卬之子,袭爵始平郡侯。授驸马都尉,迁中书舍人、通直散骑常侍。
80、陆士佩,陆希道之子,东魏武定年间(543-550),任安东将军、司州治中。
81、陆士懋,字元伟,陆希道之子,天平年间(534-538年)承袭开国公爵位并获食邑三百户。武定年间(543-550年),出任平东将军、营州刺史。
82、陆士沈,陆希道之子,字明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东郡文宣公。
83、陆杳,陆士沈之子,东魏中书舍人、黄门常侍,假仪同三司、秦州刺史。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
84、陆云公(511-547),字子龙,吴郡吴人,历任宣惠武陵王行参军、尚书仪曹郎、中书黄门郎等职,兼掌著作。
85、陆缮(shàn)(518—580),字士繻,吴郡吴县人。太建(569-582)初,迁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迁尚书右仆射(宰相),寻迁左仆射。
86、陆瑜,字干玉,吴郡吴县(今苏州)人,历任尚书祠部郎中、太子洗马、中舍人等职。
87、陆琼(537-586),字伯玉,吴郡吴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领大著作,掌修国史。
88、陆琛(542—583),,字洁玉,吴郡吴县人,任黄门侍郎、中书舍人。
89、陆载,吴郡吴县(今苏州市)人。早年跟从宋武帝刘裕平定关中,辅佐刘义真镇守长安。太武帝拓跋焘时期,进入北魏朝廷,担任中山太守,迁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不知所终。
90、陆侨,吴郡吴县人,北魏冠军将军、营州刺史。
91、陆政,陆载第二子。西魏时期,归顺丞相宇文泰,担任行台左丞、原州长史,赐爵中都县公。大统年间,去世,追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
92、陆通(?-572),字仲明,陆政之子。迎接孝武帝元修,册封都昌县伯。西魏建立后,晋封都昌县公,参加对抗东魏的战争,拜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赐姓步六孤氏,晋爵绥德郡公。北周建立后,历任小司空、大司寇、柱国、大司马、蒲陕秦襄四州总管。
93、陆逞(527-573),陆政之子,原名陆彦,袭爵中都县伯,官至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中都公,赠大将军,雍河宜三州刺史、太子太保、中都县公。
三、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94、陆彦师,字云房,陆子彰之子。历任中书舍人、通直散骑侍郎、主客郎中、中山太守、吏部郎中、内史下大夫、上仪同三司。北周灭北齐后,赐爵临水县男。隋文帝即位后,拜尚书左丞,进爵临水县子,迁吏部侍郎,出任汾州刺史。
95、陆知命(548—614年),字仲通,吴郡富春(今杭州市)人。历任南陈太学博士、南狱正。入隋任仪同三司、普宁镇将、治书侍御史。死后获赠御史大夫。
96、陆元朗(约550-630年)字德明,苏州吴县人,贞观初年任国子博士,封吴县男。著有《经典释文》是开创隋唐一统经学的重要著作。获赠齐州刺史。
97、陆敦信,陆德明之子,历任散骑常侍、门下侍郎、检校右相(665年)、国子祭酒等职,最终官至宰相。封爵嘉兴县公。
98、陆庆叶,陆敦信之子,潞州刺史。
99、陆从典(561—617)字由仪,吴郡吴县人,陆琼之子。起家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入隋为东宫学士,著作佐郎。
98、陆柬之(585—638),吴郡吴县人,陆机裔孙,唐初“书坛四子”之一。曾任著作郎,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99、陆元方(639年—701年3月20日),字希仲,吴郡吴县人。举明经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门下侍郎、凤平章事(宰相)、绥州刺史、太子右庶子、尚书左丞。
100、纪国先妃陆氏(631-665.8.12),唐太宗第十子纪王李慎的王妃,13岁嫁入皇室,被册封为纪王妃,生育六子八女,死后陪葬昭陵。
101、陆象先(665-736),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人,陆元方之子。考中进士后,授扬州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兖国公;是年末,被免去宰相,出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历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
102、陆余庆(?-723),任监察御史、太子詹事。
103、温王妃陆氏,吴郡吴县人(今苏州),本名不详。唐隆元年(710年)6月,李重茂即位为帝,温王妃陆氏被册立为皇后。其夫在位不足一月即被废,陆氏此后不知所终。
104、陆傪(746-802),字公佐,吴郡人,历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歙州刺史。
105、陆贽(754-805),字敬舆,嘉兴人,唐朝宰相(古代十大名相之一)、翰林学士、文学家。
106、陆长源(?-799),字泳之,汴州节度使。
107、陆希声(?~895),字鸿磬,苏州吴县人。任右拾遗,累迁歙州刺史、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
108、陆器,江苏常熟人,开成五年(840)状元,官至太子太师。
109、陆扆(847-905),字祥文,陆贽族孙。光启二年(886)状元,累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户部尚书,封吴郡开国公;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年)进阶特进,兼兵(一作户)部尚书。
110、陆仁章(?-939年),睦州(今浙江建德市)人。932年,官至吴越国保大军节度使,同参相府事(宰相)。
111、陆思铎(890—943)澶州临黄人。后梁拱宸左厢都指挥使,遥领恩州刺史。后唐龙武右厢都指挥使、雄捷右厢马军都指挥使等职。后晋陈州刺史、蔡州刺史。
112、陆万友(903~986),山西蔚州灵丘人。后汉护圣指挥使、天雄军节度使。后周散员指挥使兼奖州刺史,安州防御使。北宋初年,他历任沂州、蕲州、汝州、知州防御使,晋州、绛州、石州巡检使,石州刺史,瀛州知州,右监卫大将军、河阴兵马都监。
113、陆珏 (927-987)字美瑜,钱塘 (今杭州)人,陆贽五世孙。吴越国大将军,“纳土归宋”后,官御史中丞进太子太保,封开国公。
114、陆东升,广东四会人,南汉国开国君主刘隐的部将,后任兵部侍郎。
115、陆昂,陆东升之子,南汉国桂州刺史、静江军节度使。
116、陆光图(?-970?),陆东升之子,南汉国阁门门副使、郴州刺史。
117、陆景迁,福州侯官县人,吴越国骁骑上将军、检校太傅。
118、陆崇扆,陆景迁之子,吴越国威武军推官,归宋后任殿中丞。
119、陆超,钱塘人,吴越国衢州刺史。
四、宋辽金西夏时期
120、陆诜(1012年~1070年)余杭人。历任陕西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知桂州等。
121、陆师闵,陆诜子,任陕西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知秦州,户部侍郎。
122、陆轸(978?-1054?)字齐卿,号朝隐子,越州山阴(今绍兴市)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22)榜眼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直昭文馆守新定睦州郡。
123、陆珪,陆轸次子,官至大理寺丞,被追赠太尉。
124、陆蕴(约1071~1120)字敦信,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历任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显谟阁直学士等。
125、陆佃(1042—1102)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北宋进士、著名经学家,后历官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礼部侍郎、礼部尚书、颍州知州、礼部尚书,尚书右丞(副相)、左丞。
126、陆宰(1088-1148),陆佃之子,陆游之父。淮南东路转运判官,迁京西路转运副使、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
127、陆淞,字子逸,陆宰之子,早年因祖恩补通仕郎入仕,历任辰州太守、天台县令等职。
128、陆子聿(1178-1250),别名子遹,陆游幼子。官至吏部侍郎、中奉大夫,赐紫金鱼袋。
129、陆叡(?—1266) 字景思,号云西,会稽(今浙江绍兴)入。绍定五年(1232)进士。后历官集英殿修撰、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淮西总领。
130、陆秀夫(1235-1279),字君实,楚州盐城县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登进士榜。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
五、元朝
131、陆自立,自称陆秀夫幼子,1279年率领部分南宋移民至吕宋岛,不久逃奔爪哇岛西部,建立顺塔国,自任国王。
132、陆垕 (hòu)(1258-1307)字仁重,江阴人。湖南肃政廉访副使、浙西肃政廉访使(正三品)、广东道肃政廉访使。卒谥庄简。
133、陆聚(?—1390年),元末(1351-1366)枢密院同知。1366年,降明后任江南行省参政、山东省参政,封河南侯。
六、明朝
134、陆仲亨(1336—1390)字谷香,濠州(今凤阳县)人,明代开国将领。左翼统军元帅、骠骑卫指挥使、赣州卫指挥使、美东卫指挥使,擢江西行省平章、同知都督府事,1370年封吉安侯。
135、陆贤,陆仲亨之子,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陆贤娶明太祖之女汝宁公主为妻,封驸马都尉(位在伯爵之上)。
136、陆祥(1374年-1469年),字景祥,直隶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官至工部左侍郎。
137、陆瑜(1409~1489)陆贽之后,鄞县(今宁波)人,宣德八年(1433)进士,山东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刑部尚书,卒谥康僖。
138、陆应吉,字子庆,陆瑜之父,因子获赠刑部尚书。
139、陆简(1443.1.10—1495.2.2)字廉伯,常州人。成化年间探花,官至詹事(正三品)兼侍读学士,卒赠礼部右侍郎。
140、陆广(1454~1511),字士弘,无锡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湖广司郎中、南康府知府、亚中大夫(从三品)。
141、陆完1458~1526)字全卿,长洲(今苏州)人,明朝进士。因组织镇压刘六刘七起义有功,正德六年升任兵部尚书,十年改吏部尚书。
142、陆吉甫,陆完之父,因子封吏部尚书。
143、陆淞(1466~1528)字文东,浙江平湖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赠刑部尚书。
144、陆杰(1488~1554)字元望,陆淞之子。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湖广巡抚、工部右侍郎,卒赠工部尚书。
145、陆溥,字宗博,浙江钱塘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陕西布政司左参政,以子赠吏部尚书。
146、陆震(1464~1519)字汝亭,浙江兰溪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明世宗即位,追赠太常少卿。
147、陆垹(1504—1553)字秀卿,浙江嘉兴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太仆少卿,转南光禄。后官至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
148、陆松,陆炳之父,官至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务。
149、陆炳(1510.11.16—1560.12.27)字文孚,浙江平湖人,明朝锦衣卫首领。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天生神勇,救驾有功,官至太保兼少傅、左都督,赠忠诚伯。明朝唯一位至三公兼三孤的官员。
150、陆炜,陆炳之弟,官至太常寺少卿。
151、陆经,陆炳长子,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
152、陆绎,字与成,陆炳三子。袭官任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都指挥,授奉国将军衔。
153、陆逵,陆绎长子,安远将军、锦衣卫指挥使。
154、陆庭训,陆树声曾祖父,因陆树声显贵,被追赠为礼部尚书。
155、陆兰,一作陆蔺,号梅庄,陆树声祖父,因陆树声显贵,被追赠礼部尚书。
156、陆鹄,字九霄,陆树声父亲,因陆树声显贵,被追赠礼部尚书。
157、陆树声(1509.2.25-1605.8.22)字与吉,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太常寺卿、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158、陆彦章(1566—1631)字伯达,陆树声子。万历十七年进士,仕至光禄寺卿、南京刑部侍郎。
159、陆光祖(1521—1597)字与绳,浙江平湖人,陆淞之孙。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知县,累迁至工部、刑部、吏部尚书。
158、陆可教( 1547—1598),字敬承,号葵日。兰溪后陆村人,陆震裔孙。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赠礼部尚书。
159、陆九成,陆珏后裔,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任刑部左司,后又累迁北京刑部山东清吏司主司,刑部员外郎,山西司郎中,江西南昌府知府,广西桂林府知府。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入朝升任运司,授中宪大夫。
160、陆奎,字文之,陆完学祖父,以孙完学赠兵部尚书。
161、陆南阳,字伯明,陆完学之父,仕至隆庆善化县知县,捐俸筑邑南堤。后以子赠兵部尚书。
162、陆完学,常州人,字汝成,号凤台。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官浙江按察佥事。累迁浙江巡抚,修筑海塘,以防海潮。天启七年升兵部尚书。
163、陆桂,字景馨,陆完学祖父,以曾孙完学赠兵部尚书。
164、陆胜情,刑部尚书。
165、陆之祺,字筠修,浙江平湖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累官至河南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大顺户政府尚书。清初,任山西布政使。
166、陆礼,字守道,以孙赠吏部尚书。
167、陆珩,字起敬,以孙赠吏部尚书。
168、陆杲,字元晋,赠刑部尚书。
七、清朝
169、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等,卒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170、陆葇(1630—1699),原名世枋,字次友、义山,浙江平湖人。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总裁诸书局。
171、陆祚蕃原名陆胤蕃,浙江平湖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历任登莱青道、广西按察使司副使,督学广西。后官至贵州贵东道参政。著有《粤西偶记》。
172、陆赐书(1681-1751)字宣颖,苏州人。大清状元陆肯堂次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特授陕西凉庄道,五年调补四川川东道,署理四川布政使。
173、庆恭皇贵妃陆氏(1724-1774)苏州人,陆士隆之女。初封庆嫔。累进庆贵妃。1799年,嘉庆以尝受妃抚育,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174、陆有仁(?—1802)浙江钱塘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山东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甘肃按察使、刑部、工部侍郎、广东巡抚、陕西巡抚、署理陕甘总督。
175、陆耀(1723-1785),江南吴江(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七年举人,历官军机处章京、运河道、湖南巡抚。
176、陆建瀛(1792-1853)字立夫,湖北荆州人。中国清朝大臣,盐业改革者。历任按察使、布政使、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钦差大臣等职。
177、陆锺汉(?-1860),陆建瀛之子,官至江苏知府。咸丰十年(1860),在军押送粮饷,遇太平军于江阴,战殁,赠太仆寺卿。
178、陆应谷(1804-1857)字树嘉,云南蒙自人。道光二年进士,官至直隶按察使、江西巡抚、河南巡抚。
179、陆以庄(?-1827),字履康,号平泉,浙江萧山人,嘉元进士。历任左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署理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署礼部左侍郎、署吏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
180、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清镇洋(今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状元。湖南辰沅永靖道道员,加布政使衔(从二品)。
181、陆顺德(1818.10-1865.9)原名陆海平,广西藤县人,太平军舟师创始人之一,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历任旅帅、师帅、军帅、将军、检点、丞相等职,1861年11月因功晋封来王。
182、陆元鼎(1839—1910)字春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历任江苏布政使、湖南巡抚、漕运总督。
183、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广东南韶兵备道、福建盐运使。
184、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正一品)、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苏州创办苏纶纱厂、苏经纱厂——苏州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乃至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
185、陆钟琦(1848—1911)字申甫,浙江萧山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历任江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山西巡抚。
186、陆光熙(1887-1911)原名惠熙,字亮臣,陆钟琦之子。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1911年山西新军攻抚署时,与父同被击毙。获赠三品京堂,谥文节。
187、陆钟岱,字天池,祖籍浙江萧山,光绪十五年(1889) 进士,内阁中书、花翎二品衔军机处存机、河南候补道奏调四川总办。
八、民国
188、陆荣廷(1859-1928),南宁市武鸣人,旧桂系首领。1911年大清授广西提督,1912年被任命为广西都督,10月9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7日迁广西省会至南宁。1915年3月23日,晋授为陆军上将、耀武上将军。1916.7.6任广东督军。1917年4月10日-10月,任两广巡阅使。1917年12月,湘、粤、桂巡阅使。1924年8月通电下野。其治桂十年,平定匪患。两次兴师护法。
189、陆裕光(?-1951),陆荣廷养子,留学归国后任广西陆军第一师长、湘粤桂联军总司令,后被新桂系李宗仁聘为广西绥靖公署少将参谋。
190、陆建章(1862年-1918年6月14日)安徽蒙城县人,北洋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4年,任“西路剿匪督办”兼京卫军第七师师长、陕西督军(至1916年)、杨威将军、陆军上将,1915年12月获封一等伯爵。1917年任冯国璋总统府高等顾问、炳威将军。
191、陆承武(?—?)陆建章之子,北洋陆军少将、第一旅旅长,1924年获授将军府将军。
192、陆徵祥(1871.6.11-1949.1.15)亦作陆征祥,上海人,近代第一任外交总长、第一代职业外交官。1912年3月30日,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1912年6-8月,代理内阁总理、内阁总理。1915.10-1916.3,政事堂国务卿(代)。
193、陆云高(1874—1938),广西宾阳人。龙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旧桂系部队连、营、团长,广西自治军混成旅旅长,建国军中将师长。新桂系统一广西后,陆云高解甲归乡。
194、陆梦熊(1881-1940)江苏崇明(今上海)人,民国成立,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参事兼京汉铁路局副局长。1913年为政治会议议员。次年任北京邮电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1922年夏任交通大学校长。1925年任交通部次长。
195、陆锦(1879-1946)直隶天津(今天津)人,祖籍浙江绍兴,1904年任第一镇炮一标二管带、后升任北洋参谋处总办。1920年任陆军第九师师长,1922年出任直鲁豫巡阅使参谋长。曹锟任总统期间(1923.10-1924.11在位)晋升陆军总长、授上将、敏威将军,直奉战争时(1924)兼任总统府军事处长。
196、陆崇仁(1887-1952)云南巧家人,1930-1944.9,云南省财政厅长;1944.9-1945.10民政厅长(省二把手)。
197、陆嗣曾(1888-1956)广东信宜水口镇人,1920年任广东地方检察厅厅长,1923年3月任地方审判厅厅长,1931年冬,任广东高等法院院长,兼管最高法院第四分庭,1933年任广东省立勷勤(立勤)大学校长。1943年兼任广东省参议员。1946年任国大代表。
198、陆荫楫(1889-1951)字西川,贵州盘县。保定生,及陆大毕业,民国少将。历任黔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十九路军总部及豫鄂皖边区总司令部参谋长、第16集团军副参谋长、第21集团参谋长、贵州省政府委员。参与北伐和参加桂南会战等抗战。
199、陆领(1889—1940)南海上淇人。绿林出身,加入同盟会,早期参与辛亥革命,后投身抗日。历任广东护国军第六军军长、第十路司令,粤军第十统领、第二路司令,抗日珠三角游击司令、广东游击区第一纵队副司令。
200、陆福廷 (1891-1960)号心亘,安徽灵壁人。保定军校生。军事委员会铁路运输代总司令、陆军中将。1948年当选行宪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兼交通部顾问。著有《交通战史》等。
201、陆受祺(1894—1926)别号觐天,别字观天,广西容县人。保定陆军毕业。历任广西护国军第一混成旅步兵团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北伐立功,阵亡后被追赠陆军少将。
202、陆学藩(1902-1987)号镇安,广西象县(今象州县)人。国民党少将。曾任第16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第46军175师参谋长,第31军135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任广西省榴县县长,武汉行营参谋处副处长,第3兵团少将副参谋长,1948年任第11编练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203、陆汝群(1902—1951),广西容县石寨镇下烟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为长洲岛四所军校就读的唯一高级军事人才。国民革命军少将。参加东征后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和地方部队排、连、营、团、旅长。
204、陆汝畴(1905-1937)别号大洲,广西容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长、营长、少校参谋、补训旅旅长,第九十三师参谋长、副师长,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少将高参。
205、陆静澄 (1902~?) 别号正庭,安徽灵璧人。中央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鄂北会战和浙赣会战。1946年起任青年军第二〇八师第一旅副旅长兼第二团团长、少将旅长。1948年9月授陆军少将。
九、新中国成立至今
206、陆秀轩(1900.9-1981.11) 别名陆毓灵,壮族,河池东兰人。1959年12月至1981年1月历任第二、三、四届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207、陆定一(1906.6.9-1996.5.9)无锡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首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45年起)、国务院副总理(1959年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62年)、文化部部长(1965年兼任)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9年增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208、陆治国(1910.8.19~1993.3.31),直隶(今河北)安平县人。建国后,历任河北省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连任三届至1969年)、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209、陆敬轩(1915.4-2015.4.27)江苏新沂县人。1955年授上校、1961年大校。参加了抗日、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五次战役、援越抗法等作战任务,完成了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等作战中运输保障任务。曾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乌鲁木齐军区顾问(副大区职) 等重要领导职务。
210、陆榕树(1919.8.16 -1996.5.27)又名路斯,壮族,崇左扶绥县人。1943年广西大学毕业。1979.12-1983.4,广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11、陆懋曾(1928年12月-2022年7月21日),江苏镇江人。著名小麦育种专家。1993-1998年,曾任山东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等职。
212、陆载德,1932年6月生,上海人,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少将(1992年晋升),兵器实验基地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创建我军首个火炮动态测试项目和高炮弹道计算程序。
213、陆子修(1933年8月~2014年11月15日)安徽省来安县磁山乡人。著名三农问题专家。1992-1998年,曾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214、陆兴固,1944年4月生,广东灵山县(今广西灵山县)人。曾任总参测绘局供应管理处处长(正师级)、副局长(副军级),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92年7月晋升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
215、陆兵,1944年10月生,壮族,南宁武鸣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代主席、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216、陆佑楣,1934.1.7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太仓人。曾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和能源部副部长,长江三峡总公司总经理等职。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17、陆浩,1947年4月生,河北昌黎人。曾任甘肃省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218、陆东福,1955年11月生,江苏丹阳人。2003.7-2022.7,曾任铁道部副部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国家铁路局局长、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国铁集团董事长等职。
219、陆俊华,1962年1月生,江西丰城人。曾任海南省副省长,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等。现任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组长、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
220、陆治原,1964年8月生,陕西绥德人。曾任陕西省副省长,辽宁省委常委,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职。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221、陆昊,1967年6月生,上海人。曾北京市副市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正部)、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自然资源部首任部长、党组书记等职。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
222、陆磊,1970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出生地江苏武进。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会理事长。
……
来源:《十国春秋》、地方志等及网络公开资料,数据截至2025.9.25.图源网络。
来源:越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