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事论:牢记4句话,把事做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05:03 3

摘要:总是人做出来的。老祖宗告诫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事。

《围炉夜话》有云:“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人生百年,没有谁愿意庸庸碌碌度过,与草木无异。

无论出身背景,人人都想做成一番事业,不负红尘走一遭。

事,总是人做出来的。老祖宗告诫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事。

成事之道,说到底只有4句话:始于人心,起于人力,成于人和,终于人品。

01 始于人心

《资治通鉴》中讲:“有志者事竟成。”

能不能成事的关键,就在于心中有没有志向。

一个人若是志向不坚,心力不强,半途而废实乃寻常。

毕竟,成功的路上,多的是荆棘坎坷,多的是意外无常。

唯有志向远大、人心强大的人,才能跨过千重浪,抵达梦想的远方。

王阳明十二岁时,就立下“读书做圣贤”的志向。

为此,他终日向外求索,一边读四书五经,一边学骑射兵法。

十五岁时,他就出居庸关考察边防,试图找到成圣之道,只可惜一无所获。

于是,他又苦读圣人之言,拼命格物致知,不惜大病一场。

连佛道两家的学说也有所涉猎,四处游访僧人道士,不顾科举功名。

可即便困惑不得解,大道不得入,在步入仕途后,他仍未选择放弃。

王阳明数十年如一日在世事磨炼中不停内观参悟,终在龙场悟道,成为中国史上唯二的圣人。

魏晋文学家傅玄说:“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志在四方的人,方会踏出成事的第一步,而后脚步铿锵,一往无前。

02 起于人力

苏轼在《晁错论》中写:“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欲成大事,除了坚韧不拔的心志,就是出类拔萃的能力。

能者上,庸者下,低质量的勤奋,永远比不过高维度的智慧。

浙江余姚,是著名小家电产业带,有成千上万个家电铺子。

而谷文杰也是其中一员,和妻子两个人在淘宝上运营二十多个产品。

起初生意不温不火,但不同于别人靠运气拉订单,他四处翻看商业案例,学习商业知识,绞尽脑汁琢磨在差异化经营上走出自己的路。

同样是卖南极人的电热毯,别人卖无纺布毯定价99元,他就给电热毯加绒并定价199元,第一年的利润就高达一千多万。

后来,他又砍掉许多赚钱但低端的产品,在烘鞋机这个小众赛道上自创品牌,专门销售高端产品,迄今已成为行业标杆。

人力,即人的能力,既是执行力,也是认知力。

同样的条件下站高望远、敢想能做的人,离成事才更近。

03 成于人和

《荀子》有言:“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古往今来,孤军奋战到最后的人,往往都是以失败收尾。

人脉通达,人心凝聚,你才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最后坐拥天下。

明朝统治推翻者李自成,开盘顺风局,结果一败涂地。

其中差距就在于,前者有高水平团队,后者团队分裂。

朱元璋麾下,文有李善长、刘基、宋濂,搞政治、定战略。

武将徐达、常遇春、蓝玉,咬牙打仗不要命,一路南征北讨。

而李自成手下,核心智囊牛金星,天天想着捞好处,排挤同僚,还谗杀有远见卓识的军师李岩,致使谗杀军心涣散,颓势尽显。

有道是:天地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再高的能耐,再好的机遇,也不如身边有一群靠谱的人。

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墙,广结人脉,打磨团队,事业自然而然步步高升。

04 终于人品

《论衡》里写:“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德行不修之人,即便有一时的风光,也无法行稳致远。

反之,人品端正,德行不薄,哪怕跌入低谷,亦可东山再起。

因为唯有人品,可立一生,品正德厚,才能得人敬服,得天庇佑。

就像锤子科技公司倒闭后欠债六个亿的罗永浩。

他没有选择破产清算直接跑路,而是一力扛起,决定还钱。

不惜拉下脸面上综艺、讲脱口秀、拍广告、直播卖货,硬生生把所有债务还清。

正因他出众的人品,纵使他创业屡战屡败,也仍有数不胜数的投资人和供应商对他青睐有加,如今事业依旧风生水起。

成事的终南捷径,就是经营人品。

你的人品有多好,德行有多深,事业的天花板就有多高。

来源:尚曦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