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在3人微信群造黄谣被抓,黄谣传播链条曝光:她到底冤不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3:12 3

摘要:浙江杭州一名中学教师张女士,在闺蜜3人的微信群里八卦说,同校的另一名女教师私底下从事“特殊职业”,后来被造黄谣的受害女教师报警,张女士的行为被认定为诽谤。

最近,被挂在热搜上的“女教师在3人微信群聊八卦被拘”一事,在网上掀起很大的争议。

但其实这个热搜词条描述的并不太准确,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浙江杭州一名中学教师张女士,在闺蜜3人的微信群里八卦说,同校的另一名女教师私底下从事“特殊职业”,后来被造黄谣的受害女教师报警,张女士的行为被认定为诽谤。

她和微信群里另一名女教师崔某某,均被警方处以2日的行政拘留。

还有一位女教师郑某某,虽然不在群里,但因为和张女士私信交流此事,也被处以4日的行政拘留,但因怀孕未被执行。

这样的处罚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足以致命,这三名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基本可以宣告结束,于是张女士将警方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处罚、赔礼道歉并赔偿她相应的经济损失。

她觉得自己很冤枉,原因有二:

一是,先是社会上的传闻,才有她后来跟闺蜜以及父母在群里的八卦讨论,她不是黄谣的源头,相关不实信息也不是她凭空捏造的。

二是,微信群里的聊天八卦仅限于她跟闺蜜和父母之间的八卦讨论,没有向“外部人员”散布黄谣,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没有诽谤和捏造、散布黄谣的行为。

法院受理了她这起案子,9月24日,该案在天台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历经四个小时的庭审,案件将择期宣判,虽然暂时还没结果,但媒体根据庭审情况还原了黄谣的传播链条。

我们可以据此捋一捋张女士到底冤不冤。

女教师张女士、女教师崔某某和另一女子互为朋友,三人有个名为“仙女下凡”的闺蜜群。

2024年11月26日,崔某某率先在群里发语音说,“某中学有女教师从事特殊职业”,还称是真的,但没有说具体姓名。

崔某某和张女士并不在同一所学校任职,而崔某某口中的某中学则恰好是张女士所在的中学,因而崔某某又私聊询问张女士,她学校里是不是有某某教师(即受害者申某某名字)。

张女士查找后回复确有其人,又从网上找来两张受害女教师申某某的照片,发给崔某某。

紧随其后,女教师郑某某不知道从哪听到了消息,也私聊张女士询问此事,两人一来二去聊了一番后,郑某某发来申某某的姓名和照片,张女士也发送过去两张申某某的照片

然后两人都没闲着。

张女士将黄谣又发在“仙女下凡”群以及3人的“果冻局长”家人群里。

郑某某从张女士那里确认消息后,又将黄谣发在2个6人群聊里,并直接将黄谣关联申某某。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这两个群聊里已经在讨论传言,但没有具体对象,是郑某某第一个将传言关联到申某某,然后群里的人又将消息转发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一发不可收拾。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郑某某被拘了4日,比张女士和崔某某还多了2日。

后来受害女教师申某某在和同事吃饭时听到自己的黄谣,并看到微信上流传的相关截图,甚至还附带有她的证件照,对她的生活乃至职业造成巨大损害,愤而报警。

警方溯源锁定了郑某某,郑某某被询问后供出了张女士,可张女士也不是黄谣的源头,她是从崔某某口中得知的,所以她们三名女教师就成了仅有的三名到案人员。

可她们三人都不是黄谣的源头,她们也是道听途说的,因为在她们相互讨论前,黄谣已经在线下传播并直接关联申某某的名字,有教师甚至早在11月中旬就听说了此传言。

这些都有多名当地教师的笔录为证。

线下传播人员溯源起来当然不容易,但线上传播人员溯源起来就简单太多,结果就是道听途说的张女士、崔某某、郑某某三人扛下了所有。

她们虽不是源头,但毋庸置疑也在其中起到了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网络传播的速度是线下的千倍万倍,并且网上疯传的聊天记录也疑似是她们的聊天记录。

而觉得自己冤的张女士又和受害女教师同在一所中学工作,经她口中确认的黄谣明显更具有杀伤力,更容易被校外人士听信,因为她也是这个学校的,大家在潜意识里默认她是知情者。

张女士总强调自己没有将黄谣散布给外界公众,只给在微信群传播给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属,但恰恰也正是她这种“熟人”身份,直接加剧了虚假黄谣的可信度。

试想一下。

你在网上冲浪时,无意间刷到陌生的匿名网友发这种帖子,第一反应只会觉得假到离谱,人家一个体体面面的中学女教师,干点啥不好,非要干这种自毁前途、遭人嫌弃的勾当?

还没有任何证据,只有几张造谣成本极低的聊天截图以及证件照。每一个常年混迹于网络的正常人,都会忍不住对其真实性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如果这个散布传言的人,好巧不巧就是你的亲属或者闺蜜,并且好巧不巧她还和对方同在一所学校工作,是同事关系。一旦有了这些前提,你是不是一下子就又愿意相信了?

正是这种“她是我的亲人/闺蜜,她也是那所学校的老师,她怎么可能会骗我,骗我对她有什么好处,她一定是知情者”的心理,无形中给黄谣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身为教师的她们,比谁都清楚这种传言对同为教师的申某某伤害有多巨大,连正常在学生面前授课都是奢望,但在道听途说后却毫无疑心,甚至扒出申某某的照片评头论足并传出去。

那是怎样的一番评头论足?

疑似受害教师申某某发帖称,“事实上,这几位女士造谣我后,对我的照片还附上了一些极其恶毒的评价和毫无根据的、更充满侮辱性的语言。”大家可凭受害者的这句话自行想象。

不知道最终法院会如何宣判,但在很多人看来,张女士在此案中明显是存在过错的。

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

成年人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闭嘴,越是有体面工作的人,越应该谨言慎行,否则你永远不知道毁掉自己前程的,会是哪些无心之言、无心之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来源:神秘案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