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的青春里没听过一句张雪峰?这个靠 “骂醒普通家庭” 走红的男人,前几天突然从全网消失了 —— 抖音 2672.8 万粉丝的账号变灰,微博 804.5 万粉丝的主页提示 “禁止关注”,连 B 站 414.5 万粉丝的账号都没了声响。从 “穷人孩子的报考救星”
谁的青春里没听过一句张雪峰?这个靠 “骂醒普通家庭” 走红的男人,前几天突然从全网消失了 —— 抖音 2672.8 万粉丝的账号变灰,微博 804.5 万粉丝的主页提示 “禁止关注”,连 B 站 414.5 万粉丝的账号都没了声响。从 “穷人孩子的报考救星” 到 “全网封禁的争议人物”,他只用了 7 年。这事儿绝不是 “账号问题” 那么简单,藏着所有普通人最痛的真相。
4100 万粉丝一夜哑火!禁言不是突然死亡
9 月 24 日下午,有网友刷抖音时发现,点不开张雪峰的主页了 —— 红色的关注按钮变成了灰色,赫然写着 “该用户被禁止关注”。紧接着有人扒出,他的微博、B 站、小红书账号全遭了殃,快手 970 多万粉丝的账号同样提示 “违反社区规定”。
要知道,这可是个全网粉丝超 4100 万的超级大 V。巅峰时期,他单条视频播放量动辄破千万,广告报价 25 万元起,线下直播一小时能赚 40 万。就这么一个 “行走的流量印钞机”,怎么突然就没了声音?
张雪峰团队只轻描淡写地说 “账号问题”,但明眼人都清楚,这绝不是偶然。回溯他的成名路,每一步都踩着争议的刀尖 ——2016 年靠《七分钟解读 34 所 985 高校》爆火,2018 年调侃西南大学 “化学变兽医” 被逼道歉,2021 年因 “新闻无用论” 被高校教授集体炮轰,2025 年刚说完 “账号没事” 就遭封禁。这次禁言,更像一场迟到的清算。
从 “报考救星” 到 “争议之王”,他踩爆了多少雷?
张雪峰最圈粉的标签是 “普通家庭的嘴替”。他用最狠的话戳破教育真相:“理科 590 报新闻?你会崩溃的”“闭着眼摸个专业都比新闻好”。这话直接让某高校新闻系报考人数断崖式下跌,气得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集体下场反驳。
但骂声越响,他越红。他接着抛出 “暴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金融圈要颜值能喝酒”“文科都是服务业”。这些话精准踩中了普通家庭的焦虑 —— 怕孩子选错专业没饭吃,怕辛苦供出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于是坊间流传起 “穷人的孩子不能没有张雪峰”,4100 万粉丝就这么攒了起来。
可粉丝越多,他的 “胆子” 越大。他一边骂同行 “炫技投机”,挤压中小咨询机构的生存空间;一边推出 8999 元起步、最高 17999 元的 “志愿填报套餐”,把 “破解焦虑” 变成了一门暴利生意。更致命的是,他 “让女儿带存款进银行” 的言论,直接被扣上了 “破坏就业公平” 的帽子,连文科生博主都以 “人格贬低” 为由把他告上法庭。
25 万一条广告的生意经:焦虑真能当饭吃?
张雪峰的核心套路,是把 “教育焦虑” 变成真金白银。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全网 4100 万粉丝里,抖音占了 2672.8 万,这些粉丝大多是焦虑的家长和考生。他免费输出 “避坑指南” 吸引流量,再用高价套餐收割需求 ——11999 元的 “梦想卡”、17999 元的 “圆梦卡”,据说预约能排到三个月后。
这种模式有多赚钱?按他 “25 万一条广告” 的报价算,一年只要接 40 条广告,就能赚够 1000 万,更别说高价咨询套餐的利润了。但这门生意的根基是 “制造焦虑”:他越说 “这个专业不能报”,家长越慌;家长越慌,越愿意花钱买他的 “标准答案”。
可教育从来不是生意。雁塔区网信办今年 6 月的通报里明确说了,那些 “制造群众焦虑、破坏教育公平” 的账号,要么注销要么停更。张雪峰的问题恰恰在于,他把教育变成了 “功利计算”,用单一的 “就业标准” 否定了冷门专业的价值,这早就踩了教育领域的红线。
禁言的不是张雪峰,是 “焦虑营销” 的终点
张雪峰被禁言,本质上是 “焦虑生意” 的必然结局。这些年,他之所以能游走在红线边缘,是因为精准抓住了 “信息差”—— 普通家庭没有渠道了解专业前景,只能依赖他的 “一家之言”。但当他的言论开始影响高校招生、干扰教育秩序,被整治就是迟早的事。
看看数据就知道,监管早有苗头。仅 2025 年上半年,西安就处置了 5 个涉教育违规账号,理由全是 “制造焦虑、破坏公平”。张雪峰的 4100 万粉丝体量,意味着他的一句话比普通博主影响大百倍 —— 一句 “别学新闻” 就能撼动一个专业的报考数据,这种 “话语权垄断” 本身就存在风险。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喊着 “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一边自己做着最大的蛋糕。那些 8999 元的套餐,收割的正是他口中 “需要帮助” 的普通家庭。当 “救星” 变成 “商人”,当 “建议” 变成 “垄断”,被禁言不过是市场和监管共同给出的答案。
张雪峰的消失,给所有靠焦虑赚钱的博主敲了警钟:普通人的焦虑从不是敛财的工具,教育的真相也不该被单一的功利标准定义。4100 万粉丝的狂欢落幕,或许正是理性教育观回归的开始。
来源:老犟爱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