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明开幕。87个国家地区、200余位外方代表同场对话,这是2014年以来首次选址昆明。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幕,同期举行了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贯通互联启动仪式,释放重磅消息,数字信息大通道转入实操阶
9月的云南,迎来国际高光时刻。同一周,连开两场“重量级”会议。
9月16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明开幕。87个国家地区、200余位外方代表同场对话,这是2014年以来首次选址昆明。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幕,同期举行了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贯通互联启动仪式,释放重磅消息,数字信息大通道转入实操阶段。
一边是科技创新的硬支撑,一边是文化合作的软连接。是昆明这座“壮丽大城”的AB面,也是当下云南开放新格局的双重维度。
叙事通道“被看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然提出十二年,沿着“一带一路”,云南做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
云南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已成为云南外贸的主赛道,占比长期维持在六成上下,年均增速约8%,通道效应与结构优化共同抬升“量”和“占比”。
十二年来,云南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不断发力。如今随着11个国家南向开放平台叠加赋能,迎来万物勃发的大时代。
最直观的成果,便是国际大通道。“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中老铁路飞驰南下,中缅铁路国内段昆明至保山、大理至临沧贯通;中老高速万象至万荣段正式通车,陆路通道格局愈加清晰。
空中,云南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已达43个,数量高居全国首位。水路愈加顺畅,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水富港多式联运蓬勃发展。能源动脉也在不断延伸,中缅油气管道已成为我国第四大陆路能源进口通道;中老500千伏电力联网工程全线开工,跨境电网数量和输电能力跃居全国第一。通信领域更是跨越升级,昆明跃升为全国第四个汇聚三大运营商国际通信局的城市,国际通信服务覆盖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8个国家。
中老铁路作为标志性工程,开通4年来货运已覆盖19个国家,运输商品超过3300种。曾经被质疑“无货可拉”、被担心“无人乘坐”的中老铁路,如今十分繁忙。昆明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额达186.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超过一半的铁路货物通过中老铁路完成运输。
通道成网,人气自然给出答案。昆明长水机场今年8月19日创下单日旅客量16.8万人次的历史纪录。暑期在全国前十机场中,昆明机场旅客增速位列第一。
1至8月,云南入境游客人次、入境过夜人次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41.3%,大幅超过2024年全年收入。全省旅居人数达380.1万人,接近2024年全年389万人的规模。
入境免签政策扩容后带火“China Travel”,入境游强劲得出乎意料。虽然有些行程不走云南旅行社,但从消费行为看,云南正成为外国游客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升级为生活与消费的目的地,国际能见度与承载力同步抬升。
开放所带来的,不止于人气,还在于产业的上行。
南博会是平台。第九届南博会73个国家、地区,2510家企业到场,境外企业数量增长20.9%,嘉宾层级与规模双双刷新纪录。121家世界500强与行业龙头集中亮相,包括亚马逊、麦德龙、盒马鲜生等3000余名采购商把“展”做成“单”。
口岸是入口。“1+3+4+N”口岸布局清晰,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磨憨、河口、瑞丽三大龙头,外加多节点协同,把区位优势变成流量优势。贸易有结构。今年前8个月,云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农产品105.8亿元,增长7.1%,占云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值的22%。
产业有抓手。通过中老铁路,云花、云果、云蔬运往南亚东南亚,昆明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集散地,也正在花大力气打造着“东南亚水果交易集散中心”。而普洱咖啡与泰国正大集团联手打造东南亚咖啡集散地,推动咖啡交易人民币国际化结算,这才是云南想要的,成为产业体系的中心。
所有宏大的命题,终要回到人与人的互信。
这里最动人的,是省委书记王宁在开幕式上分享的四张照片。中老铁路“郑和号”班列首发、云南省和印尼巴厘省有机稻米合作示范项目、外国青年文森特在昆明创业安家、云南救援队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
“物”的流动,再到“人”的往来,最终到“情”的共鸣,这正是“一带一路”的特别之处,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一带一路”媒体论坛选择云南,本身就是对云南“开放格局”的再肯定、再确认。谁来讲述、在何处讲述、讲给谁听?答案在云南。
数字通道改“远”为“近”
与“媒体”并行的,是“数字”。
9月16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举行了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贯通互联启动仪式,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运营准备阶段。
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是什么?
它是国内运营商网络与境外网络的国家级互联节点,过去30年只在北上广开通互联网业务节点。2024年7月工信部批复在昆明等地新设,这是30年来全国首次增设,更是国家首次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设立出入口局,意义重大。
因为,云南不止“有了一个点”,而是“拿到了一条链”。
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的判断准确:昆明是“数字云南”建设的核心枢纽,也是全省条件最好、产业基础最强的城市;有了国家一级节点,低时延、广覆盖、高稳定的底座,足以把数字产业的可能性逐一点亮,昆明迎来重大机遇。
官方披露,出入口局与北上广同级互联后,重庆、四川、贵州等西部省份到南亚东南亚的网络时延,最高降幅超50%;昆明—新加坡从约78ms降到42ms,几乎“腰斩”。时延被切半,带来的是三条曲线同时下移:成本曲线、故障曲线、体验曲线。对云计算、跨境电商、音视频会议、在线教育、游戏分发、金融科技乃至工业物联网,是一场“看不见但真金白银”的升级。
通道是效率,产业是价值。9月1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专题会上强调以“数字信息大通道+产业”的组合拳推动。大家也看得更远,“算力的尽头是电力”,云南的绿色能源优势与数字经济在此形成完美契合。
而把这条“数字通道”放在更大的底盘里看。云南向西向南,不仅是地理上面向印度洋,更是数字经济的广阔蓝海。东南亚互联网渗透率约75%,到2030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达2万亿美元;南亚的数字化起步稍晚,但增速更快。昆明这枚国家级节点,连向一个正在膨胀的超级市场,南亚东南亚,以至欧洲、中东。
配套机制正在马不停蹄落地。省级成立“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工作专班,统筹两亚信息大通道与先行区;昆明市成立出入口局建设专班,围绕产业生态与配套政策抓推进。在全省布局上,以昆明为中枢,联动头部企业资源,打造数字出海总部基地与综合服务平台。
各地州也精准定位、错位发力:红河主攻智能终端出海,保山深耕小粒咖啡跨境贸易,玉溪聚焦工业大宗原材料进出口;昆明、曲靖则在数字农业、能源、内容与健康等领域加快布局。
补一条“文化出海”的现实通道,Sensor Tower将东南亚与拉美、印度并列为中国短剧应用的关键增量区域。而在2025年8月投用的昆明937国际短视频运营中心,填补了云南短剧、短视频及直播产业一站式服务的空白,换句话说,云南的“数字通道”可以天然承接“短剧出海”的产业链。
不过,数字经济能不能在云南有所发展?外界一直存疑,毕竟资源大省、边疆省份的标签与数字经济形象相去甚远。可边疆不等于边缘、更不是宿命,云南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发展数字经济”写上议程。
如今,时机已然成熟:一头是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数据有了直连、低时延的南向通道,加之华为等大厂纷纷加码、动作频频;另一头是南亚东南亚数字市场起飞,流量与需求在门口汇聚。两端一接,正是入局与布局的最好时点。
回看隔壁贵州,同样是西南省份,靠大数据“刷新形象”,贵阳拿下“大数据之都”的名片后,形成产业大升级,也洋气了不少。相较起来,云南有自己更为优势的牌面。如果说贵州是算力内生,云南则是通道外拓,把跨境时延做短,再让产业和资本顺势沉淀。
当然,我们或许更需关注三件事:电力与成本是否长期可负担,时延与合规是否稳定可预期,企业留存率能否形成复利。三年看节点,五年看生态。若这三道关过了,云南就算真的“上位”了。
国际能见度大跃升
数字通道,让云南拥有与世界“低时延互达”的能力;叙事通道,让云南拥有与世界“同频表达”的能力。
十年前,云南在国际舆论场的关键词是“香格里拉、风花雪月”;现在,变成了“南向开放、媒体合作、网络安全、文明互鉴”。
同一月里,全球南方媒体智库论坛刚刚收官;更早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在安宁举行;再往前,南博会交出刷新纪录的规模答卷。密集会期的背后,是一个更清晰的判断:云南的国际能见度大幅度升级。
而这一点,在今年4月规格直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就已见端倪,云南被放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主体省份位置。前不久,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开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宏大发展构想中,开放合作是历史大势,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叠加云南的区位、资源、人文禀赋,使其迎来了绝佳的开放机遇。
当前,“双循环”战略将内陆城市进一步拉进国际国内循环体系当中。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级层面多次强调,要深化区域合作、省际合作,积极发展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畅通联接印度洋的物流大通道,打造山海联动的开放型经济。
其中,“开放”决定云南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双循环中的节点位置,“科创”决定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速度变化,“文化”决定云南向全球传播的质感与凝聚力。当这三者合拍,云南就是“天选”。
同时,也需看清竞合环境。隔壁广西也没闲着,在刚结束的“东博会”上,AI是今年最大亮点,这是区域赛道的加速信号。云南应把握住在开放竞争浪潮中的独特优势,做实做深。作为生物多样性高地,云南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上天然具备竞争力,未来跨境数据基础设施或许正迎来政策红利。
云南的“南向联动”,到了要加速的时刻。
对老挝,新版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落地,明确把中老铁路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目标到2027年累计货运量突破1.2亿吨。9月4日签署的“一地两检”,是我国同周边国家签署的首个此类协议,“一次排队、四关通验”,旅客通关由约2小时大幅压缩,跨境流动更顺了。
对越南,越南副总理梅文政近期在东博会明确表态,应将铁路互联互通合作置于优先位置,推动老街—河内—海防铁路于2025年开工建设,这条动脉向北可以抵达云南河口,将极大激活中越双边贸易流,尤其在大宗农产品、原材料与轻工制品领域带来结构性机会。
对缅甸,尽管局势复杂,但合作正在悄然推进,敏昂莱一直希望中方进一步扩大在缅甸电力领域的投资,而云南的电力资源恰恰具备优势。待中缅铁路贯通,云南将直抵印度洋。
“一周两会”,只是一个开始。
来源:云南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