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哐当!” 阳台的钢化玻璃被狂风撞得发抖时,我正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 左边是深圳三防办鲜红的 “五停” 动员令,右边是同事发来的苦笑截图:“领导说核心岗位必须到岗,风雨无阻。”
“哐当!” 阳台的钢化玻璃被狂风撞得发抖时,我正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 左边是深圳三防办鲜红的 “五停” 动员令,右边是同事发来的苦笑截图:“领导说核心岗位必须到岗,风雨无阻。”
此刻是 9 月 24 日上午 10 点,超强台风 “桦加沙” 的双层眼墙正压在珠三角上空。外眼 70 公里的巨型风圈里,12 级狂风像无数把钝刀割过城市。我扒着窗台往外看,凌晨还能望见的梧桐山彻底消失,楼下的马路变成浑浊的河流,一辆电动车被风吹得原地打转,骑手死死攥着车把的样子,看得人心脏发紧。
这不是幻觉里的末日场景,而是深圳正在经历的真实劫难。香港天文台凌晨 2 点 40 分挂出的十号飓风信号还在生效,这是今年第二次最高级别预警,维多利亚港的巨浪已经拍碎了岸边的护栏。可诡异的是,当珠海、东莞等 10 个城市早已全面停摆时,深圳人的朋友圈却分裂成了两半。
一半是 “宅家避险” 的庆幸:有人晒出用胶带贴成 “米” 字纹的窗户,有人展示塞满泡面的冰箱,还有人转发 865 处应急避难所的地址 —— 那里备着 40 万份速食和 100 万瓶水,26 万人已安全转移。另一半却是 “被迫出征” 的无奈:“公司说不来算旷工”“全勤奖扣不起啊”“居家办公?想都别想”。
最让人心惊的是短视频里的画面:穿雨衣的上班族在齐膝积水中跋涉,外卖骑手顶着阵风送餐,甚至有人骑着电动车在 10 级风中逆行。评论区的骂声和叹息混在一起:“拿命换工资值得吗?”“老板是不是没看预警?”
但这事真不能全怪老板。翻出深圳市三防办 23 日的紧急动员令才发现关键:“14 时起停工停业,20 时起停运,但抢险与民生保障人员除外”。这道 “例外条款” 成了灰色地带 —— 有的公司把 “数据维护” 归为民生保障,有的将 “项目赶工” 算作抢险需求。就像网友吐槽的:“该停工的是台风,不是打工人?”
更复杂的是打工人的 “矛盾文学”。前几天还在盼台风停工的同事,今早却在群里问 “要不要拼车”;小区群里有人骂公司没人情味,转头就晒出 “带病上班” 的打卡照。这背后藏着最真实的无奈:全勤奖、绩效奖牵着钱包,房贷车贷不会因台风暂停,正如外卖骑手老王说的:“停工一天,收入就少几百块”。
此刻风势更猛了,阳台的晾衣杆被吹得撞墙作响。手机弹出广东应急管理厅的实时播报:珠海情侣路的护栏被巨浪冲毁,澳门赌场首次因台风停业,惠州有大树砸中民房但无人伤亡。最揪心的是香港,局部 14 级阵风把集装箱吹离地面,荔枝角地铁站因雨水倒灌关闭。
突然理解了楼下逆行的骑手。他不是勇猛,是没得选。就像电力抢修工小林说的:“别人盼停工,是因为工作能停;我们不能停,是因为有人等着我们”。但这不该是 “安全” 和 “生存” 的单选题。《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早有规定:台风红色预警时,劳动者有权拒绝户外作业,停工不得扣工资。
风里传来救护车的鸣笛,隐约夹杂着树木断裂的巨响。我赶紧在小区群里发了条消息:“千万别出门!实在要上班的,保存好三防办的通知,这是护身符!”
广东的小伙伴们,你们那现在风多大?公司让停工了吗?评论区报个平安,也聊聊你身边的台风故事吧!
来源:招財豆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