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滇东高原,秋阳正好,曲靖市马龙区月望乡的田野间漫着硕果飘香的清甜。在小海子村黄土凹,王崇勇家的蔬菜育苗大棚内,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十多亩的苗池里,各类菜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旁蓄水池引来的清泉,正顺着管道汩汩注入苗池,每一滴都滋养着幼苗的生长。
滇东高原,秋阳正好,曲靖市马龙区月望乡的田野间漫着硕果飘香的清甜。在小海子村黄土凹,王崇勇家的蔬菜育苗大棚内,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十多亩的苗池里,各类菜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旁蓄水池引来的清泉,正顺着管道汩汩注入苗池,每一滴都滋养着幼苗的生长。
王崇勇站在苗池边,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今天又接了个大理的订单,三万多块。”他笑着掏出手机看了眼信息,语气平静。对王崇勇来说,这样的订单早已成了常态。今年以来,苗圃已带来200多万元销售额,净利润就有40多万元。
“咱这产业能有今天的红火劲儿,全靠供电部门的帮衬和这从不‘掉链子’的电!”王崇勇的话里满是感激。
蔬菜育苗的“命门”在“水”和“温”,而这两样都得靠电力“托底”。王崇勇家20多亩育苗池每天需持续蓄水,旁边1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每天都得靠电力抽满,才能保障幼苗“喝饱水”;温度调控更离不得电,20多亩大棚里装着100多个电动卷膜器,夏天自动掀开散热、冬天闭合保温,把棚内温度控得刚刚好,让幼苗始终待在“舒适区”。
基地里的全自动电动播种机,更是电力赋能的“好帮手”。育苗时,机器把种子精准播进育苗盘,再由电动设备一盘盘运到苗池上,全程不用费多少人力。“这机器一小时能播600多盘,一天就是6000多盘!”王崇勇算起账来满眼欢喜,“不仅省了大半时间,还帮我省了一大笔人工费!”
近年来,马龙区攥紧区位、交通、气候等“好牌”,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了乡村振兴、农户增收的“主引擎”。马龙供电局顺着产业发展的“需求脉”,一边强电网、一边优服务,为产业旺、农户富筑牢了电力根基。
“十四五”以来,马龙区农村电网已投入1.7亿多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50余千米,新增变压器192台、增容4.181万千伏安,让乡村电网“筋骨”更壮。
与此同时,一系列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实招”接连落地:联合属地政府搭起政企联动“连心桥”,把低压、高压用户报装环节分别压减到2个、3个,所有业务实现“网上办”;全面铺开“互联网+供电服务”,让用户办电“一次都不用跑”;推出“用电日历”,方便客户随时查每日用电量、轻松省电费;更推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有供电员工定点服务,岗位职责、服务标准清清楚楚,把贴心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
这一连串努力,让用户的用电“获得感”实实在在落了地。“自打2023年底来小海子村搞育苗,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最让我省心的就是供电服务!”王崇勇说,哪怕遇上点用电小问题,给供电所打个电话,马上就有人赶来解决;每个月,供电员工还会主动来种植点,问他育苗进度、需不需要用电支持,甚至帮着出专业的省电主意,“这快两年了,我几乎没为用电的事儿费过一点心!”
棚内菜苗迎风舒展,池边电表平稳运转。在充足电力的护航下,小海子村的“小苗”正稳稳托举着农户的“致富梦”,也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滇东大地上越铺越艳。
云南网通讯员 杜明彦 龙有民 何明蔚
来源:长江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