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超第24轮,上海申花主场3-3山东泰山的比赛已经结束一周多时间了。但是比赛第6分钟,申花球员马纳法禁区内疑似手球的犯规,应不应该判罚点球的争议仍在继续!
中超第24轮,上海申花主场3-3山东泰山的比赛已经结束一周多时间了。但是比赛第6分钟,申花球员马纳法禁区内疑似手球的犯规,应不应该判罚点球的争议仍在继续!
9月24日晚,中国足协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争议判罚评议,评议结果为:
支持裁判员非点球判罚以及VAR不介入的决定。
足协原文如下:对于此判例,在参考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后,评议组认定:上海申花13号队员清晰地跳向球的运行路线,并且张开手臂,使身体不自然扩大。但视频无法证实球与队员身体的接触点是否处于规则规定的手臂范围(腋窝以下)。综上,评议组支持裁判员做出的不是手球犯规的决定,以及VAR不介入的决定。
对于此评议结果,相信又会引起不少争论,原因就是此球确实争议颇大,不同的球迷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面我们就结合着画面一起评议下足协的评议!
首先明确手球的定义。
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制定的最新足球规则,“手球”指的是从腋窝底部以下的整个手和手臂部位。球碰到肩膀通常不算是手球。
手球犯规的判断主要分为两大类:故意手球和非故意但造成不当得利或扩大防守面积的手球。
●故意用手/手臂触球:
明显主动地用手或手臂去移动、控制球。
例如:用手拍球、用手停球、用手将球拨开。
●身体不自然扩大:
当球员的手或手臂的位置使其身体“不自然地扩大”,从而增加了阻挡球的面积。这时即使不是故意的,也可能被判犯规。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自然”?裁判会考虑:
球员的动作是否是该情境下的合理结果。例如,奔跑中手臂自然摆动和起跳时手臂保持平衡通常是自然的。
手臂是否处于一个不合理的高位或远离身体的位置。如果手臂高高举起或向两侧张开,使身体面积变大,即使是被动触球,也很可能被判犯规。
规则还明确了以下犯规可不判罚手球犯规。
●“球打手”而非“手打球”:
球员来不及反应,球从很近的距离直接打到其手或手臂上。但是,如果此时手臂处于“不自然”的位置,即使距离近,仍可能被判犯规。
●支撑身体:
球员在摔倒或滑铲时,用手或手臂支撑身体以保持平衡(且手臂没有横向或垂直展开以阻挡球)。
●身体紧缩:
球员将手和手臂紧贴身体,没有扩大防守面积,球打到手上。
下面我们来看本次的案例。
此图可以肯定的是,马纳法手臂属于不自然扩大,如果球打手属于手球犯规!从距离和传球时机来看,此球不存在无意手球!所以所有的焦点聚焦在球和身体接触的部位,足协公布的结果也是根据这一点!
此图角度,由于皮球和手臂存在平面关系,无法充分证明接触部位!
此图和上图在时间轴上系同时发生的,可以清晰的看到,球打在了手臂的肱二头肌外侧!
所以,足协所描述的视频无法证实皮球与身体的接触点,并不恰当,此球应属手球犯规。
不过咱们作为球迷的,应明白足球有两个原则不能破:
1,足球比赛的连贯性和即时性!
2,比赛结果尽可能没有认为干预!
所以此球,虽然通过分析属于手球犯规,但是结合比赛性质和重要性,不判点球应给予支持!
你认为呢?
来源:码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