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石河子大学副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一区Top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23:22 3

摘要:近日,石河子大学赵文勤副教授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IF=6.2,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Decline in rhizosphere VOC diversity drives microbiome rest

近日,石河子大学赵文勤副教授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IF=6.2,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Decline in rhizosphere VOC diversity drives microbiome restructuring inducing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replant 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伊贝母初作与连作(连续生长至第2、3、4年)的根际土壤,通过GC-MS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高通量测序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探究根分泌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

研究发现,连作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类和烷烃积累、VOC多样性降低,直接抑制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且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盐与根腐病原菌镰刀菌丰度呈强相关性,驱动病原菌与有益真菌共富集。连作还增强微生物群落随机性组装,改变细菌和真菌功能特征。最终证实,VOC多样性下降通过破坏土壤养分循环、增加VOC-微生物网络复杂性,间接抑制植株生长并提高病害发生率,为解析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以伊贝母连作障碍为切入点,首次系统揭示了根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多样性下降驱动微生物组重构的核心机制,为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防控提供了全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创新性地将VOC代谢谱、土壤微生物组与连作障碍关联,通过GC-MS和高通量测序等多组学技术,明确持续单作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化合物积累、VOC多样性降低,直接抑制微生物α多样性,促使病原菌(如镰刀菌)与特定有益菌共富集,并通过增强微生物群落随机性组装改变其功能特征。这种“VOC多样性衰减-微生物网络复杂化-养分循环失衡”的级联效应,被证实是伊贝母生长受抑和病害加剧的关键诱因。

该成果不仅填补了多年生药用植物根际VOC-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空白,更为靶向调控根际微生态(如恢复VOC化学多样性、引入功能菌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药用植物可持续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石河子大学,第一作者为硕士生曹赛,赵文勤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来源:老齐的科学大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