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银属于贵金属投资的一种,不过与黄金不同的是,白银正悄然完成从 "首饰原料" 到 "新能源刚需品" 的身份蜕变。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白银的工业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是其储量仅够开采 23.5 年的现实,正将其推向供需失衡的临界点。这种结构性变化,或许会让白银成
白银属于贵金属投资的一种,不过与黄金不同的是,白银正悄然完成从 "首饰原料" 到 "新能源刚需品" 的身份蜕变。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白银的工业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是其储量仅够开采 23.5 年的现实,正将其推向供需失衡的临界点。这种结构性变化,或许会让白银成为未来 20 年最具潜力的投资标的之一。今天,小编带你从时寒冰的《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解析白银的投资潜力。
一、白银属性的转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白银经常和黄金并称 "金银",白银也更多被当作首饰、银器的原材料。但事实上,白银的属性早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提到:金和银最大的一个区别是银具有非常明显的工业属性,尤其是在很多高科技行业,银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种工业属性在新能源时代被无限放大。不同于黄金主要用于储备和装饰,白银凭借其无可替代的物理特性 —— 极高的导电性、热效率和光反射率,成为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的 "刚需材料"。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需要约 20 克白银,每辆电动汽车的用银量更是达到 25-50 克,是传统燃油车的 1.5-2 倍。当黄金还在金融市场里 "保值避险" 时,白银已经悄悄走进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核心产业链。更值得关注的是白银的储量危机。美国地质调查局在 2024 年 3 月 5 日发布的《2024 年矿产商品摘要》中指出,白银的储量是 61 万吨,以 2023 年的产量 2.6 万吨计算的话,仅够开采 23.5 年。对比黄金约 50 年的可开采年限,白银的资源稀缺性正在快速凸显。更严峻的是,白银并非主要从银矿开采,目前,32.1% 的白银其实都是锌矿和铅矿的副产品,22.8% 的白银是铜矿的副产品。这意味着白银产量严重依赖其他金属的开采情况,当铜、锌等矿产因品位下降、成本上升而减产时,白银供应将进一步承压。
二、新能源供求关系改写白银格局
白银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全球绿色转型的宏大叙事。白银的绿色转型也决定着白银的供求关系。白银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和回收利用。全球主要的白银生产国包括墨西哥、秘鲁、中国等,这些国家的矿山产量变化对全球白银供应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若墨西哥的某座大型银矿因矿石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产量大幅减少,那么全球白银的供应量就会相应减少,在需求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白银价格就会面临上涨压力。回收白银也是重要的供应来源,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回收技术的提高,从废旧电子设备、首饰等物品中回收白银的规模逐渐扩大,回收白银的供应量增加,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需求方面来看,白银的工业需求占据了很大比重。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提到:投资专家根据目前的趋势预测,到 2030 年,太阳能光伏板制造商对白银的需求将增长近 170%,达到约 2.73 亿盎司(约 8491.26 吨),约占白银总需求的 1/5。在电子行业,白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如电容器、电阻器等,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白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光伏产业,白银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极,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对白银的需求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投资需求也是影响白银价格的重要因素。当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时,他们可能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中,对白银的投资需求相对较低,白银价格可能受到抑制;相反,当经济形势不稳定、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时,投资者往往会寻求避险资产,白银作为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其投资需求会大幅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比如在 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全球经济陷入恐慌,股市大幅下跌,投资者纷纷买入白银等贵金属,导致白银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上涨。还有人估计,到 2040 年,电动汽车可能需要近一半的年度白银供应量。从车载电子系统的电触点,到前窗玻璃的除霜银陶瓷线,白银几乎贯穿了电动汽车的整个电气系统。当全球汽车市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时,白银的需求增长将呈现出刚性特征。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在白银的消费数据中。2023 年,工业部门对白银的需求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增长 11%,达到 6.544 亿盎司(约 20353 吨),相当于同年白银饰品制造量的 3.2 倍!对比之下,2023 年银饰制造量下降了 13%,银器需求更是暴跌 25%。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白银已经从 "装饰性金属" 彻底转向 "工业金属",其价值锚点正在从黄金价格联动,转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节奏。这个数字背后,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井喷式增长。随着各国 "碳中和" 目标推进,太阳能发电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白银的需求天花板还在不断上移。
三、白银供需失衡
需求的爆发与供应的萎缩,共同造就了白银市场的历史性缺口。
时寒冰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中提到:世界白银协会表示,2022 年全球白银需求增长 18%,达到创纪录的 12.400 亿盎司,供应缺口达 2.377 亿盎司,这 "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短缺"。
2022 年白银的供不应求和 2021 年 5110 万盎司的短缺抹去了前 10 年的累计盈余。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缺口还在持续扩大,世界白银协会又预估 2024 年白银供应缺口将增长 17%,至 6696.6 吨,工业需求将增长 9%,创下历史新高。
造成这种缺口的核心原因是白银供应的刚性约束。
一方面,白银矿山产量持续下滑,白银矿山的开采量,在 2016 年达到 27986.9 吨的高位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 年全球白银矿山产量同比下降 1%,降至约 25830 吨。
另一方面,作为副产品的白银供应也面临压力,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产铜量将从 2023 年的 142 万吨下降到 2024 年的 141 万吨。
2023 年,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的产量创下 25 年来最低,同比下降 8.4%。铜产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作为副产品的白银供应减少。
从投资角度看,这种供需失衡的格局具有极强的持续性。
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可以通过扩产快速缓解短缺,白银的开采周期长、成本高,且受限于其他金属的开采计划,短期内供应难以大幅提升。
而需求端,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增长是长期趋势,不会因短期价格波动而停滞。这种 "需求刚性增长 + 供应刚性短缺" 的组合,将成为支撑白银长期价值的核心逻辑。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白银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白银更多是作为黄金的 "影子资产",价格跟随黄金波动,主要用于分散风险和对冲通胀。但现在,白银的工业属性使其拥有了独立的价值驱动因素 ——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度。这种双重属性(金融属性 + 工业属性),让白银在通胀环境和产业升级周期中都能找到支撑点。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白银目前仍处于价值低估区间。尽管近年来价格有所上涨,但相较于黄金,白银的涨幅仍显滞后,其工业属性带来的溢价尚未被充分定价。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市场将逐渐认识到白银的战略价值,其估值体系有望从 "贵金属逻辑" 转向 "新能源金属逻辑",这种价值重估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年。
当然,投资白银也需要注意风险。
白银价格的波动性远高于黄金,短期内可能因宏观经济环境、美元汇率等因素出现大幅波动。
此外,白银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除了实物白银、白银 ETF 外,普通投资者参与白银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但从长期来看,在全球绿色转型不可逆转的背景下,把握白银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或许能为资产组合带来超额收益。
在投资白银的道路上,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与机遇。要深入了解白银市场的基本知识,掌握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并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无论是选择实物白银、白银期货还是白银 ETF 等投资方式,都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资金状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白银的故事,早已不是简单的 "金银比价" 之争,而是一场关于新能源革命与资源稀缺性的深度博弈。当市场还在纠结黄金的短期涨跌时,白银正悄然开启属于自己的 "工业时代"。对于有长期视野的投资者而言,现在或许正是重新认识这种 "被低估的新能源金属" 的最佳时机。
来源:交易员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