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辽宁省长走访调研,被当地叔叔辱骂殴打,局长吓得破口大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22:36 3

摘要:1990年10月6日上午11点半,沈阳大东区东顺城街的“老边饺子馆”里,一个穿旧夹克、戴老花镜的老人刚想坐下吃饭,就被三个穿警服的人扇飞了眼镜。

1990年10月6日上午11点半,沈阳大东区东顺城街的“老边饺子馆”里,一个穿旧夹克、戴老花镜的老人刚想坐下吃饭,就被三个穿警服的人扇飞了眼镜。

老人想劝他们讲“先来后到”,结果被按在桌上,双手铐住,拖进了门外的北京212吉普,当时没人知道,这个被押走的“老头”,是刚到辽宁没多久的代省长岳岐峰,岳岐峰会出现在这里,不是偶然。

1990年9月,中央下了调令,原来的河北省省长岳岐峰被派到辽宁,接替李长春,成了辽宁的代省长。

本来想,新省长上任,总得先开几个会、跟各级干部见个面吧?后来发现他没这么做,那会儿的辽宁,国企里亏钱的占了不少,不少工人面临下岗的风险,只是还没大规模爆发。

公安系统里,“管着你就罚你、借着机会吃你”的情况很常见,老百姓有冤没处说,上访的人一直没断,岳岐峰到省政府第一天,就在党组会上说:“不把辽宁的‘衙门病’治好,我绝不回北京开会。”

只是谁也没料到,他要烧的“第一把火”,是“消失”,10月6日是星期六,他跟秘书小吴、司机老胡说了句“我下去转转,周一回来”,就坐着老款伏尔加出了省政府大院。

没通知市委,没安排人接待,连警卫员都没带,说实话,在那个年代,一个省长这么“微服私访”,真的很少见,他就是想看看,脱离了“汇报材料”,辽宁的街头到底是什么样。

车子开到东顺城街,这里曾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可当时满街都是占道的马路市场,污水流得到处都是,吆喝声吵得人耳朵疼。

岳岐峰让司机停车,三人走进了“老边饺子馆”,店里人挤人,唯一一张空桌,被三个穿橄榄绿警服的人占着。

他们敞着怀,胸口露着纹身,腰里还别着真枪,后来才知道,这是当时沈阳基层派出所常见的“联防制服”,但按规定,他们不该这么张扬。

秘书小吴去点菜,老板一脸为难地说:“同志,能不能让警察同志先吃?他们……我惹不起。”

这话刚说完,其中一个警察就拍了桌子:“老子的锅包肉怎么还不上?再磨蹭,把你店封了!”岳岐峰皱了皱眉,站起来劝:“同志,先来后到是规矩,你们穿这身衣服,更得讲理。”

话音刚落,为首的那个“大檐帽”就站了起来,指着岳岐峰的鼻子骂:“你个老东西,敢教训我?知道我是谁吗?”接着,一记耳光就扇了过去。

岳岐峰的眼镜飞出去两米远,镜片当场碎了。

另外两个警察也冲上来,掏出手铐,把岳岐峰按在桌上,铐住双手,连拖带拽地塞进了门外的吉普,往大东门派出所开去。

被押进派出所后,值班民警连问都没问,就把岳岐峰关进了留置室,他的双手被铐在暖气管上,嘴角渗着血,却没说一句话。

他盯着墙上的“民警值班表”,默默记下了三个名字:刘德柱、张鹤、赵三,后来查清楚,刘德柱还是这个派出所的副所长,另一边,司机老胡趁乱跑出了饭馆。

他不敢耽误,狂奔两条街,找到一个公用电话,拨通了省委值班室:“我是岳省长的司机,省长被警察抓走了!”电话那头,省委副秘书长李峰一听,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他一边往省委书记全树仁办公室跑,一边给省公安厅厅长李广军打电话。

那会儿李广军正在开党组会,接到电话后,“啪”地一拍桌子:“全体党组成员,跟我去大东门!今天就是把派出所拆了,也要把省长接出来!”

12点45分,七辆警车、两辆武警卡车开到了大东门派出所门口,50多个防暴队员一下车就把派出所围了起来。

李广军带着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的人,还有沈阳市委政法委书记,直接冲进留置室,看到岳岐峰手腕上被手铐勒出的血痕,李广军立马立正敬礼:“省长,我们来晚了!”

刘德柱他们这才知道,自己铐的是刚上任的代省长,几个人腿一软,直接瘫坐在地上。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真能感觉到当时他们有多慌,平时仗着身份欺负老百姓,没想到这次踢到了“铁板”上。

当天夜里,辽宁省委开了紧急常委会,定了五条决定。

第一,马上成立“10・6事件”专案组,让省纪委、省公安厅、省检察院一起查。

第二,把刘德柱、张鹤、赵三先刑事拘留,把他们以前办的案子全调出来查。

第三,让大东门派出所所有民警停职检查,分局分管领导先免职。

第四,在全省政法系统搞“正风肃纪百日会战”,重点查“吃拿卡要、白吃白喝、粗暴执法”。

第五,把这事通报全省,处理结果通过电视直播告诉老百姓。

专案组查得很快,一周就出了结果。

刘德柱这三个人,两年里白吃白喝了87次,还违规收了12万元“保护费”,甚至刑讯逼供,把两个人打成了伤残。

10月18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了案:刘德柱犯了故意伤害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加起来判了12年;张鹤和赵三各判了8年。

大东门派出所所长、分局治安科副科长等11个人被撤职,沈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也受了党内严重警告,被调走了。

岳岐峰在省委扩大会议上,举起了那副碎了的眼镜说:“同志们,老百姓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事。

我们不下决心割自己的肉,辽宁就没有明天!”这句话说得很实在,也点透了当时辽宁吏治的关键,如果对这些“害群之马”手软,老百姓就不会信政府,改革也推进不下去。

这事之后,辽宁公安系统里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光沈阳就有47个民警主动递了辞呈。

1991年初,辽宁在全国先搞起了“警务公开”:派出所办事的流程、收费的标准、民警的照片,全贴在墙上,让老百姓看着;同时取消了“联防收费”,断了那些灰色收入的来源。

1992年,中央政法委在沈阳开了现场会,把辽宁的这些做法推广到了全国,岳岐峰因为“铁腕治吏”出了名,但也有人说他“得罪人太多”。

1994年,他调去当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临走的时候,沈阳上万老百姓自发到车站送他,有人还举着条幅:“岳省长,辽宁人民忘不了你!”

说实话,能让老百姓这么记挂,说明他当年的那些事,确实说到了老百姓心坎里,也真的改变了辽宁的样子。

那副碎了的眼镜,后来被放进了辽宁公安博物馆,标签上就一句话:“记住你是谁,记住你为了谁。”

这句话看着简单,却戳中了权力的本质,不管穿什么衣服、当多大官,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是老百姓,不能忘了自己该为谁做事。

现在回头看34年前的这事,还有人会惊讶:“省长真的会被警察打?”但事实就摆在那里,当年的《辽宁日报》发了三篇评论员文章,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里也提了这事。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当时权力边界有多模糊,也照见了敢对自己“下狠手”、剜掉腐肉的勇气有多可贵。

岳岐峰后来很少提在派出所那三小时的委屈,但他跟家人说过一句话:“我挨的一个耳光,能让辽宁警察收敛十年,值!”从1990年到1995年,辽宁老百姓对公安的认可提了不少,上访的人也少了很多。

这些变化背后,是一个省长用一顿午饭引发的“官场地震”,更是那个改革年代里,高层和基层、权力和老百姓之间一次惊心动魄的碰撞与纠正。

现在的“老边饺子馆”还开着,生意依旧好,只是墙上多了四个烫金大字,“依法行政”。

当年那个吓得直抹汗的老板,现在常跟顾客念叨:“别小看老百姓的一顿饭,说不定就能改变历史。”这话听着像随口说的,但细想一下,还真有道理。

很多时候,改变的开始,往往就是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敢站出来,把“不对”的事掰回“对”的轨道。

这场由一顿饭引发的风暴,不是一个简单的“误会”,也不是一次偶然的冲突,它是那个时代里,中国推进吏治改革、维护老百姓权益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守住“规矩”、守住“民心”,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只要敢动真格、不护短,就能让权力回到该有的轨道上,就能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