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来,梁溪区扬名街道城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聚焦居民日常休闲需求与学生接送等候难题,推动隐秀路(运河西路-墨文路)北侧、侨谊幼儿园南侧“荒地”变身融合生态、文化与教育功能的“七巧公园”,既解决了幼儿园家长等候、居民休闲的实际需求,更通过小手拉大
摘 要
2024年以来,梁溪区扬名街道城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聚焦居民日常休闲需求与学生接送等候难题,推动隐秀路(运河西路-墨文路)北侧、侨谊幼儿园南侧“荒地”变身融合生态、文化与教育功能的“七巧公园”,既解决了幼儿园家长等候、居民休闲的实际需求,更通过小手拉大手,搭建起居民与社区的情感链接。
“荒地”成痛点,民意引关注
梁溪区扬名街道运河西路至墨文路间的隐秀路北侧、侨谊幼儿园南侧有一片市政绿地,自2022年建成以后,因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碎石散落,如同一片“荒地”,不仅影响城市风貌,更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该段隐秀路正式通车,该路段成为周边小区居民前往侨谊幼儿园、南湖小学的必经之路,路旁“荒地”带来的问题愈发凸显。每到侨谊幼儿园上下学时段,大量家长聚集在路边等候,既无遮阴避雨休息空间,也易造成交通拥堵,带来安全风险;周边小区人口密集,居民缺乏日常就近散步、交流的公共区域,尤其老年人、儿童对休闲设施的需求更为突出;“荒地”与周边整洁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成为区域环境优化的明显短板。
2024年7月16日,在扬名街道城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的“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中,多位居民向驻站的梁溪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凯和梁溪区人大代表、律所主任柳向魁反映了上述问题,“孩子放学只能在路边等,夏天晒、冬天冷,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了”“荒地常年没人管,晚上散步都怕踩到坑,能不能改成小公园?”群众的真切诉求引起人大代表高度重视,柳向魁在广泛走访和梳理30余条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提升改造“荒地”的建议,并通过扬名街道人大工委提交梁溪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交区政府办理,区政府明确由区城管局承办。
民主聚共识,协同促落地
群众需求在哪里,代表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在改造建议得到采纳后,为确保改造方案贴合民意,柳向魁、姚凯等代表牵头搭建多方议事平台,推动形成“收集意见—协商方案—监督建设”的闭环工作机制,让民主贯穿改造全过程。
接下来半个月内,柳向魁等代表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利用早晨向送学家长开展调研,并召开居民座谈会,针对“是否保留原有绿化”“是否增设儿童设施”“如何融入文化元素”等关键问题,重点听取幼儿活动安全、家长等候便利等需求。针对设计方初步提出的“疏林草坪+慢行步道+儿童活动区”布局方案,代表们结合居民意见提出优化建议:“紧邻幼儿园,儿童设施要注重安全防护”“增设直饮水和休息座椅,方便家长等候”“融入童趣元素,让公园更有辨识度”。经过多轮讨论和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以“七巧板”为设计主题,打造集“接送等候、居民休闲、儿童游乐”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在区城管局完成立项审批后,改造项目于2024年8月正式启动,进入施工阶段。
施工期间,姚凯持续跟进施工现场,并与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实地查看施工进度,及时收集居民对施工噪音、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意见。针对居民反映的“施工材料堆放影响出行”问题,代表协调施工方调整材料堆放位置,并增设安全警示标识。同时,监督小组定期向居民通报建设进度,让居民“看得见改造过程、能参与方案优化、可监督施工质量”,切实感受到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带来的成效。
公园焕新颜,幸福驻民心
2025年2月,“七巧公园”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这座口袋公园以“七巧板”童趣元素为核心,将生态、休闲、教育功能有机融合,成为城南社区的“幸福新地标”。公园内蜿蜒的慢行步道贯穿全域,连接疏林草坪区、儿童游乐区、家长等候区三大功能板块。疏林草坪保留了原有绿地,搭配四季植物,营造出清爽整洁的休闲空间;儿童游乐区设置蹦床区、贴画区、传声筒、山坡攀岩等设施,均采用圆角设计和防滑材料,保障幼儿活动安全;家长等候区配备遮阳棚、休息座椅和直饮水设施,有效解决了幼儿园接送时段家长无处休息的难题。
从地面彩色七巧板图案到设施上的七巧板装饰,公园处处渗透童趣元素,与侨谊幼儿园的教育氛围相得益彰。同时,公园融入“大运河畔书香”文化理念,在步道旁设置“一米橱窗”,展示幼儿绘画作品、植物观察日记,成为社区文化宣传的“小窗口”。
公园建成后,在柳向魁、姚凯等代表倡议下,社区牵头发起“公园小主人”行动,邀请侨谊幼儿园的孩子认养樱花树,以“成长员”“监督员”“护航员”“记录员”的身份参与公园维护。并先后组织开展萌娃迷你马拉松、共建低碳花园亲子互动等特色活动,让儿童与社区、城市建立起深度情感链接,也带动家长更主动地关注社区公共事务。
“以前路边杂草多,现在公园修得漂亮又安全,孩子放学能在这儿玩,我们晚饭后也常来遛弯。”周边小区居民李阿姨带着孙子在公园玩耍时笑着说。如今的“七巧公园”,每天都充满生机与活力:清晨,居民在慢行步道上慢跑、散步;幼儿园放学时段,家长在等候区休息聊天,孩子在游乐区嬉戏;傍晚时分,老人们在座椅上唠家常,孩童的嬉笑声与大运河的流水声相互交织,构成一幅温馨和谐的民生画卷。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